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
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
“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夫深!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
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
“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
”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2樓:黑夜的窒息
1.李白少時,讀書未成,棄去。
翻譯:李白小的時候,書還沒有讀好,就丟 開 書本離開了。
2 路逢一老媼磨杵。問其故。
老媼:老婆婆。故:為什麼。
翻譯:路上碰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棍。李白問她為什麼(磨鐵棍)。
3.媼曰:“欲磨成針。”白曰:“此非易事也。”媼曰:“久磨之,不患不成。”
不患不成:不怕不成功。
翻譯:老婆婆說:“想要把它磨成針。”李白說:“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婆婆說:“長時間的磨它,不怕不成功。”
4.李白感其言,遂勉力讀書。
翻譯:李白聽了她的話,很有感觸,於是就發奮讀書。
鐵杵磨針的原文和譯文
3樓:教育奮鬥之星
鐵杵磨針的原文和譯文如下:
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
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裡磨一根鐵棒,他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幹什麼。
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老婦人卻說:
“只要下了足夠的功夫,事情自然就會取得成效。”李白十分驚訝這位老婦人的毅力,於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那老婦人自稱姓武。
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7a899e510fb30f24e92df563d895d143ad4b031e"/>
作品賞析:
本文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因讀書不順,棄學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於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後人持之以恆求學的名言警句。
啟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重視生活中的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關鍵在於你的態度。
4樓:丸丸碧海
磨針溪在眉州象山下,是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
鐵杵磨針文言文翻譯(簡短)?
5樓:嶽紹佳
,磨針溪,在象耳山的下面,世人傳說大詩人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自己的學業,打算放棄離開,他路過這條小溪時,遇到一個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很粗的鐵棒,他問老婆婆在幹什麼?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被她的意志所感動,回去完成了學業。
6樓:宋小睿的百萬修音
鐵杵成針。
宋代:祝穆。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磨針溪是在象耳山腳下。世世代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於是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
“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
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鐵杵磨成針的文言文翻譯
7樓:冰額封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還卒業。
8樓:匿名使用者
《鐵杵磨成針》的文言文翻譯:
磨針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她正在那裡磨一根鐵棒,李白問這位老婦人在幹什麼,老婦人說:
“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
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鐵杵磨針的原文和譯文是?
《鐵杵磨成針》的譯文
(文言文)鐵杵磨成針的譯文
9樓:懷欣躍鄞安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去(離開,離去)方(正)欲(想,想要)還(回到【山上】)1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麼。
(1)問之,曰“欲作針。”(代詞,代老媼)(1)學而時習之。(代詞,代學過的內容)
3補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李白)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李白)問之,(老媼)曰:‘欲作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