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人能做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座」,此句偈與「心無掛礙」有否相通

2022-03-14 19:14:27 字數 5971 閱讀 3385

1樓:土匪也瘋狂

出了六道的聖人可以做到,至少也是小乘聖者,因為他們至少已經斷了見煩惱。所以對酒肉這些物質的東西已經不執著了。

佛教:什麼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座

請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兩句是什麼呢

2樓:卡門kamen之歌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後兩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出自《濟公李修緣》道濟禪師(濟公活佛)。意思是雖然我吃了肉喝了酒,但是我心裡是有信仰的,但你們要學了我,就會走入魔道。

3樓:酒丹遊書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不真知佛法的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但是世人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禪師還有後句「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或者說「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

」,致使謬種流傳,遺害非淺。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只有大神通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生才示現吃肉,以掩蓋聖人之本。印光大師對妄學濟公吃肉喝酒的邪見斥之甚詳,下面摘錄幾段祖師開示,以正其訛。

4樓:引經據典正法

其實,濟公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員外派家僕給濟公送兩隻熟鴿子和一壺酒,僕人路上偷吃乙隻翅膀,偷喝了幾口酒,以為能瞞天過海,神仙也難知。結果濟公指了出來,僕人不承認,於是濟公到階前吐出兩隻鴿子,其中乙隻少乙個翅膀……這種特別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塵莫及,故不可亂學表面行為。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關於這方面也有諸多教言,勸誡後學者萬萬不可隨學,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明末的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

李立陽見禪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殺人了。」禪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此外,明朝還有另一位和尚,也是為了救逃到寺廟裡的難民,在山賊面前吃肉喝酒。當時,山賊說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過那些人。於是他氣定神閒地端起酒杯,說:

「我以酒代茶。」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肉說:

「我以肉作菜,請!」吃後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賊見了為之一驚,鑑於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見,為了饒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漢地有些大德的傳記中也有,但這不是普遍的行為。而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並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這些高深之舉。藏傳佛教對戒律的重視程度,來藏地求法的人應該知道,在沒有達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許做超凡的行為。

若是極個別人做了的話,也許他確實有這種境界,也許沒有。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則,明明什麼境界都沒有,卻裝模作樣、無惡不作,這肯定是不合理的。

5樓:阿旺洛珠多爾吉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是有來歷的。末學轉貼的下面內容,便是這句話的來歷: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

明朝時期曾有修行人食肉飲酒求救人命的故事。 明朝末年,張獻忠做亂,山賊橫行,到處殺掠,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賊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亂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內,寺中的住持慈悲為懷,收容難民。

誰知山賊追至寺內,劫財殺人,該住持認識山賊,懇求不要傷害百姓,無論什麼條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原承擔,但求放過這些百姓。 山賊曾受過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絕,於是想出個鬼主意,好讓住持知難而退。於是山賊拿出一些酒肉對住持說:

「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灑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失言。」眾人譁然!此計甚絕!

修行人飲灑食肉,開齋破戒,將必打入畜道及餓鬼,受無量苦。只見住持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各位飲茶。

」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塊肉說:「我以此肉作菜。

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容。

山賊為之一驚,只是有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大家知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下面兩句嗎 此住持於險境,別無選擇,唯有犧牲舍確道程,為救人而開齋破戒,不懼落入惡道受苦。佛說: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薩精神,此住持可謂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如果您有機會遇到有人濫用這句話時,還請您與他糾正。功德無量!

感恩由您~!

啊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7樓:請多唸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那是菩薩的境界,是用特殊的方法度那些有緣的眾生,他們已經脫離生死輪迴了,有真正的修持功夫,我們凡夫學不得,人家濟公活佛,吃魚、吃鳥能吐出活的來,我們沒有那種神通道力,還是要老老實實持戒唸佛,求生淨土。

8樓:世間法多浮雲

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9樓:心空即諦位

後面兩句是:世人若謗我,必定入地獄。世人若學我,即時入魔道。

10樓:王牌太史

在很多影視劇中,一身破袈裟,左手扇子右手酒葫蘆,嘴裡念叨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的典型形象。

可是在這兩句之後,還有"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兩句。這幾句話並不是滿足口腹之慾的藉詞,其實在背後有乙個悲壯的故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

12樓:飛胭脂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說的

13樓:不一樣的趣味文化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是出自《濟公李修緣》中的道濟之口。這句話的意思是酒肉葷腥被我吃進肚子穿腸而過,佛祖依然留在我心中,如果別人也像我一樣,那麼一定會掉入邪魔歪道。

這句話看似說的是和尚其實說的是所有人。

這句話的本意是用來勸解世人恪守本心,不要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人們往往只用前半句來為自己的放縱來找藉口,更有甚者用前半句來誘導別人和自己一起墮落。這句話還有另一層的意思,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本心,那麼則不用非做一些形式上東西。

其實濟公中的這句話並不是空口編出來的,這句話的**是乙個和聖僧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的乙個寺廟中。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座偏遠的城池中有乙個寧靜的寺廟。

在偏遠的城池依然有被發現的一天,終於這一天到來了。

一位虎背熊腰的將軍帶著大軍來到了這裡,這裡的人們很快便被打敗了。這名將軍打下城池來到了寺廟中,他看著寺廟中的僧人提出了乙個很過分的要求。他要求寺中的僧人喝酒吃肉,否則就殺掉全城的人。

當眾僧人為難的時候方丈站了出來,他告訴將軍他願意代替眾人吃肉。

這件鬧劇最終在將軍中的大笑中結束,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精神也留在了人們心中。

「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是什麼意思?

14樓:世間法多浮雲

每每看到此句,我自當把全句一併貼出,望大家深解: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道濟和尚說此話含義深廣,我們要深解。文字表法,假借酒肉穿腸,佛祖留心中表法一處,凡事貴在專一,念念都是自性流露,心性所致。外在形式也自當如禮如法。

道濟和尚吃肉喝酒能變出原樣,那可想而知,自然不是凡人。佛菩薩救拔眾生時常以瘋癲掩飾自己的神通德能才能常住世間,若被識破,自當隱遁而去。

我們聞法能學習理解,能斷惡修善,很多人問,那要不要持戒?問問自己,尚且不談吃肉喝酒能不能變回原樣,吃進去的能不能吐出個活物都是個問題?談什麼不要持戒呢?

大都是個人貪慾較重而已。但也不必自責,踏實修,理解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即可,不執著,也不分別。在於明理。

隨緣清淨,道理在此!

阿彌陀佛!個人理解偏頗,不盡之處朋友多指正!

15樓:柯迎曼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如果境界還沒那麼高~不要做那個境界的事~不然的話'乾脆大家都去賭場酒家修行好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非佛所說,酒是穿腸毒藥,肉是眾生墓地,喝酒吃肉是佛子大忌,應該是:

酒肉別進口,佛在心中坐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出自**,是什麼意思?

17樓:御伽草籽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出自《濟公李修緣》道濟禪師(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意思:只要心中有佛,吃肉喝酒也是可以的,但眾人要是學我,就如同墜入魔道了。

擴充套件資料:

濟公 濟公(2023年—2023年),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颱山梵響》中。

濟公懂中醫醫術,為百姓**了不少疑難雜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不拘一格

濟公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到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

)似乎完全不受佛教戒規的約束,使老百姓覺得他更親切、更具有人情味。《濟公傳》中有一首四言詩,就說明了這點。

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此詩表面上似乎是濟公為自己的不修邊幅辯護,其實,詩中更蘊涵了人生哲理:某些人口中吃齋唸佛,而其心裡卻無意向善,背地裡盡做出極不道德的事端來。

衡量、判斷乙個人是否真、善、美,僅僅從表面上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而且,還必須經過長時期地、持續性的考察、磨練,才能真正說明他的實質與永恆。濟公用自己的行動,最終證明了這一切。

18樓:心昌

酒肉穿腸過 酒肉是名 穿腸過是不停留無住與心 意思是直心無住的意思

佛祖心中留 佛是本性 祖是名 這裡的佛祖是實相 心中留 是無相一心 無相三昧一心三昧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說出此詞句的行者 心境很高 最起碼已經證悟了 色空不二 禪定不二等等境界 此境界已經成賢做聖

19樓:匿名使用者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

明朝時期曾有修行人食肉飲酒求救人命的故事。 明朝末年,張獻忠做亂,山賊橫行,到處殺掠,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賊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亂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內,寺中的住持慈悲為懷,收容難民。

誰知山賊追至寺內,劫財殺人,該住持認識山賊,懇求不要傷害百姓,無論什麼條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原承擔,但求放過這些百姓。 山賊曾受過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絕,於是想出個鬼主意,好讓住持知難而退。於是山賊拿出一些酒肉對住持說:

「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灑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失言。」眾人譁然!此計甚絕!

修行人飲灑食肉,開齋破戒,將必打入畜道及餓鬼,受無量苦。只見住持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各位飲茶。

」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塊肉說:「我以此肉作菜。

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容。

山賊為之一驚,只是有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大家知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下面兩句嗎 此住持於險境,別無選擇,唯有犧牲舍確道程,為救人而開齋破戒,不懼落入惡道受苦。佛說: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薩精神,此住持可謂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人怎樣才能做到沉著冷靜,乙個人怎樣才能做到沉著冷靜。

每一次嘗試都能得到一次寶貴的經驗。不要被危機嚇倒,時刻保持冷靜沉著,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卻是經歷了不知多少磨練。努力吧,也許有一天,在你沒有察覺的時候,你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 遇事不慌,平靜思考不被任何外界因素影響,邏輯思維井井有條,最後乾淨利落地解決問題。遇事不慌,做事井條有理 怎麼做到沉著冷靜處事...

人跟人能做到無止境的包容嗎

無止境的包容 是神 神也是人 只是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變成了神所以 這事是他們做的 咱人類不用做適當的包容和理解就可以觸及底線就.後果自負 以前,不知道什麼是愛,不懂得珍惜,讓愛從自己身邊溜走,讓愛自己的人受傷也讓自己受傷 現在,似乎明白很多愛的真諦,其 實愛就是一種付出,一種包容。也許有人認為...

人與人相處,怎樣才能做到恰到好處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又給對方足夠的自主空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學會相互包容別人的過失和不足,然後改變自己的不足,變得更好,和平相處。與人相處要將心比心,如果你真誠相待,對方也會抱有同樣的真心對待你。把握好乙個度吧,自己心裡面要有桿秤,知道對方的底線在 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不要逾越不該逾越的那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