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一日吃三餐,是怎麼來的

2023-05-22 18:00:03 字數 4270 閱讀 3342

1樓:妙筆如蘭

人每日三餐是習慣問題並不是固定的程式,在南方白天時間長,一般夏天要吃四餐,一般都要吃宵夜,而北方在冬季白天時間短,一般只吃兩餐,

2樓:天意

你說先有雞先有蛋。

人為什麼要一天吃三餐?

3樓:幹萊資訊諮詢

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

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論語》)。

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

漢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

能改齋漫錄》雲:「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一日兩餐時,人們認為「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過饗食,便意味著一日時間的流逝。而今天人們常用「一日三餐」之詞來表示對時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時者的感慨。

一日三餐是怎麼來的?

4樓:生活軌跡

分類: 生活 >>生活常識。

解析: 秦漢以前,一日兩餐時,當時人們的認識和解釋,叫做「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餮而始」。

其意思是說,人們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過兩餐,便意味著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那麼,由「一日兩餐」而逐漸演變為「一日三餐」,究竟始於何時呢?《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下令:

且日享士卒」,由「一日二餐」改為「一日三餐」,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當劉邦得知了,亦由「一日二餐」改為「一日三餐」了。

所以,使劉邦率領的大軍,氣勢倍增,攻取了天險「關」。

至今,一年四季,我國不論南方北方,人們比較普遍習慣於一日三餐了。可以說,多年來逐漸形成的我國傳統的一日三餐制,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一日三餐是日常,你知道為何一日要吃三餐嗎?

5樓:清秋雲奕

一般來說,人會在四到五個小時之內會產生飢餓感。而一日三餐正好可以能夠讓人在適當的時間進食。

6樓:小豆子子梓

因為一日三餐對於乙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按時吃飯的話,一定會讓人得胃病,而且也會降低乙個人的抵抗力,並且也會降低乙個人的免疫力,所以我們一定要按時吃飯。

7樓:小阿星

我知道。這是因為一天吃三頓飯的話,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夠增強腸胃的功能,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能夠維持營養。

8樓:巨集盛

早上可以喝一袋牛奶,中午可以吃乙個雞蛋,然後可以吃一些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晚上可以吃玉公尺或者吃一根黃瓜和西紅柿。

人為什麼要吃一日三餐?

9樓:手機使用者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

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鐘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裡,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鐘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

人腦每天佔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人為什麼要一天吃三餐?

10樓:匿名使用者

人一天吃三餐的原因:

成年人的消化系統必須每隔五到六個小時進食一次。食物在胃裡停留的階段大約是乙個半小時到兩小時;再來需要三到五小時的時間來通過小腸,這段吸收的階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待在大腸的時間就長得多了,可能超過六十個小時。

不過,到了這裡,已經屬於食物殘渣的儲存和管理階段了,就狹義的解釋,並不屬於食物迴圈的一部分。若我們把這個生物上的限制和另乙個基本的生理需求,即睡眠,兩相結合,睡眠時間平均是八小時左右,如此一來,乙個成年個體的標準日常基礎作息表就出來了。

11樓:手機使用者

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我們習慣一天吃三餐?

關於一天中用餐的次數,《莊子》的逍遙遊中有這樣的說法:三?而反,腹猶果然。

一日吃完三餐,就不會感覺肚子餓了。)從這樣的記述中來看,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770至西元前221)已經確立了一日三餐的觀念了。

但這與當時一般人的生活習慣似乎有些出入。據2023年代以前出土的木簡上記載,殷商時代(西元前1750至西元前2023年)普通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餐。用餐的時間也因地區不同而有些時差,大致上是早上7點到9點吃第一餐,下午3點到5點吃第二餐。

吃三餐的我們都是現代貴族呀。

早餐以主食為主,一般用餐的量比下午那一頓來得多。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一般人大致上仍維持著這樣的習慣。在秦代出土的木簡裡就記述著,按一日兩餐的基準分配糧食的規則,從以上幾點可以證明,對庶民來說,一天只吃兩餐。

不僅如此,就是到2023年代,還是有許多地區一天只吃兩餐。在上班日會準備三餐,休假日則按當地的習俗,只在早上11點和下午5點做兩餐。當時並沒有遭遇災害或飢荒,因此可以推斷,也許是當地自古留下的風俗。

由此可知,一日三餐在當時是貴族享有的特權,一般老百姓則是一日兩餐。此後,隨著生產力提公升,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才逐漸擴充套件至平民階級。

12樓:劉曉東

人為什麼要一天吃三餐飯?

你也許會說這有什麼好研究的,餓了就要吃飯,這是非常正常而且平淡無奇的事情,而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都是一日三餐的呀。

但是人類為什麼要把食物分成三頓來吃呢?為什麼一到早、中、晚進餐的時間人的肚子就會感覺餓呢?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研究後認為,人和動物一樣,什麼時間吃飯是由於體內的生物鐘控制的,一到時候它就會讓餓的資訊傳達到大腦。

至於要把食物分成三次來吃,有人認為這與人大腦能量消耗有關。大腦的能源只能是葡萄糖,脂肪是不起作用的,一天需要葡萄糖110-145克。

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在肌肉中儲藏120克,但是它不能直接轉化成葡萄糖而起作用,能用的只是經肝臟轉化的那部分。從食物中、肝臟中只能積蓄到70克,而且一餐飯只能積蓄到50克左右。所以,只有相當於這三倍的量才能滿足大腦一天的能量消耗,所以,人每天必須吃三餐。

也有人認為,食物在胃中一般停留4小時左右,經過4小時以後胃就空了,人就會感覺飢餓,而一日三餐正好間隔4-5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13樓:招莊

均衡生活我們首先要均衡飲食, 其實我們每天進三餐的飲食方法並不是最健康的,最近科學家研究表明,其實人們應該一天吃五頓,看時間進食更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早餐不應該一起床就吃,最佳時間在早上七點至八點,這時候身體補充能量最容易吸收。 上午十點左右已經消耗一點了,應該吃個水果什麼補充一下接下來進餐在一點以後比較好,這時經過一上午的工作要好好補充澱粉,碳水化合物。

下午五點到六點進第四餐吃點簡單的食物。 最後,晚上睡覺一小時前再補充一杯牛奶或一小片水果,能幫助你睡眠。 這是最新的均衡飲食的方法,為我們的健康加油。

14樓:網友

人不需要一日三餐。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你不餓也沒有胃病就說明只吃一頓沒問題。

但這並不代表只吃紅薯或者別的單一食物沒問題。你需要攝取一些蛋白質和油。你可以吃一些雞蛋和肉。同時可以每天吃補充劑。

一日三餐應吃哪些疏菜,一日三餐該吃什麼

多吃蔬菜 如 蘿蔔 白菜 土豆 芹菜 等等 因為它含的維生素abcde比較多 有助健康!蘿蔔青菜大白菜呵呵。麻煩,謝謝!一日三餐該吃什麼 早餐盡可能多樣化,以牛奶 麵包為主的,不妨吃些雜糧或全麥麵包,再吃乙個水果,可以增加一些膳食纖維,延長胃排空時間,避免飢餓。如果習慣吃粥及中式點心,也不妨燒些雜糧...

是誰定製一日三餐制?唐朝人是一日三餐制嗎?

秦漢以前,一日兩餐時,當時人們的認識和解釋,叫做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餮而始 其意思是說,人們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過兩餐,便意味著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那麼,由 一日兩餐 而逐漸演變為 一日三餐 究竟始於何時呢?史記 項羽本紀 載 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下令 且日享士卒 由 一日二餐 改為 一日三...

西餐可以當一日三餐吃嗎,西方人一日三餐吃什麼?

1 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 盤之分。2 湯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 奶油湯 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3 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 海水魚類 貝類及軟體動物類。4 主菜 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