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講的要點的是哪三點,《孫子兵法》有哪些主要思想觀點?

2021-09-02 00:03:05 字數 2992 閱讀 4593

1樓:田滿歲月

兵無常形,水無定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2樓:錯過了便是遺憾

孫子兵法講的要點。一,軍勢篇二,中國曆代軍事思想。三,武經七書(中國古代兵書奇法)

3樓:路在腳下隨

三要點是:老子、兒子和孫子。

4樓:翰林學庫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始計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始計第一】

1.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

2.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戰爭勝負的可能性。

3.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

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

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對這五個方面,將領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瞭解就能勝利, 否則就不能勝利。

《孫子兵法》有哪些主要思想觀點?

5樓:匿名使用者

齊文化的倫理思想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仁”、"禮",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這些,在《管子》一書中體現得很明確。

關於前者,是從齊文化與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較而言的。   魯文化把"仁"與"禮"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晉文化,特別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視"仁"與"禮"的。   齊文化上述兩個方面,在《孫子兵法》中也體現得十分清楚。

孫武講"仁",但是並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他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①杜牧注說:"先王之道,以仁為首;兵家者流,用智為先。"②杜牧是從軍事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的。

孫武生活於有尚武精神傳統的齊文化環境中,他在講將領的五德時,把"智"(智慧)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但是他並不是不要"仁",而是將"仁"用於對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孫子兵法·計篇》說,"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即體現了"仁"的思想。

孫武的"仁",還有更高的原則,即要符合戰勝敵人、維護國家利益的要求。因此,他在《孫子兵法·用間篇》說:"相寧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即兩國交兵,以決勝負,應該想方設法,不惜以爵祿和金錢,從敵方搞到情報,以瞭解敵情。如果不能這樣,而愛惜爵位和金錢,就是下仁到極點了。這就給了"仁"以新的解釋,更具有齊文化的特色。

《孫子兵法》講了哪些內容?

孫子兵法《作戰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急急 5

6樓:兵法大師

首先孫子從後勤說起,他說凡是用兵作戰的方法,進攻的戰車千乘,裝軍用物資的戰車千乘,裝備整齊的軍隊十萬,遠距離運送糧草。所以內與外資金的耗費,外交使節的費用,用於維修**裝備的材料的費用,維修戰車的費用,每天需要很多資金,然後十萬軍隊出發作戰。

然後對從軍隊影響說起,他說十萬軍隊作戰,也可以勝利,但久就會造成攻擊下降,精神受挫,攻城就會造成軍隊整體實力的下降,軍隊長久即急又猛的在外作戰,就會造成攻擊力下降,精神受挫,軍隊整體實力下降。

然後從對國家和百姓的影響說起,他說國家貧困是軍隊的運輸,運輸就會造成百姓貧困;在國境近的地方就會造成物價的高漲,貴買就會造成百姓的財力枯竭,軍隊整體實力的下降,經濟枯竭,中原由於家庭而虛弱,百姓的財富十分之七的被耗費。國家財力,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分之六的被耗費。

以上三點就會造成軍隊長久即急又猛的在外作戰,就會造成國家財力不足。攻擊力下降,精神受挫,軍隊整體實力下降,經濟下滑,就會造成諸侯依靠這次危機攻打你,這樣雖然有智者也不能妥善的解決這次危機。

所以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所軍隊的後備役不在多次徵集,糧食不從國內多次運輸,軍隊的軍用物資在國內取用,糧食在國外解決。所以軍、食充足。

所以有智慧的將領必須在敵國解決糧草。吃敵人一斤糧食當自己二十斤,吃敵人一斤草料當自己二十斤。

所以殺敵的原因是憤怒,要使我方取敵人的財物,需要獎賞。車戰得到車十乘以上的,獎賞其先得到的人,而更改旗幟,車混雜而使用它,俘虜對他們友善然後使用它們,這是戰勝敵人而越來越強的原因。

所以用兵作戰,貴在勝利而不貴在長久。所以將領是人民生存的關鍵,國家安危的關鍵。

7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作戰篇》主要內容,概要不外以下六點,即:

一、戰費問題;

二、給養問題;

三、保持戰鬥力及補充問題;

四、中立各國的向背問題;

五、激勵士兵戰鬥的方法問題:

六;處置戰利品及俘虜問題。

8樓:匿名使用者

《作戰篇》主要講的是妙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

《孫子兵法》的作者?出於哪年,《孫子兵法》是誰編寫的,何時出版?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 孫武子。他出生於西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 今山東惠民 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子兵法 不是 三十六計 不能混為一談。三十六計 作者楊南柯,秦代咸陽人。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原書按計名排列...

孫子兵法產生條件,孫子兵法產生的根源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史大致可分成7個時期。一 孕育產生時期 遠古至春秋 學界一般認為,孫子兵法 產生於我國春秋末期 亦有認為成書於戰國或更後者。關於此書的作者,多認為系孫武親著,又經後人校理。對於孫武的生活時代,學術界也有不同觀點,一般認其為春秋末期人,大約與孔子同時。孫子兵法 在產生以前,應經歷了乙個...

孫子兵法中的地形篇,孫子兵法 地形篇

十 地 形 篇 原文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 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 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 引而去之,令敵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