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有什麼人物 故事

2022-01-16 14:44:44 字數 6832 閱讀 1728

1樓:亦夢之城

軒轅天子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嘗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髮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2樓:新石家莊

《魏其武安侯列傳》,《史記·李將軍列傳》。」

《史記·司馬遷傳讚》

240.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1.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製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2.(帝嚳高辛)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3.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4.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5.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6.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7.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8.餘(指司馬遷)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9.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緫,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裡粟,五百里公尺。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採,二百里任國,三百里諸侯。侯服外五百里綏服:

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綏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250.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251.(皋陶曰)毋教邪淫奇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252.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253.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254.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255.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

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

養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256.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57.驩欣奉教,盡知法式。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58.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59.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箸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0.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1.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2.外撫四夷,如始皇計。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3.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264.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265.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後有缺,輒補之。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266.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267.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僇,而民不犯。何則?

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

吾甚自愧。故夫馴道不純而愚民陷焉。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268.帝親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軍吏卒。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269.自子夏,門人之高弟也,猶雲「出見紛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決」,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270.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271.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聲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2.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噁而反人道之正也。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3.德盛而教尊,五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4.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則傷世。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5.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風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6.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7.散軍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稅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幹,所以教諸侯之悌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8.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學: 151.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152.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153.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154.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155.今王學專利,其可乎?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敗也。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156.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157.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158.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159.繆公享國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繆公學著人。生康公。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160.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161.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162.後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163.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164.於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表見春秋、國語學者所譏盛衰大指著於篇,為成學治古文者要刪焉。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165.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166.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于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167.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也。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168.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幹,所以教諸侯之悌也。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習: 50.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51.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52.(始皇)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53.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54.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55.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56.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57.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聲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58.孝惠、孝文、孝景無所增更,於樂府習常肄舊而已。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59.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60.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幹鏚,習其俯仰詘信,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61.而衛靈公之時,將之晉,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時聞鼓琴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

乃召師涓曰:「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為我聽而寫之。

」師涓曰:「諾。」因端坐援琴,聽而寫之。

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靈公曰:

「可。」因復宿。明日,報曰:

「習矣。」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一小古文,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孔子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嚐過公尺飯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公尺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簡單的有 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沖稱象等。複雜一點的,有負荊請罪 京戲叫做 將相和 花木蘭替父從軍 岳母刺字等。...

《史記》都有哪些人物,史記裡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以上為部分,如果您覺得有幫助,我可以整理所有的發給您。如果覺得沒有幫助我就不費勁繼續整理了。炎帝,黃帝,劉邦,項羽,以及許多帝王,諸侯,大臣等等。五帝 黃帝 顓頊 嚳 堯 舜 夏朝 禹 啟 太康 中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洩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履癸 商朝 成湯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

《史記》裡有哪些故事? 名字 急

軒轅天子 出自 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83832史記 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 史記 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 史記 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 史記 秦始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