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的來歷?

2023-05-26 16:50:05 字數 1330 閱讀 3548

1樓:匿名使用者

麻食是關中人常吃的麵食。它是用水面擀成圓片切條,再切成小方塊,用大拇指搓成一小卷,形如耳朵,故俗稱「貓耳朵」。另外將肉類、豆腐、紅白蘿蔔切丁配以黃豆、木耳、黃花、蔥花等炒好備用。

水沸將麻食下入鍋內,摻以炒好之菜,煮熟即可食用。吃時調以香菜末、油潑辣子、醬、醋等,尤美味可口。

關中吃麻食很普遍,但知道麻食來歷的人就不多了。元代忽思慧撰《飲膳正要》裡就記載有麻食。他說:

禿禿麻食,一作手撇面。以麵作之。羊肉炒後,用好肉湯下,炒蔥,調和勻,下蒜醋香菜末。

又明朝人所輯著的《居家必用事類大全》裡也說:「禿禿麻食,又名禿禿麼思,如回族食品,用水和面,劑冷水浸,手搓成薄片,下鍋煮熟,撈出過汁,煎炒、酸水,任意食之。」

據以上文獻,說明在元明之際,麻食已經流行,而且是回族人的食品。麻食一詞,可能是少數民族語言的音譯。當時麻食做法,與今無異,而且可以煎炒或加菜調酸湯食用。

2樓:匿名使用者

麻食或叫「麻食兒」,是帶湯的麵食,是西寧市**早點小 攤販的一種快餐,特別是冬天早晨,吃一碗麻食,暖身暖胃,御冷抗寒,由於口感微顯麻辣,所以叫「麻食」。

麻食的來歷古人御冷抗寒。

麻食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擀的面薄而均勻,切成小正方形 後,對角捏合即成;

另一種麻食,又叫筒筒兒(也有叫疙瘩兒的),是和面略硬,搓成長細按形圓條,一手拿麵條,一手揪斷 成小丁,邊揪邊在案板上以拇指擦搓成筒狀。無論是哪種做法, 湯內主料都用牛羊肉丁、蘑菇丁、豆腐、木耳、鮮菠菜、粉絲等 混在一起,佐料考究,微顯麻辣,色彩醒目,稠稀相宜,早晨作早點,味美可口。確是湯熱麵軟,副食料豐富,經濟實惠的一種小吃。

3樓:匿名使用者

也叫扁食,陝西方言有叫『搓搓』的。用手搓的。

麻食是什麼

4樓:遊醫明達

麻食是形狀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麵疙瘩,中間略薄,邊緣翹起。賈平凹先生在《陝西小吃小識錄》稱作「圪咜」(陝北語),關中人稱作麻食、貓耳朵。麻食原稱作「禿禿麻什」或「禿禿麻失」等,其歷史已經有近千年,後簡稱為麻什。

麻食是形狀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麵疙瘩,中間略薄,邊緣翹起。賈平凹先生在《陝西小吃小識錄》稱作「圪咜」(陝北語),關中人稱作麻食、貓耳朵。麻食原稱作「禿禿麻什」或「禿禿麻失」等,其歷史已經有近千年,後簡稱為麻什。

糍粑的來歷,糍粑的來歷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

春節的來歷,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起源有四種說法分別是臘祭說 巫術儀式說 鬼節說 過年傳說 臘祭說 春節源於上古蠟 通臘 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 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人們就要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新一年可以風調雨順 無災無禍 收成興旺。巫術儀式說 該說法認為春節源於古代的巫術儀式,是原始信仰巫術的...

春節的來歷,春節的來歷 !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 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 新年 新歲 歲旦 年禧 大年等。是因為有一種叫 年 的怪物,人們為了驅趕它,就有了春節的來歷 有個叫年的怪獸怕紅。怕響,你們驅逐他的那天是初一 春節的來歷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 年 說文 禾部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