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內容上有哪些差別

2022-01-17 04:10:08 字數 5542 閱讀 1333

1樓:

《三國志》是以魏國為正統,而《三國演義》更偏向於蜀國。另外《三國志》是正規的史書,而《三國演義》是一部**,它有些內容是虛構的。

2樓:

《三國志》是陳壽寫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

3樓:思政

回答《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後,尚書郎範頵上表說:

「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由此可見,《三國志》書成之後,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贊。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複,記事翔實。

在材料的取捨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三國演義》為明朝羅貫中所寫,是在《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歷史事實不完全吻合,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若論史學價值,前者高於後者;若**學價值,後者高於前者。

4樓:蕭曦

《三國志》是史書,每一言,每一語都再真實不過;但《三國演義》就不同,它虛構的成分稍微多一些。

5樓:

三國志基本是歷史,三國演義戲說的成分多一些

6樓:一棵開花的樹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三國志》為魏晉人陳壽所著,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書成後頗受時人好評,「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是中國古代史籍中的一部佳作。但是該書寫於魏晉離亂之際,資料不全,敘事過於簡略。

後來劉宋文帝命裴松之為之作注。裴松之徵引140多種史籍,寫出了超過正文三倍多的注文,增補了大量史實,開創了注史新例。

《三國演義》為元末明初人羅貫中所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從原名中可以看出,羅貫中的「演義」是演《三國志》之義,想達到使《三國志》通俗化的目的。演義為**之一種體裁,根據史誌,敷演其義。

原是作家慮及古史舊志,非一般讀者所能涉獵,遂以通俗的文字、藝術化的加工使之更符合大眾化的口味。因此,演義之作,遠遠超過了其所依據的古史舊志。魯迅在《中國**史略》中說羅貫中「皆排比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之註,間亦仍採平話,又加推演而作之」。

n 《三國演義》是歷史**,也是政治**。說它是歷史**,是它基本按照《三國志》改編。是**當然就會有實有虛,有誇張、剪接或移挪等手法。

說它是政治**,是它揭示了當時統治階級怎樣鎮壓人民,怎樣內部鬥爭、怎樣割據,怎樣由「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可以說,《三國演義》比《三國志》更能教會讀者識別那時的歷史事件、政治得失、治亂興亡。

1\曹嵩之死

演義中是被陶謙委派護送的將領起來貪念所殺

志中是陶謙主謀截殺

2\劉奪荊州

演義中是周派兵血戰,諸撿便宜,後借.

志中是劉自己兵力打下來的,當時孫方面兵力好象在打合肥,根本沒有參與荊州攻曹.

3、赤壁之戰

三國志吳書中說: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

」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

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延燒岸上營落。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很明顯,此次大戰能勝有兩點很重要,第一是曹軍得了病,第二是黃蓋獻計火燒赤壁。

以三國志來看本次戰役,孫劉聯軍中的大功臣實乃黃蓋,而不是很多人所認定的周瑜。

三國演義呢,則認為本次大戰孫劉聯軍的兩大功臣為諸郭亮和周瑜,而前者不僅與後者不約而同想到火攻,並且借來了決定性的東風。不過不管從哪本書來看,週都沒能奪到頭彩,呵呵。4、桃園結義

演義中劉關張桃園結義,志中並沒有,僅是情同兄弟

5、 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不見於志中

6、龐統之死

在三國志中----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在演義中是中了張任等埋伏死於落鳳坡.

不管怎樣,都是中箭身亡,看來主要是外號沒取好,象「臥龍「就不怕箭射.

7、關於劉琮

志中劉琮投降後,曹操並沒有殺他。

演義中劉琮投降後,曹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但派於禁帶人在半路上把他乾掉了。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有什麼區別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區別

7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沒有什麼區別。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古代歷史演義**的代表作。明代**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

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其結構巨集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

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標誌著歷史演義**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鬥爭經驗、推動歷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

8樓:樂沛邇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原版~~~作者羅貫中

《三國演義》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樸,內容平易;《三國志演義》,清毛宗崗增刪評點本,約成書於康熙初年,該本在社會上流傳最為廣泛。

你的應該就是毛宗崗版的

9樓:卓冰菱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俗稱《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這部**以三國的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衝突,也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統一的強烈願望,全書結構巨集偉。脈絡緊密,情節跌倒起伏。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章回體**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流行的長篇歷史**之一。在這部**之後,長篇說史的**大量湧現出來。

10樓:梅秋荻

應該差不多吧,沒有看過,不懂

11樓:帥弘揚

就是一本書,《三國演義》的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什麼區別?!

12樓:思政

回答《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後,尚書郎範頵上表說:

「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由此可見,《三國志》書成之後,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贊。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複,記事翔實。

在材料的取捨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三國演義》為明朝羅貫中所寫,是在《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歷史事實不完全吻合,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若論史學價值,前者高於後者;若**學價值,後者高於前者。

13樓:移行換影

《三國志》是歷史220=280以魏為宗

《三國演義》是章回**以蜀為主

之前為後漢劉秀建東漢25--220

之後為西晉司馬炎265--316

14樓:席

《三國志》是史書,而《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

15樓:

《三國志》十分公正

《三國演義》純粹就是偏向劉備

16樓:龍昊玄

《三國志》作者陳壽、《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是**.

《三國志》人物傳記類,《三國演義》是敘事**類不可同日而語

1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作者陳壽、《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乙個是史,乙個是**

18樓:

《三國志》作者陳壽、《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19樓:

《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是**.

20樓:

兩個是不一樣的

乙個是正史

乙個是演義

2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正史

三國演義》**

22樓:

《三國志》正史《三國演義》**怎麼可能一樣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什麼區別??

23樓:仙頤多尋巧

三國演義是**,三國志是正史。史書總是比**要可靠。

24樓:思政

回答《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後,尚書郎範頵上表說:

「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由此可見,《三國志》書成之後,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贊。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複,記事翔實。

在材料的取捨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三國演義》為明朝羅貫中所寫,是在《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歷史事實不完全吻合,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若論史學價值,前者高於後者;若**學價值,後者高於前者。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是什麼?

三國演義 本身就是 內容偏向作者的主觀情感也是無可厚非的。注重情節,所以讓人讀來感到跌宕起伏,離奇曲折,生動有趣。三國志 是一部正史,因此它要留給後人公正。這不能僅僅用對與錯來評價,就比如說,考語文,你就需要用 三國演義 的內容 而考歷史則須用 三國志 的內容。至於易中天品三國,的確值得一看,我是從...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

三國志是史書 三國演義是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 區別如下 1 兩者的性質不同 三國志是史書。而三國演義是 2 作者不同 三國志 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史書。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 家羅貫中。3 內容不同 三國志 記載三國時期的史料。六十五卷,包括 魏書 三十卷,蜀書 十五卷,吳書 二十卷,主...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比較

這麼說,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洞悉兵法,運籌帷幄,無所不能。而三國志中 孔明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說明諸葛亮只不過賞罰分明,治軍有方,庶事精練之人。雖然也領兵打仗,但從未提過他神機妙算。他會逢人說話,是個地道的政治家。劉邦曾說過下面的一句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