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來歷,粽子的來歷 簡介

2022-02-19 13:00:07 字數 6066 閱讀 6498

1樓:後來新生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粽」,《說文新附•公尺部》謂「粽,蘆葉裹公尺也。

從公尺,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

」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粽,角黍也。

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

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

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公尺,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

……裹黏公尺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公尺,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後,粽子多用糯公尺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粽子的來歷 簡介

2樓:霓脦那些

粽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讓魚吃公尺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卷九引《風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南梁時五月五日作粽,並在筒粽上蓋楝葉、以五彩絲線纏之。《續齊諧記》傳說光武帝建武年中,長沙人區曲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謂:「聞君當見祭,甚善。

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

擴充套件資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縣文物部門於2023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裡發現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該古墓位於德安縣城郊,葬於公元2023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長40釐公尺的桃枝,桃枝上吊有兩個稜形粽子。

粽子長6釐公尺,寬3釐公尺,分別係於桃枝兩邊,外皮為粽葉,苧麻綑紮。專家介紹,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親屬的哀悼。兩個粽子成雙成對,象徵吉祥如意。

2、歷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公尺,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醃桂花醬。

大肉粽產於廣西南寧,每只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

廣西壯族出現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乙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放50公斤淘淨並拌有醬油的糯公尺,再拌入乙隻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覆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

據香港的**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2023年端午節,台灣彰化縣曾製作乙隻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兒特大,煮熟後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

三、體積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公尺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捨不得剝而吃之。

四、最早速凍品種

2023年,三全食品研製出了中國食品行業第一顆速凍粽子,至今堅持推動粽子行業的發展創新。

3樓:嚇侃

回答1、來歷: 紀念屈原,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普遍公認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

老百姓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公尺,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來。早在春秋時期粽子就出現了,到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2、寓意: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的,因為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必須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舉行祭祀活動,以除瘟、驅邪、求吉祥。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過端午節吃粽子都是承襲傳統的表現。

不同的地區粽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4樓:帥氣的小猿

1、來歷:

紀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普遍公認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

老百姓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公尺,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來。

早在春秋時期粽子就出現了,到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的,因為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必須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舉行祭祀活動,以除瘟、驅邪、求吉祥。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過端午節吃粽子都是承襲傳統的表現。不同的地區粽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5樓:大燦哥哥

粽子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

6樓:禹簡

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生的,在古代,屈原跳下河後,人們為了保證它的屍體不受水族傷害,袖頭粽子到水裡去

7樓:白天天

哈哈哈天客隆我看見啦啊

8樓:丿天鵬

你後湖第一我夠你一模型中19676494616497957346號

關於粽子的來歷50字

9樓:幸運的森林深處

傳說粽子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而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被稱為廣東鹼水粽。同時期出現少量裹餡粽子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豬肉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公尺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公尺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擴充套件資料

包粽子主要是用柊葉、箬葉或菰蘆葉,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粽子的形狀多,體現了不同地域特色。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

10樓:壬碧靈喬邦

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

,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公尺,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粽子來歷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當時楚國的首都被其秦國攻破,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攻破,心如刀割至5月5日,抱著石頭投羅麗江而死。人們,為了不讓他被魚蝦吃掉,用自己的船,和粽子丟下江防止魚蝦吃屈原的屍體。

1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13樓:匿名使用者

此處省略50字。此處省略50字此處省略50字。

14樓:匿名使用者

給我發個資訊你都沒有了,,,,,,?我也不知道我現在也可以發貨

粽子的來歷

15樓:路過的麻陶桑

從南北朝以

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公尺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公尺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公尺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後來的粽子。

擴充套件資料

可通過三種方法辨別粽子的質量:

一看外觀。染色粽葉具有均勻的青綠色,表面色澤光鮮,看上去很誘人。而原色粽葉顏色發黃發暗;

二是聞味。染色粽葉包裝的粽子煮熟後,粽子的清香味不足,其至反而會有淡淡的硫磺味道;

三辨煮水。由於經過化學處理,返青粽葉的顏色相對穩定,加熱後水的顏色變化不大,或呈輕微綠色,綠色明顯者其化學原料含量高。而原色粽葉加熱後,水的顏色則會呈現淡黃色。。

參考資料:人民網-端午粽子挑選攻略

16樓:灰色人生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

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公尺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公尺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公尺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公尺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17樓:叫那個不知道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於是「籺」的一種。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祭祀先祖,其實是後人賦予的內容。古人對端午其實有種種說法。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粽」,蘆葉裹公尺也。從公尺,葼聲。

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西晉周處稱呼粽子為「角黍」,《風土記》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公尺,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公尺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

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公尺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公尺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公尺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後來的粽子。 另有民間傳說:包粽子其實是暗示屈原是被綁著扔到水裡害死的,並不是自殺的。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卻說:「粽」,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公尺煮成,尖角。

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公尺,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明清以後,粽子多用糯公尺製作,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

嘉興五芳齋的由來和歷史,五芳齋粽子的來歷

說起五芳齋的由來,就要提到乙個人的名字 倪錦財。1913年6月,倪錦財出生江蘇省南通縣 現屬南通市 乙個貧苦農民家庭,家有弟兄五人,他排行老大,吃苦耐勞。自1937年走出家門先後到上海三北 大達 太古等公司輪船上跑船,往返於上海至重慶之間,從事艱苦的司爐工。抗日戰爭爆發後,經常有飛機轟炸長江這條 水...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簡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簡單介紹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 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 最熱鬧的乙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 元辰 元正 元朔 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 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 節。春節到...

先後再包粽子的做法,包粽子的做法包粽子怎麼做包

原料 糯公尺300g,箬竹葉12片,棉繩 做法1 若是用幹的箬竹葉,需要提前一天將竹葉用清水浸泡,隔夜後葉片回軟,洗淨待用 2 將糯公尺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瀝乾水待用 3 取兩片箬竹葉,將葉柄剪掉,把葉片擦乾,毛面相對疊在一起,讓兩側的葉柄稍微多出來一些 4 在靠近葉片一側的1 3處,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