八敬法是誰破除的, 八敬法 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2025-04-25 08:12:58 字數 3941 閱讀 4862

1樓:池夢桃

所謂八敬法又名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師法、八敬戒、八尊敬法、八不可越法,記載於比丘尼的一百六十六條心懺悔戒之中,說明比丘尼要尊敬比丘。比丘尼有這八條戒涉及比丘,而比丘戒中也有十修戒涉及如何教誡比丘尼,這八條戒在上座部中廣泛的被接受,認為這是比丘尼的根本戒;但是在大眾部中則較不嚴格,戒律中雖有八敬法,但沒有完整的八條,也不認為這是比丘尼應該遵守的根本戒。

而八敬法的由來是起源於 佛陀時代,根據巴利聖典的記載,佛陀成道以後的第五年,父親淨飯王過世,為了解決釋迦族與拘利族人之間,因為尼連禪河所引起的爭端,佛陀又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住在尼拘律苑中。這時候撫養 佛陀長大的姨母大愛道夫人,與 佛陀未出家前所娶的妻子耶輸陀羅,率領了數百位的侍女趕著去見 佛陀,請求允許她們加入僧團,佛陀前後三次拒絕。後來 佛陀離開尼拘律苑,到了毗舍離,住在大寺講堂中,大愛道夫人決心出家,也追隨 佛陀到達毗舍離,她們一行人把頭髮都剃了,穿著僧衣現出家相,再度來到 佛所,表達堅決出家的意願,但是 佛陀還是沒有答應。

大愛道夫人被 佛陀三次拒絕之後,仍然不死心,她穿著破爛的衣服站在門外,光著腳丫駐足而立,衣服沾滿了灰塵,蓬頭垢面,身體極度疲勞而淚流滿面,這時 佛陀侍者阿難尊者就問大愛道夫人,為什麼如此悲傷呢?大愛道夫人向阿難尊者說明,女人不能出家作沙門,而在此請求 佛陀,但三度請求三次都被婉拒,所以才會如此的悲傷。

阿難尊者因而代替大愛道卜坦夫人,向 佛請求允許女眾出家,佛陀說:「阿難!夠了,請不要再說應該讓女眾出家的事。

阿難提出三次,佛陀都沒有讓步。最後,阿難尊者請問 佛陀:「世尊,如果婦女能跟從 佛陀的律法出家,依梵行而住,她們是否同樣可以證得入流果、一還果、不還果乃至阿羅漢果鏈晌呢?

佛陀說:「她們同樣可以證得聖果啊!」阿難尊者繼續以大愛道夫人撫養 佛陀的恩情來打動 佛陀,最後 佛棚弊鋒陀只好說:

女人如果要出家,就要做到八敬法,並且終身學習奉行。」因而接受了大愛道夫人等女眾出家。

2樓:翻長

八敬法是由唐朝的宰相李懷光破除的,他認為這種法哪如扒律會影響到李昌市場的發育,也會造成失業現象的發生,於是橡螞在自己的任期裡就廢除了該法令。

【八敬法】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3樓:青檸姑娘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今列其名:一﹑者百歲比丘尼,見初受戒比丘,當起迎逆,禮拜問訊,請令坐;二﹑比丘尼不得罵謗比丘;三﹑不得舉比丘罪,說其過失,比丘得說尼過;四﹑式叉摩那已學於戒,應從眾僧求受大戒;五﹑尼犯僧殘,應半月在二部僧中行知拿摩那埵;六﹑尼半月內,搏臘當於僧中求教授人;七﹑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八﹑夏訖,當詣僧中,求自恣人。

如此八法,應尊重恭敬讚歎,盡形不應違。」 資持記釋雲:「正列中,初制禮敬;二、三基猛滑制犯上;餘五並制依訓。

準五分,愛道聞說八敬,再憑阿難,重白世尊,更乞一願,聽比丘尼隨大小禮於比丘,如何百歲禮於新戒。佛言,若聽依臘次,無有是處。因說女人五障等。

尊重等者,明敬義也。不應違者,違則有犯,示制教也。一﹑二﹑四﹑六﹑七﹑八﹑,並墮;,三﹑五﹑,皆吉。

事鈔記卷四二‧二六‧六)

八敬法的具體內容

4樓:戎蕙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過法等,簡稱為八敬法。這是佛陀規定比丘尼眾應須恭敬比丘眾,尊重比丘的八件要事,一旦發心受過比丘尼戒,亦須加受八敬法,故後人稱之為八敬法。何等為八?

分別如下:一、百歲比丘尼應禮初夏比丘足。

二、不罵比丘、不謗比丘。

三、比丘尼(梵語bhiksuni)不得舉比丘(梵語bhiksu)過,比丘得舉比丘尼過。

四、比丘尼具足戒,須在二部僧中受。

先於尼僧中作本法,再往大僧中加法,求比丘僧戒師為之羯磨,其餘9比丘僧為尊證)。

行事鈔資持記·釋尼眾篇》說:「此尼受法,尼為和尚,尼中教授,及至僧中,唯須羯磨,故單請戒師(羯磨師)耳。」 道宣律師《拾毗尼義鈔》(捲上)說:

問:『若爾,亦應大僧為和尚耶?』解雲:

非親相攝,故不得為和尚。』」所以大僧戒師羯磨時,羯磨文上不牒大僧戒和尚名字,只牒尼和尚名。

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懺除。

六、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

教誡尼人的比丘必須具備十德,其中最明顯的兩項,便是精通熟習二部(比丘比丘尼)律,並且要有二十歲以上的戒臘。(這裡的戒臘不是指受戒以後年限,而是指受戒後安居的年數,不安居不算一臘)。

十德:「四分明。教戒比丘尼人稱其十德。

一戒律具足。二多聞。三誦二部毗尼。

四決斷無疑。五善能說法。六大姓出家。

七顏貌端正。八勘能為比丘尼說法。九不犯重禁。

十滿二十臘。」

出自《三部律抄》

若比丘。僧不差而教誡比丘尼。波夜提。(比丘尼不請,比丘僧團不差,自行往教誡比丘尼,犯)

若比丘。僧差教誡比丘尼。從日沒乃至明相未出。波夜提。(教誡尼人從早上明相出開始,不得過黃昏)

若比丘。往尼住處教誡。不白善比丘。除餘時波夜提。餘時者病時。

若比丘語比丘言。長老。為食故教誡比丘尼。波夜提。

——波羅提木叉僧只戒本 (亦名摩訶僧只律大比丘戒本)

七、不同比丘同住一處結夏安居(男女不共住),也不得遠離比丘住處結夏安居(受七日法,七日內可往返,為便利請求教誡故)。

八、安居圓滿,應求比丘為比丘尼作見、聞、疑罪約三種自恣(自由舉罪)

八敬法的介紹

5樓:仉新楣

八敬法是比丘尼。

尊重恭敬比丘的八種法棗備。此法緣於佛陀。

成道後十四年,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等五百女眾物碰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許。阿難。

代為三請,佛陀即制定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又作八敬戒、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師法、八凳螞毀不可越法、八不可違法、八不可過法,單稱八敬。因為現代女權運動,認為這八敬法其實代表了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因此提出「八敬法非佛制」與「廢除八敬法」的言論,其中以釋昭慧法師為代表。

八敬法的相關評價

6樓:印稷騫

佛教的律宗,是講究修身做人的,因為人格完成了才能成佛。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進一步開發內心的光明智慧型,證悟最高的真理,這是律宗給予我們的指示。

但今日佛教的戒律,太看重消極的止惡,缺乏積極為善的精神。在戒律中,大都不可這樣,不可那樣;我們今天需要的是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所以我們應該將戒律規範人間化,也就是認為八正道才是戒律,六度萬行才是戒律,四攝法門才是戒律,饒益有情才是真正的戒律。

人間化的戒律,一方面固然消極的規範身心,止惡息罪;一方面應更積極廣修善行,廣作善事。唯有建立人間佛教受持菩薩道的戒行,那才是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

此外,今日佛教界多以佛陀在世時的社會背景來要求現代人,這是不合時宜的,因此,世界各地佛教對「戒律」的精神、本懷要有透徹的認識,否則只知要依佛世時一成不變的戒律,今後佛教的發展會受到限制。唯有彼此尊重各國的風俗、民情、社會習慣以達成共識,才能促進世界佛教的團結與發展。

1] 高楠順次郎、木村泰賢著,高觀廬譯,《印度哲學宗教史》,參閱324——325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長阿含經》卷7,《大正藏》第1卷,46頁中。

3] 《妙法蓮華經》卷4,《大正藏》第9卷,34頁中。

4] 馬克思·韋伯 康樂 簡惠美譯,《印度的佛教》,267頁。

5] 《毗尼母經》卷3,《大正藏》第24卷,818頁中——下。

6] 《中本起經》卷下,《大正藏》第4卷, 158頁下。

7] 《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第24卷,803頁中。

8] 《中阿含經》卷28,《大正藏》第1卷,601頁上。

分別說部與說一切有部,都認為八敬法是由釋迦牟尼所制定,並以此為女眾出家的根本法。但是大眾部的僧祇律雖然也認為比丘尼對於比丘應有敬法,但不認為八敬法是比丘尼眾的根本法。

印順導師在《原始佛教聖典之整合》一書中首次對八敬法提出質疑,認為它應該不是由釋迦牟尼所親自制定,因為它違反了佛陀「隨緣成制、隨犯制戒」的原則,但它的**很早,可能可以追溯到佛陀在世時代。印順法師認為,在佛陀時代,允許比丘尼出家,曾引起摩訶迦葉與阿難之間的爭論。因此,八敬法有可能是由保守的上座比丘,因反對女性出家,所提出而制定的。

什麼叫做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什麼意思

永字八法 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以 永 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 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 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 直筆為努,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 鉤為趯 t 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 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划,得力在劃末 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划,出...

中醫學名詞八法中醫是什麼意思,中醫治療八法指那八法

八法中醫學名詞。汗 吐 下 和 溫 清 消 補八種 方法的總稱回 見 醫學心悟 汗法答有開洩賡理 解除表邪等作用 吐法有湧吐痰涎 胃中食積及毒物等作用 下法有通便除積 蕩滌實熱 攻逐水飲等作用 和法有和解表裡 理氣和中 扶正祛邪等作用 溫法有回陽救逆 溫中祛寒 溫通血脈等作用 清法有清熱解毒 清氣涼...

「永字八法」的詳細意思指的是什麼

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以 永 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 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 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 直筆為努,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 鉤為趯 t 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 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划,得力在劃末 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