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原文及翻譯,孝經第十六章原文及譯文

2025-04-25 00:41:56 字數 2846 閱讀 2656

孝經第十六章原文及譯文

1樓:aa佳佳

孝經。第十六章原文及譯文如下枝姿清:

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

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譯文:孔子說:「從前,聖賢明君侍奉父親以孝道,所以能效法天的光明;侍奉母親以孝道,所以能效法地的明察,無論年長與年幼,大家都順從和睦,所以天下大治。

天地之神,明察了孝道之行,因而顯示神明,降福保祐他們。所以即使貴為天子,也有他所尊敬的人,這就是他的父親;天子也猛前有先於他出生的人,這就是他的兄長。

人們在宗廟裡祭祀以表達敬意,表明他沒有忘記親人。人們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小心謹慎地行事,是擔心一旦有失誤,就會有辱先代親人。在宗廟裡祭祀,表達對神的敬意,他祖先的神靈就會悄然而至。

對父母兄長的尊敬順從達到了極點,這種孝悌之心就能通達於神明,充溢於整個世界。

這正像《詩經·大雅·文王有聲》中所說的那樣:『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四面八方沒有不歸服冊握的。'」

孝經第五章原文及譯文

2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孝經第五章原文及譯文是: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

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橋陵凱。《詩》雲:

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敏喚有之的是對待父親。

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汪運。

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並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

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詩經·小雅·小宛》

裡說∶「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孝經原文及譯文解釋

3樓:秦子筱

孝經原文及譯文解釋如下:

孝經》,在儒家經典「十三經」中是最「小」的一部,說它最「小」,乃是從它的篇幅、字缺滾數上說的。

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譯文】孔子閒居在家中,曾子在一旁陪侍著。孔子說:「先代的聖王有至高的品德和重要的思想,用它來使天下歸型陵順,百姓能夠和睦相親,上上下下不會相互怨恨。

你知道它是什麼嗎?」曾子離開座伏租餘位,恭敬地道:「學生我不夠聰穎,哪能知道這樣深奧的道理呢?

孔子說:「我所講的這種品德和思想,就是孝道。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而產生。

曾參,你坐下來,我來告訴你。人的肢體、毛髮、肌膚,都是父母所給予的,應該注意保全它們,不能稍有毀傷,這就是孝道的起始點。

人要遵循天道,建立功業,使自己的名聲流傳於後世,並能夠因此為自己的父母爭得榮耀,這就是孝的最終目標。實行孝道,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是出仕以事奉君主,服務於社會,最終建立功業,以顯親揚名。《詩經·大雅·文王》上說:

不要忘記你的祖先,要努力地發揚光大他們的美德。'」

孝經原文與譯文

4樓:網友

孝經》是一部古代中國的經典著作,主要講述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孝敬父母。以下是。

孝經》的全文和譯文:

原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懼則不敢失前,喜則以備後。宜勉而不強,毋以所不能為怨。

父母之言,不可不聽也。一則以順,一則以敬。敬則不犯上,順則有餘吉。宜養而勿殺,親而勿遠,輔而勿棄,驕而勿驕。孝子之事上,力及時則圓,事後則不獲。

父母之道,不可不學也。學則知不足,敬則言不過。知不足,則無怨;言不過,則恭維。

去師益友,友如父母。父母犯則諫,親嘗則陋。父母有過,慎茄孝諫而不聽,不得已則止,勿以小過斷大親。

父慈母慈,順以為本。父母有常,不容易變。事之大小,不得不勤。勤則不匱,匱則不時。孝子之在家,如蒸之將熟,出則如春之暖風。孝子之事上,用力則充,言行則信。

譯文:父母年邁,兒女們必須要知道。一是要因為高興,一是要因為懼怕。懼怕就不敢疏忽大意,高興則要有所準備。要勉勵自己,但不要過於強迫,也不要因為自己做不到而產生怨恨。

父母的話,兒女們必須要聽從。一是要順從,一是要尊敬。尊敬就不會得罪上級,順從則會有好運。

要養育父母,不要傷害他們,親近他們,不要疏遠他們,輔助他們,不要拋棄他們,也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驕傲。孝子在盡孝時,要力所能及,這樣就能完美圓滿,事後則沒有遺憾。

學習父母的行為,兒女們必納老須要努力。學習了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尊敬父母就不會過分地言語。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不會有怨言;言語不過分,就會受到尊敬。

離開老師,交友要慎重,朋友如同父母。如果父母有過失,就要勸告,如果親戚犯罪,就要勸阻。如果父母有過錯,雖然勸告無效,也不要因為小過失而斷絕親情。

父母慈愛,順從是最基本的。父母有常規,不會輕易改變。不管事情大小,都必須勤奮。

勤奮就不寬稿會匱乏,匱乏就不會及時。孝子在家中,就像蒸飯即將熟透,出門時就像春風般溫暖。孝子盡孝時,要用力所能及,言行要忠實可信。

崔顥原文 翻譯及賞析,崔郊原文 翻譯及賞析

崔郊原文 翻譯及賞析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基碰詩 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云溪友議 捲上 唐朝紀搏正談事 卷五六 唐末範攄所撰筆記 云溪友議 中記載了這樣乙個故事 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

趙孟頫原文 翻譯及賞析,趙原文 翻譯及賞析

趙原文 翻譯及賞析 趙 佚名。歷史 趙 姓出自 嬴 姓,據 唐書 記載,上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第十三世孫造父,在周穆王時傳說他曾取良馬八駿,獻與周穆王,周穆王乘 這八匹駿馬西巡狩獵。來到崑崙山上,西王母在 池設宴招待他,飲酒唱和樂而忘返,為周穆王御車,日趨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後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城,既...

《鴻》蒲松齡原文及翻譯

有弋人得一鴻,其雄者隨而飛抵其家,哀鳴徘徊,至暮始去。翌日又至,弋人並捉 回之。見其答伸頸俯仰,吐出 半錠。弋人悟其意,乃曰 是將以贖婦也。鴻頷之。遂釋二鴻。二鴻遂雙飛而去弋人稱金,得二兩六錢強。噫!禽獸何知,而鍾情若此!悲莫悲於生別離,豈物亦然哉?翻譯 有乙個獵人捕獲到了乙隻天鵝,另外乙隻 雄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