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達美媛厚雨
要讓物體的溫度降低,就需要讓他的熱量散失,一般通過「傳導」、「輻射」、「對流」方式進行熱交換,將高溫物體的熱量傳給低溫物體,使自己溫度下降,圖中採用足夠大體積的黃銅導電供不鏽鋼電阻絲髮熱,由於黃銅的導熱效能好,散熱面積大,通過同樣電流時溫公升本身就較低,一旦停止加熱,電熱絲的熱量會迅速通過黃銅散發,使溫度迅速降低,為了保持降溫效率,應該保證電極與電阻絲之間的良好接觸,黃銅電極上加散熱片,外加風冷即增加空氣流動。理論上有一定電阻的導體電流流過應該產生熱量而發熱,但是減少電阻,改善導體與溫度較低的外界環境的熱交換能力,可以降低其溫度的上公升。
2樓:耿玉枝廉書
銅和鋁接觸的地方,容易發生電化學腐蝕(原電池效應),導致接觸不良,這在大電流傳輸時是非常不利的,會導致接頭嚴重發熱,因此要使用特殊的墊片來隔開兩種金屬使其不直接接觸。
其實不僅僅是銅和鋁兩種金屬,化學活性不同的兩種金屬在電解質存在的情況下接觸,都會發生電化學腐蝕。
為什麼 金屬易導電導熱?
3樓:天羅網
金屬易導電導熱的秘密在於金屬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原子內有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原子核,外有核外電子,就好比太陽系中的行星各有各的執行軌道,核外電子也有自己的軌道,並且離原子核越遠,其對電子的束縛力越小。金屬的最外層電子一般數量較少,而且容易脫離束縛形成自由電子。
自由和桐電子在金屬內做不規則運動,如果對它施加外電場,自由電子便會做定向移動,電子定向運動會形成電流,從而使金屬導電,金屬因此具良好的導電性。此外,當金屬受熱時,受熱部分的自由電子因獲得熱能,能量增加而劇烈運動,喚頃坦與金屬離子碰撞交換能量,將熱量傳向其他區域乎頌,從而使金屬導熱。
金屬的導熱、導電性在生活中用途廣泛,比如平底鍋、電線等的運用就與金屬的這兩個特性有關。
那種金屬元素通過電流發熱快
4樓:
摘要。耐高溫金屬絲常見的有:超耐高溫310s不鏽鋼絲、耐高溫銅絲、耐高溫鎢絲、耐高溫金絲、耐高溫純鐵絲。
您好!是:金屬錫,是發熱最快的,乎畝並且很快就熔化了。親,你好!如果你滿意,歲野森【為滿意答案】祝你快樂!幸脊銷福、工作順利!
比電燈泡還容易發熱呢!!
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麻煩您給個贊!謝謝您。
耐高溫金屬絲常見的有:超耐高溫310s不鏽鋼絲、耐高溫銅絲、耐高溫鎢絲、耐高溫金絲、耐高溫純鐵絲。
用量較大~最好**比較實惠。
用量較大~最好**比較實惠。
耐高溫銅絲。
好用的成本都蠻高的。
好的~謝謝。
不客氣嘞 麻煩給個贊!謝謝您啦。
為什麼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
5樓:網友
導電:因為金屬裡含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當金屬的兩端加上乙個電壓時,正極堆積正電荷,負極堆積負電荷,由於同種電荷互相吸引,異種電荷互相排斥,迫使電子進行定向移動,於是就可以導電了,著也就是為什麼金屬可以導電的原因了。
導熱:導熱靠的是自由電子傳遞熱量(主要是通過電子間的碰撞實現的),金屬原子核的束縛電子能力比較弱,所以,一般都是脫離束縛的自由電子在金屬內自由移動,可以傳導熱量。
所有的金屬都一定能導電嗎? 以及金屬為什麼能導電的原理?
6樓:亞浩科技
其實,所有的物質或多或少都有導電性,完全不導電的物質是不存在的,只不過人們按照實際需要,人為地規定了導電物質和不導電物質,一般情況下(常溫,標態),金屬都是良導體。
因為金屬裡含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當金屬的兩端加上乙個電壓時,正極堆積正電荷,負極堆積負電荷,由於同種電荷互相吸引,異種電荷互相排斥,迫使電子進行定向移動,於是就可以導電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金屬可以導電的原因了。
物體(包括金屬,一些非金屬)導電的前提是物體記憶體在自由移動的電子。溶液導電是因為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金屬內部的電子原本是雜亂無章的運動(這就是產生電阻的原因之一),當有外接電源既有電勢差時,電子就會做定向移動,完成導握渣餘電。粒子的熱運動由於溫度公升高而段滾加劇,導電性是由於電子的定梁敬向移動造成,溫度公升高使其運動雜亂無章,導電性降低。
金屬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存在關係嗎,為什麼
7樓:捉魚
大神 只想看到簡單明瞭的答案 寫那麼一堆實在看不完 有和沒有說乙個。
為什麼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
8樓:焉霞答緞
銀導電性最好。
銀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ag,原子序數47,是一種過渡金屬。
有很好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延展性僅次於金,能壓成薄片,拉成細絲。1克銀可以拉成1800公尺長的細絲,可軋成厚度為1/100000公釐的銀箔,銀是導電性和導熱性最好的金屬。
純金屬的導熱性好,其中銀(約最好,銅(約,鋁(約次之,鎢(約,鎂(約等再次之。
導熱效能好的物體,往往吸熱快,散熱也快。
合金的導熱性比純金屬差。
什麼金屬導電後易發熱
9樓:網友
在同等條件下,即金屬的截面積,形狀,長度等等條件一致的情況下。
電阻率較大的金屬導電後易發熱。
原因是因為p=u²/r,在導體兩端加上相同的電壓,導體的電阻越大,則發熱功率越大。
這些事常用金屬導體在20℃時的電阻率。
材料電阻率(ω m) (1)銀 × 10-8 (2)銅 × 10-8 (3)鋁 × 10-8 (4)鎢 × 10-8 (5)鐵 × 10-8 (6)鉑 × 10-7 (7)錳銅 × 10-7 (8)汞 × 10-7 (9)康銅 × 10-7 (10)鎳鉻合金 × 10-6 (11)鐵鉻鋁合金 × 10-6 (12) 鋁鎳鐵合金 × 10-6 (13)石墨(8~13)×10-6
可以看出金屬的電阻率較小,合金的電阻率較大,非金屬和一些金屬氧化物更大,而絕緣體的電阻率極大。鍺、矽、硒、氧化銅、硼等的電阻率比絕緣體小而比金屬大,我們把這類材料叫做半導體(semiconductors)。
所以一般金屬電阻率都較小,合金的電阻率較大,半導體金屬電阻也較大,這些金屬導電後易發熱。
10樓:
鐵,電烙鐵知道吧,就是這個原理。
謝謝採納。
什麼金屬導電後易發熱
11樓:網友
我覺得nobleazure的答案具有嚴重的誤導傾向。p=u²/r 還有乙個公式p=i²*r,你說銀通電後發熱最大,那為什麼電熱絲不用銀導體做?按照你的說法超導體通電的功率就是無窮大,電能全部轉化成熱量?
那人們還研究超導體幹嘛。nobleazure只按照公式和自己的臆想解釋了一下,是嚴重不對的。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實際上導體存在電阻是導電發熱的根源!!!所以應該說導體的電阻越大約容易發熱。
我來解釋一下吧,當人們用導體最為導線時,也就是用於傳到電能時總希望導體的電阻小一些,電阻小發熱量就小,到用電終端的損失就小。比如220v的電源,連線220w的用電器(用電器內阻為220歐姆) 如果導線沒有損失 那用電器就是220w 雖然導線上有電流但按照p=i²*r分析,導線的功率就是0, 如果導線電阻是1歐姆,此時環路電流為導線上的功耗為 用電器的功耗就只有218w了。用p=u²/r分析也是對的,因為如果減小電阻r,u同樣變化,u的平方變化就更劇烈了,所以p也是減小的。
也就說在用導體傳輸的時候一定要小電阻才能減少發熱。
如果作為負載時,理想到電壓不變,確實會有電阻越小功率越大的趨勢。但是這中情況是不存在的。就是說電壓肯定會變化的,電源都是有內阻的,電源的內阻不可能比銀導體的還小。
所以發熱一定發生在接觸電阻大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導線的接頭容易燒燬的原因。
另外 目前不是已經研究出超導體了嘛,在超導體兩端加電,超導體相當於電容,電是可以儲存起來的。因為沒有電阻所以就不發熱,電能不消耗,所以就儲存起來了。
12樓:網友
金屬也是有電阻的。
導電有電流經過當然會發熱。
13樓:
銀 和 銅。
這兩個是導電性最好的啦。
世界上最好的導電金屬材料是什麼金屬
飛秒檢測發現固態金屬,常溫下通常選擇銀,導電性對比如下 金屬在20 時的電阻率為 材料電阻率 單位 n m 銀 15.86 銅 16.78 金 24 鋁 26.548 鈣 39.1 鈹 40 鎂 44.5 鋅 51.96 鉬 52 銥 53 鎢 56.5 鈷 66.4 鎘 68.3 鎳 68.4 銦...
電流為什麼沒有經過用電器就會短路?電流經過用電器沒有消耗會一直存在嗎?摩擦電池會不會起電?正極的電
1,電源短路會燒壞電源 電源的作用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提供電動勢。在電源的內部,電流是從負極流向正極的。靠的是非靜電力克服靜電力作用,搬運電荷,轉化能量。但是,電源有內阻,但非常小。像手機電池用久會發熱,就是內阻產生的熱量。2,電流通過用電器會做功,而這些能量是電源提供的。如果沒有電源提供...
停電後,再來電,由於瞬間電流過大導致跳閘
可分路供電 將三百臺電腦分成多路 每路主控開關換成自鎖式接觸器 停電時自動脫離 來電後逐路啟動 可手動 也可延遲自動啟動 跳閘的原因是來電時所有裝置會同時開機,瞬間的電流過大,造成過載跳閘。解決的辦法是 停電後關閉多數電腦和顯示器的電源,來電後逐個開啟,就可以避免瞬間電流過載。我以前在證劵公司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