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漢末年分三國

2022-01-28 12:05:10 字數 5361 閱讀 5936

1樓:暴走少女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由於****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併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者是黃巾之亂。

時代的動盪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力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寒門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佔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2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

永漢元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後來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又控制了東漢王朝。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

曹操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後來又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了北方。再後來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徵荊州,劉琮束手,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士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其後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

劉備乘勢佔據荊州五郡,在分別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時期。延康元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黃初二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同年,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次年被陸遜敗於夷陵,蜀漢元氣大傷,之後數十年再也沒恢復國力,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孫權於建興七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後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

3樓:滄海一粟滾滾紅塵

東漢末年,時間上,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184年-公元220年)。 事件上,是指從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cáo pī)篡漢稱帝結束,持續36年的這段時間。-----------------《赤壁》

4樓:時光動漫社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征戰不停,之後才是晉朝的天下

5樓:奮鬥買

那時候的大漢已經名存實亡了,曹操挾天子,劉備在西南,孫權在東南,他們都不歸大漢管了,

6樓:罕信

東漢未年分三國猜三數字

7樓:考試考考考考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 各路諸侯割據。 。又有人崛起。 。。 互相爭地盤,打來打去,就剩下三個

最牛的是同一北方,有背景,有才幹的曹操,是為曹魏也。。。

然後是已歷三世的東吳,據長江天險,割據江東一方。 。。

然後就是鳳凰男的逆襲故事,白手起家,靠「仁義」當上皇帝,最後佔據蜀漢的 劉備。 從這點上來說,劉備真的很牛。 。。。。

8樓:

熟悉lol可口可樂了了

9樓:天意天憶

宦官和外戚相互掌權。導致東漢慢慢衰落!你這問題也不是一句話就能回答的!

為什麼東漢末年分三國??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東漢末年出現了三股勢力,這三股勢力勢均力衡,沒能力統一,才會形成三國。

東漢末年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彼此混戰。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11樓:

因為曹丕篡奪漢家天下,以打這漢室旗號壯大勢力的劉備沒有了名正言順得號召力 ,為了不讓自己的事業就此中斷,也為了給天下想復興漢家天下得人們乙個用武之地,就借助自己劉皇叔得的身份延續漢家天下,那麼延續漢家天下就需要乙個皇帝繼承人,誰最合適,除了他劉備無二人合適,那麼這兩國出現 ,那麼曹丕劉備都上皇帝位了,這孫權就一直在等機會或看劉備當了皇帝曹丕什麼反應,同時孫權就派人去祝賀劉備隨便結盟,孫權一看時機成熟自己稱帝也沒問題了,孫權稱帝曹丕無賴孫劉兩家有盟約,劉備也無賴孫權因為自己雖然是皇帝但地盤小 ,也就大臣們口誅筆伐了事,這是分三國的基本過程,如果說是為什麼,首先是權力需求還有理想,還有常年戰亂人們生活艱苦,希望快速結束這樣的戰亂,但是人又都是自私的,都想由自己一統,在說也不是為什麼要分成三國 ,當時的情況三家都是人才濟濟,各家的領導人又都是猴精,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看誰先出錯,可是在人才又多領導人就精明能幹的情況下就算不小心犯點錯他們也能快速的糾正錯誤,並快速調整戰略,所以犯錯的領導快速調整自己的戰略,而攻擊方看沒機會,就繼續等待敵人下一次的犯錯,希望能幫助你

12樓:時光動漫社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征戰不停,之後才是晉朝的天下

13樓:伊德明

不是分,是那個時代產生了三股力量

為什麼東漢末年分三國

14樓:昆明有點牛傳媒

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東漢末年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彼此混戰。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15樓:對方考慮看過

因為東漢末年出現了三股勢力,這三股勢力勢均力衡,沒能力統一,才會形成三國。

東漢末年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彼此混戰。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16樓:

因為曹丕篡奪漢家天下,以打這漢室旗號壯大勢力的劉備沒有了名正言順得號召力 ,為了不讓自己的事業就此中斷,也為了給天下想復興漢家天下得人們乙個用武之地,就借助自己劉皇叔得的身份延續漢家天下,那麼延續漢家天下就需要乙個皇帝繼承人,誰最合適,除了他劉備無二人合適,那麼這兩國出現 ,那麼曹丕劉備都上皇帝位了,這孫權就一直在等機會或看劉備當了皇帝曹丕什麼反應,同時孫權就派人去祝賀劉備隨便結盟,孫權一看時機成熟自己稱帝也沒問題了,孫權稱帝曹丕無賴孫劉兩家有盟約,劉備也無賴孫權因為自己雖然是皇帝但地盤小 ,也就大臣們口誅筆伐了事,這是分三國的基本過程,如果說是為什麼,首先是權力需求還有理想,還有常年戰亂人們生活艱苦,希望快速結束這樣的戰亂,但是人又都是自私的,都想由自己一統,在說也不是為什麼要分成三國 ,當時的情況三家都是人才濟濟,各家的領導人又都是猴精,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看誰先出錯,可是在人才又多領導人就精明能幹的情況下就算不小心犯點錯他們也能快速的糾正錯誤,並快速調整戰略,所以犯錯的領導快速調整自己的戰略,而攻擊方看沒機會,就繼續等待敵人下一次的犯錯,希望能幫助你

17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

永漢元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後來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又控制了東漢王朝。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

曹操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後來又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了北方。再後來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徵荊州,劉琮束手,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士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其後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

劉備乘勢佔據荊州五郡,在分別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時期。延康元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黃初二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同年,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次年被陸遜敗於夷陵,蜀漢元氣大傷,之後數十年再也沒恢復國力,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孫權於建興七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後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

18樓:辛忠人

東漢末年分為三國就是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以及孫權東吳。

19樓:瀉在任直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征戰不停,之後才是晉朝的天下

20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大勢所趨,漢朝末年,皇帝的影響力日漸式微。特別是桓靈二帝更是民不聊生。所以群雄並起。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原因都是黃巾軍惹的,要不然劉備就不會桃園三結義了,曹操就要挾不到天子了,至於孫堅他也不會因為滅黃巾軍有功而公升官而稱霸江東了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3樓:逯運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由於****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併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者是黃巾之亂。

時代的動盪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力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東漢末年分三國前面是哪國,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之後是哪幾個國家?

建議你看看下面3個連線,會有全面的認識 東漢 東漢末年 三國 當時的皇帝是劉協,朝代是漢朝,嚴格來講是東漢。一開始曹操居住在譙城,之後在東郡,再之後奉迎劉協居住許昌,打敗袁紹之後曹操大部分時間居住在鄴城。劉備黃巾起義是是在涿郡,黃巾起義失敗之後劉備做聞喜縣做縣尉,之後做平原相,再之後在徐州投依陶謙,...

東漢末年到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呢

1 官渡之戰 袁紹vs曹操 官渡 河南中牟東北 公元200年 袁負曹勝,曹操統一北方 2 赤壁之戰 曹操vs孫劉聯軍 赤壁 湖北赤壁 公元208年 曹負聯軍勝,奠定三國鼎立的局面 3 夷陵之戰 劉備vs孫權 夷陵 公元221 222年 劉備負孫權勝,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希望可以幫到你 夷陵之...

為什麼別人說新三國很差,為什麼說新三國的編劇腦殘

本來就很差,不能怪誰,就是投入的錢不夠 雖然老三國只投入1.7億,但是很多資源都沒花錢,包括部隊,片酬,專家,專業舞蹈,工作人員的報酬 等等等等等 94三國如果換算成純市場經濟的造價,肯定超過100億 新三國是說的,不是演的。就像別人嚼好的食物喂你差不多。比喻哈 例如,孫權說如今天下三分,很直接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