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歷史成本,什麼是歷史成本 什麼是實際成本?

2022-02-26 15:40:11 字數 6555 閱讀 3664

1樓:金果

又稱原始成本或實際成本,是指以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原始成本會計模式以原始成本為計量屬性,並將原始成本視為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般原則。在這種會計模式下,一切經濟業務和事項,一律以原始成本為入賬標準。

各類資產都按原始成本轉銷。各類權益都以業務發生時實際收到的或承諾支付的貨幣數量計價。產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計算。這樣,就把整個會計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礎之上。

計量屬性的優缺點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主要優點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場上通過正常的交易客觀的確定下來的,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

(2)原始成本可以驗證。

(3)原始成本較近似於購置資產時的資產價值。

(4)原始成本資料易於取得,並且與收益計量上的實現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缺點主要有:

(1)由於資產的價值經常發生變動,經過較長時期以後,原始成本作為企業可用資財的計量屬性就缺乏重大意義。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損失的實際發生期間有可能得到確認。

(3)由於資產的價值自始自終在變動,不同時期取得資產的成本在資產負債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釋性。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你購買時 實際支付的** 不考慮以後金額的變動

如你買了一台電腦 支付了3000 記賬就是3000元 過了三個月 電腦只值2000 你不能調整原來的金額3000

3000就是歷史成本

3樓:香蕉那個不能拿

固定資產初始入賬價值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成本 又稱原始成本或實際成本,是指以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鑑於會計報表和會計核算所需要的可靠性和精確性,我們在會計報表和會計核算上的賬面價值都使用歷史成本觀進行計算,這是由市場**評判不一所導致的。

歷史成本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歷史成本,什麼是歷史成本

5樓:傾蓋如故

歷史成本就是實際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為保持計畫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財務部門業績,要求計畫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口徑一致,包括買價、運雜費和相關的稅金等。

擴充套件資料

實際成本概念主要是針對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但實務中也包括原材料採購的實際成本和銷售實際成本等,所以實際成本是乙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實際發生的耗費代價,相對於估計成本而言,實際成本是指已經發生,可以明確確認和計量的成本。

將企業的實際成本與計畫成本、定額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業成本等進行比較,便可以進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額和計畫的完成情況,掌握成本變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6樓:星嘉合科技****

就是你購買時 實際支付的** 不考慮以後金額的變動

如你買了一台電腦 支付了3000 記賬就是3000元 過了三個月 電腦只值2000 你不能調整原來的金額3000

3000就是歷史成本

什麼是歷史成本;什麼是實際成本?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成本原則是會計學中的重要方法.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按其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所謂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實際成本核算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專案的計量應當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或成本,而不考慮隨後市場**變動的影響。

按照實際成本原則進行計量,有助於各項資產、負債專案確認與計量結果的檢查與控制;同時,也使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上,能夠促進會計核算與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當然,在貨幣購買力變動和物價**時,按歷史成本計價,就不能確切地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因此,為了保證會計資訊的相關性,企業出於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也不排除企業自願在歷史成本基礎上對會計資料作出調整,以反映物價變動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但是對外報告的會計報表,必須堅持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法縮股全流通"我個人理解是按歷史成本法核算該公司的非流通股本在公司**上市流通之前的真實價值,然後以這部分價值扣除通貨膨脹和利息收益等因素後計算現在這部分非流通**上市流通的**,然後縮股。這樣可以在不損害全體流通股股東利益的情況下實現該公司**的全流通。

如何縮股?

縮股的方法是:選擇乙個時點,以每只**的每股淨資產與該股的**價(或一定時期平均價)進行縮股,縮股後重新進行股權登記,縮股後的非流通股可以進行流通。

步驟為:

a:選擇乙個時點,如11月30日市場休市乙個月開始縮股。

b:每支**開始縮股。縮股率=每股流通股的某時點**價(或一定時期加權平均價)/每股淨資產。

非流通股經過縮股後的數量=某支**非流通股量/縮股率。縮股後可流通股數量=原流通股數量+非流通股縮股後數量。

c:在這乙個月之內進行工商重新登記和股權註冊調整。

d:恢復開市,有條件地允許縮股後的原非流通股流通。

以天士力(600535)為例:

天士力總股本19000萬股,流通a股5000萬元,境內法人股14000萬股,三季度每股淨資產5.4元,每股收益0.40元。11月15日**價為21.2元。

縮股率=21.2/5.4=3.9

非流通股經過縮股後的數量=14000/3.9=3590萬股。

縮股後可流通股數量=5000+3590=8590萬股。

每股收益0.885元,如果股價仍維持在21.2元,市盈率為23.9倍,比現在的市盈53倍降低很多。

縮股會不會給非流通股股東造成很大損失?

不會!非流通股的價值體現是以淨資產為基礎的,財政部允許國有股以淨資產或略高於淨資產的**轉讓給民營企業或外國投資者的政策,已經說明財政部承認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中的國有股部份的**價值。按淨資產賣方和按淨資產縮股後在二級市流通在理論上價值是相等的,以天士力為例,縮股前的14000萬非流通股以每股5.

4元的淨資產計算的價值總和與縮股后3590萬股以每股21.2元的市價計算價值總和相等,都是7.5億元。

當然,縮股後,**的股價是有分化的,**的**,非流通股股東的財產就會公升值,下降的**的股東的財產就會縮水。

縮股會不會給二級市場造成很大衝擊?

不會!二級市場資金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市場具有投資價值時,就會吸引部分場外資金,相反,場內資金也會離去,如果實現了縮股,市盈率下降到價值區域,社保**的入市,外資的進入才會成為現實;縮股後的原非流通股的流通會受到分期賣出或賣出報告等規範性的限制,不會給市場造成集中性衝擊;很多**的大股東並不需要將全部手中**賣出,為了加強控制權有些還要從二級市場****。縮股對市場是會有些衝擊,但決不是供求引起的,而是心理因素,是短期的。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採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計畫成本是企業自行制定的各項財產的分類、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畫單位成本等資料,在取得財產時或發出時按這些資料計算計畫成本

按現行制度規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畫成本計價核算。而對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畫成本資料較為健全、準確的企業,一般都採用計畫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原材料按計畫成本核算的特點是: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畫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均按計畫成本登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畫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畫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其具體帳務處理可分為以下四方面:

1、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未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只需按發票帳單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不必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即:

借:物資採購 (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在小規模納稅人下的增值稅計入物資採購成本,以下同。

2、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已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既要按發票帳單上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同時又要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物資採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同時作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計畫成本)

貸:物資採購(計畫成本)

月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節約情況下:

借:物資採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如為超支則作相反分錄。

或:入庫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畫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記借方,節約記入貸方)

貸:物資採購(實際成本)

3、貨款金額到月末不確定,月末按計畫成本估價入帳,下月初用紅字沖減。

此種方法,以計畫成本作原材料入庫處理,但不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畫成本)

貸:應付帳款(計畫成本)

下月初用紅字沖減,待發票帳單到達後再作購入處理。

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材料成本差異帳戶的設定:

借方 材料成本差異 貸

期初餘額:結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初餘額:結存材料節約差異

發生額:購入材料超支差異 發生額:(1)購入材料節約差異 (2)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期末餘額:庫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末餘額:庫存材料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

存材料計畫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畫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畫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畫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在計算出差異率後,用各車間、部門領用材料的計畫成本與成本差異率相乘,求出各種產品和各車間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以實際成本等於計畫成本加材料成本差異為依據,將領用材料的計畫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發及結存採用計畫成本核算。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畫成本為600,000元,實際成本為605,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1,400,000元,實際成本為1,355,000元。

當月發出材料(計畫成本)情況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領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領用 200,000元

車間管理部門領用 5,000元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 15,000元

要求:(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2)編制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解:(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15,000

貸;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結**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 3,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04,000

總之,對原材料計畫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購入的材料只有在實際成本、計畫成本已定並已驗收入庫的條件下計算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在入庫時結轉,也可以在月末彙總時結轉;

(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中超支或借方餘額用「正號」表示,節約或貸方餘額用「負號」表示;

(3)發出材料承擔的成本差異,始終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只不過超支差異用藍字,節約用紅字或×××表示,最終計入到成本費用的材料還是實際成本。

歷史成本的含義

歷史成本也叫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 利息 土地和房屋的租金 原材料費用 折舊等。核心是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準進行計量計價。按照會計要素的這一計量要求,資產的取得 耗費和轉換都應按照取得資產時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 負債的取得和...

什麼是標準成本,什麼是標準成本法?

標準成本法是一種將成本計算和成本控制結合,以作為控制成本支出的依據,考核成本支出的方法。標準成本法是乙個包括制定標準成本 計算和分析成本差異 處理成本差異三個環節所組成的完整系統。說簡單了就是先以計畫成本入賬,再在月底調節實際和計畫之間的差異。標準成本法,又稱標準成本制度或標準成本會計,是指以標準成...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什麼啊,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什麼意思啊?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 的方法。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 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率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 成本利潤率 單位成本 l 成本利潤率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企業較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