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2022-01-05 21:56:28 字數 3252 閱讀 2139

1樓:深更讀史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對於周邊的這些鄰居小國,並沒有打算討伐,還派出了使臣,一方面是告訴這些國家,元朝已經沒有了,大明接了班。另一方面也是炫耀一下,重新建立藩屬體系。

有些國家也不服氣,朝鮮就是這樣,可是稍微一嚇唬也就過去了。可偏偏日本不給這個面子,還殺了明朝使者。

即使兩軍交戰也不斬來使,可兩國並不是敵對,日本竟然這麼做,這讓朱元璋非常氣憤,剛要發作卻被劉伯溫的一席話攔下來,那麼劉伯溫為什麼要阻攔呢?

其實當時朱元璋並不了解日本這個國家,也不知道日本國內到底是乙個什麼樣的情況。當時的日本國內正處在「南北朝」時期,有南北兩個天皇。

自己的事還忙不過來,也顧不上大明的使者。

不過劉伯溫可比朱元璋學問高,劉伯溫是出了名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是熟讀史書。他雖然也是開國功臣,但是他的功勞不是攻城拔寨,與那些將軍不同,他是朱元璋的謀臣,說白了就是軍師。

民間有句諺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以說劉伯溫遠比朱元璋考慮的更多,他不僅僅考慮的當下,更多的考慮是大明的穩定。

劉伯溫並不是為了日本考慮,他心中只有大明。

要知道元朝的忽必烈是多麼牛的乙個人物,曾數次討伐日本,可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元朝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四周環海,要想進攻日本,那麼更多的依靠則是海軍了,蒙古人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不僅如此,還得看天意,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很有可能連日本人都見不到就消失在大海上了。

雖然朱元璋趕跑了蒙古人,但是大明和當初巔峰時期的蒙古相比,也好不到**去。既然元朝失敗了,大明失敗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即使打贏了,大明能得到什麼?把日本消滅,還是讓日本臣服,在劉伯溫看來,第一辦不到,第二辦到辦不到都無所謂。

此外,明朝剛剛建立,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對於北元,朱元璋仍然在繼續討伐,如果再討伐日本的話,那麼對於大明來說傷害是很大的。

即使打贏了日本,後院也可以**了。

雖然當時的日本沒有給面子,非常強硬,但冷靜下來的朱元璋還是把劉伯溫的話聽了進去。他也知道大明不能再有戰爭了,為此他還告誡子孫後代,切不可意氣用事。

2樓:我真的是柳上惠

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切只為今天!按理說元朝實力滅日本分分鐘,可是屢受大風摧毀船隊!都說王莽穿越也沒有擾亂歷史!

假如朱元璋滅了日本,扶持了傀儡**,說不定倒是幫他們早日統一而已,回頭暗藏實力,還是會反!就像歷史的越南,費好大勁搞定,最後也還是沒能吃下,無非樹立乙個表面聽話的統治者!回頭一膨脹還是會反!

劉伯溫如果能看到未來,自然不會多生枝節,做徒勞的事!

朱元璋成事是因有劉基神算,固而對其深信不疑。朱元璋還讓劉基算過大明之國運呢!劉常自比與諸葛亮齊名,是乙個等量級的人物。

自己有時還覺得比諸葛亮更勝一疇呢!因為他幫朱元璋一統了江山,好不容易享受幾年榮華!不想因為日本,讓元朝殘餘勢力捲土重來,再在自己手裡失去江山,簡直就太不划算了!

所以明哲保身了!誤導了朱元璋的決策力,也喪失了對日本鬼子最好地用武時機!給四百年後地中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朱元璋去打日本是不現實的,乙個是距離太遠,又是海路,勞師遠徵,前途未卜,得不償失,二個當時日本就是乙個窮國,就算征服日本,也是無利可圖,還要派軍駐守。想想當年蒙古軍隊在滅掉周圍很多國家實力達到頂峰之後,派軍隊三次遠征日本都無功而返,想想那難度有多大,那時候海軍只是木船又沒有強有力的火力,要跨海作戰確實不容易!朱元璋那時候雖然統一了中國,但是並沒有滅掉北元殘餘,游牧民族始終才是對大明最大的威脅,朱元璋去攻打日本是不現實的。

自古以來都是講究遠交近攻,朱元璋有那閒功夫去攻打日本,不如全力解決北方蒙古人的問題,也不至於他死後他的兒子,孫子以及後代子孫都在為蒙古人擔憂,尤其明英宗時期要不是有個於謙差點被蒙古人滅了。所以朱元璋和日本人不過是吵吵架,劉伯溫不過是那個勸架的人,朱元璋要是真想打,十個劉伯溫也攔不住。吵架是很容易得,真正打架是需要做現實考慮的。

3樓:夢露歷史驛站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元朝末年在**黑暗統治下,漸漸走向衰敗,各地農民起義紛紛爆發,最後由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自此成為草根逆襲的代表人物。

明朝建立以後,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大統一,北方還有隱患。然而,乙個依靠戰爭建立起來的王朝,更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給老百姓踹氣的機會。

此時的朱元璋並沒有用軍事手段解決鄰國問題,而是利用外交手段遊說他們與明朝建立友好鄰邦,朱元璋的提議得到了鄰國國王的大力支援,他們都很樂意向朱元璋俯首稱臣。

朱元璋提出建立友好鄰邦不久,鄰國紛紛趕來朝見,唯獨日本唱獨角戲,朱元璋為了讓日本臣事明朝,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他先後幾次派使者去遊說日本,卻都以失敗而告終,日本人還把明使殺了,朱元璋不堪忍受此等屈辱,欲發兵日本,卻遭到劉伯溫的強烈反對,那麼劉伯溫為何反對用軍事手段解決日本問題呢?

元朝的開國皇帝也想征服日本,卻以失敗而告終

從地圖上看,日本跟中國唇齒相依、臨海相隔,然而就是這樣乙個島國讓古代幾位帝王傷透了腦筋,比如朱元璋、忽必烈、康熙,他們都想讓日本臣事自己的國家,願望卻始終沒能實現。

日本早在周代統治時期,就是周朝的朝貢國。到了唐代,唐軍與日軍大戰於白江口,就是在今天南韓錦江入海口,日軍慘敗,唐軍自此消滅了日本的野心,日本人此後幾百年都不敢向大陸發兵,而且對唐朝很崇拜,還派出使者學習唐朝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推翻宋人的統治,建立元朝,忽必烈在滅宋之戰中,可謂是屢戰屢勝,自信滿滿的忽必烈開始把目標投向日本。

劉伯溫為什麼誓死保護日本?

征討日本一事遭到劉伯溫的強烈反對,他認為大明建國不久,需要休養生息,窮兵黷武是大忌。劉伯溫反對的理由看似簡單,筆者認為有三層含義。

第一、忽必烈曾經為了讓日本臣服,不惜任何代價先後兩次伐日,每次都慘敗而歸。遠征他國談何容易,更何況還是跨海征討,千里奔襲不但糧草難以供給,士兵也容易疲勞,更不用說跨海征伐,元朝幾次慘敗後,國力開始下滑。

如果是陸地作戰,元軍自然不會以完敗而告終,有了元朝的前車之鑑,劉伯溫自然知道跨海作戰的難度,想要拿下日本可能性很小,如果慘敗會給根基不穩的國家帶來無窮的傷害。

朱元璋劇照

第二、朱元璋滅元以後,元順帝帶著自己的殘兵敗將往北逃亡,建立北元政權,自此元朝結束了對中原的統治,但是元朝的殘留勢力依然存在,這股勢力虎視眈眈,一直想東山再起,對明朝造成巨大的威脅。所以劉伯溫反對的理由之二,他認為明朝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怎麼消滅元朝殘留勢力,而不是盯著日本不放。

第三、朱元璋是通過長期的戰爭才奪取的天下,可以說是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經歷了長期戰爭,國家需要休養,老百姓渴望和平。當乙個政權建立以後,首先要做的是對百姓的安撫,畢竟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

明朝建立以後,劉伯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樣快速恢復農業生產,修內政。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管仲曾經說過,內政不休,就對外用兵,不會成功,想要稱霸就要先修內政,這樣才能建立乙個內無優惠,外無強敵的國家。

嫦娥為何要奔月,嫦娥為何要奔月

因為只有她奔月了,才有中秋節,你可以在家休息一天外加有月餅吃啊 陰奼體質,吃仙丹,暴增能量,完全解鎖神體,同性相吸,被吸上去的,不是自己飛上去的,月桂是用來消耗月球能量的,她想脫離那。就只有把月球的陰能消耗掉,月桂吸滿便砍了,讓它繼續吸,成長,因為偷吃 了后羿的一種藥 因為她是被逼上月球的。傳說嫦娥...

為何要尊重軍人

唐山的大 和汶川的 有那麼多?你知道嗎?你說一些諷刺話觸動了他的良心?他們的任務是開啟交通的生命線,你知道他們是如何進入 現場的嗎?這是降落傘!在地面的引導下,跳傘 第一輪2000多人還沒有開始挽救生命,還有100多個鮮活的生命為神聖職業而死,如果沒有榮譽感,他們還會跳嗎?這是乙個地面引導的跳躍。有...

為何要研究歷史

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 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 1.以史為鑑,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巨集觀兩個層次,乙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乙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先說以史為鑑,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