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什么,安史之亂是什麼

2022-11-10 08:45:08 字數 5746 閱讀 8204

1樓:愛7沒商量

安史之亂,也稱天寶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2樓:

安史之亂,也稱天寶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詳情

3樓:簡單歷史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4樓:天涯何處無天涯

唐朝安祿山,史思明聯手發動的叛亂。

5樓:帳號已登出

唐朝中期,李隆基當皇帝時,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內部叛亂。

6樓:河山在我胸

唐朝唐玄宗時期,安纑山史思明造反,發動叛亂。

7樓:低調沉默

學過歷史嗎,幾年級的

什麼是安史之亂?

8樓:金牛座的性格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是什麼意思

9樓:抱香蕉睡覺

安史之亂:

1、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2、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3、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巨集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乙個國富民強的國家,經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達至鼎盛。安史之亂發生後,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0樓:高紫兒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歷史上非常大的一場政治叛亂,是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因此以他們兩人的姓氏命名為「安史之亂」。這次叛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乙個轉折點,對整個唐代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

11樓:1戰士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節度使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同**政權爭奪統治權的戰爭,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因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於發起叛亂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主,故稱安史之亂,又因其爆發於 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

天寶之亂。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歷時七年零二個月,由三代皇帝平定,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等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唐朝再無中興之日,變得平庸。此後唐朝進入

藩鎮割據的局面

12樓:匿名使用者

安錄山和史思明的一場再唐朝的禍亂

13樓:鄭鳳才蘋果手機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2、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14樓:運長清芷蘭

安史之亂的安史是兩個人名,安是安祿山,史是史思明。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

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安慶緒謀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封他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

唐廷對史思明不放心,策劃消滅他,不料計畫外洩,史思明復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乾元元年(758年)安慶緒為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所圍困,後增至60萬。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

安史之亂

九節度使之60萬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

安史之亂什麼意思

15樓:我是老夫子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由於發起反唐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是中華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這場歷時八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朝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16樓:簡單歷史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中的安是指什麼?史是指什麼?

17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安史之亂安是指安祿山,史是指史思明。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巨集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乙個國富民強的國家,經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達至鼎盛。安史之亂發生後,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8樓:你好嘛

安史之亂」中的安是指的是安祿山,史是指的是史思明。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擴充套件資料

長達八年時間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後,**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

安史之亂戰後人丁銳減,土地大量荒蕪,藩鎮割據的現象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唐德宗任用楊炎為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

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發生了持續5年的奉天之難戰爭。最後雖叛將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19樓:匿名使用者

安指安祿山(也指安慶緒),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義),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

20樓:匿名使用者

安指安祿山(也指安慶緒),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義)

21樓:海希音

這是兩個人名,「安」指的是安祿山;「史」指的是史思明

22樓:仰望藍天的感受

安指安祿山或其子安慶緒,史指史思明或其子史朝義。他們發動的安史之亂持續約八年,曾占領長安。讓唐朝由鼎盛轉為衰落,後安慶緒殺父安祿山,史朝義殺父史思明。又由於內部矛盾,被唐平定。

23樓:智力大王家族

「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

24樓:鳳皇沐血

安祿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

25樓:我是貓妖笑笑

安祿山 史思明 史是安的手下

安史之亂的史是什麼意思

26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的安史是兩個人名,安是安祿山,史是史思明。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

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安慶緒謀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封他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 唐廷對史思明不放心,策劃消滅他,不料計畫外洩,史思明復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乾元元年(758年)安慶緒為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所圍困,後增至60萬。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 安史之亂

九節度使之60萬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

27樓:匿名使用者

史是人名,即史思明。安是安祿山。唐朝叛將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歷史上稱為安史之亂。

28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

「安史之亂」係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55~762年)結束,前後達7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

29樓:匿名使用者

史是史思明嘛。和安綠山一起起兵的叛將。

30樓:匿名使用者

指史思明,這個叛軍頭頭,和安祿山一夥兒的,策劃了安史之亂。即對唐朝的叛變,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31樓:匿名使用者

史 就是史思明

安 就是安祿山

倆人策劃了安史之亂

32樓:棋牌平台定製

唐朝開元末年 北方三鎮節度使安祿山 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進攻長安,唐玄宗李隆基出逃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唐肅宗。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最後平定,給當時中原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是中世界最為強盛的唐朝國力開始下滑,是盛唐由強變弱的轉折事件!

安史之亂是什麼?什麼叫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1 又由於其...

什麼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主要講的是什麼?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於公元755年至763年所發生的一場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版的轉折點。唐玄宗改元權天寶後,耽於享樂,國家大權先後由李林甫 楊國忠把持,又放任邊地將領擁兵自重,安祿山任三道節度使 平盧 范陽 河東 軍權在握。天寶十四年 755年 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翌年就攻入都城長安,...

安史之亂對門閥影響?什麼叫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沒有對門閥形成根本性打擊。不過在原本寒門基礎上又增加形成了新的軍功集團開始搶奪門閥的資源。儘管安史之亂中北方破落的門閥人家確實有那麼幾個,但很快倖存的門閥集團重新兼併組合。也許有門閥跑去南方,但好像其實並不多 證據就是70年後著名的牛李黨爭,本質就是門閥貴族與庶族地主的矛盾爆發。所以要徹底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