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後五則,啟示,論語十則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2021-08-28 10:22:32 字數 6268 閱讀 7638

1樓:

《論語十則》告訴我們,在學習方面一定要能下定決心,持之以恆;要能不斷創新,推陳出新;要堅持溫習學過的知識;學習還要多思考,用心去領會;學習要能向他人請教,做到不恥下問。

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斷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短處,才能不斷提高;還要有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不斷推陳出新,提高自己;做人還要誠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還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樓:失去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3樓:去童年

5 講學習態度,強調不要不懂裝懂

6 講學習態度,不僅要學習別人長處,也要借鑑別人短處反省自己7 講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學習態度

8 講個人修養,既要胸懷寬廣,又要意志堅定9 講個人品質要如松柏堅強不屈

10 講個人的處世之道

是《跟我學》上抄的哦,絕對正確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說的啥,也不把內容放上來,以前看過的早忘了,哪個還知道啥後五則是哪則....

5樓:匿名使用者

8.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生行知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呢?”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情,也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6樓:匿名使用者

zhenhg125487

論語十則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7樓:abc那些流年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第九則是學習態度,強調要惜時而學。

第十則是學習方法,強調“思不如學”。

《論語》五則

8樓:酸檸檬嘿

《論語》五則:

第一則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第二則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 "

第三則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翻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第四則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第五則原文: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翻譯: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註釋】 “ 子:對男子的尊稱,這裡特指孔子。曰(約):

說。時:時常。

習:用於實踐,實習。亦:

也是。乎:嗎。

朋:同學為朋,同志為友。慍(運):

怨恨,惱怒。”

【譯文】 孔子說:“經常學習,不也喜悅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快樂嗎?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註釋】 悌(替):尊敬師長。鮮(顯):很少。犯上作亂:冒犯尊長,顛覆國家。

【譯文】 有子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好犯上的人,少極了;不好犯上,卻好作亂的人,絕對沒有。做人首先要從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註釋】 巧:好。令:善於。色:臉色。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註釋】 " 吾(務):我。日:每天。三:多次。省(醒):檢查,反省。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業?交友是否守信?知識是否用於實踐?”

【原文】 子曰:“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註釋】 " 導:治理。乘(勝):軍隊基本單位,兵車一輛,兵士100人。"

【譯文】 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事事認真,時時誠信,處處節約,關心群眾,及時抓住發展機遇。”

10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原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

希望對你有幫助!

11樓:鄒珏源鳴

默而識之的識(zhi4)、誨人不倦的誨(hui4)、不捨晝夜的舍(she3)、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的好

(hao4)

2、解釋詞意: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的謂(叫做)、不恥下問的恥(認為可恥)、默而識之的默(閉口不說話

)、誨人不倦的誨(教誨)、是以謂之文也的是以(因此)、逝者如斯夫的者(的)

12樓:喬多儀雁桃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

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3樓:匿名使用者

由誨女之知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了論語十則後,你有哪些收穫?結合你實際談談。

14樓:萌愛狗狗

我的感悟: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厚道仁義,堅守貞操的思想品德。

15樓:

《論語》我認為真的讀了幾遍,真的感覺到;每一遍都有新的收穫。《論語》一書在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論語》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重大的影響,被稱為東方的《聖經》。

一、要勤學善悟,學以致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像我們工作時間不長,只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學習首先要勤奮,其次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有個著名的成功公式:

“勤奮努力+正確方法+講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奮看成是首要因素,說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須具備勤奮精神。勤奮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方法,就是要勤學、勤記、勤思。

子曰:“學而不思則殆,死而不學者網。”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幹,就必須認真讀書和思考,兩者不可廢,要養成經常思考問題和總結自己的習慣,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形成自己有理有據的判斷,那就是要勤奮學習,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定期對自己所感所悟進行梳理和提煉,才是最自己不斷溫故舊學、收穫新知。

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會豁然開朗,對新問題有新的辦法,而不是束手無策。

二 、愛人猶如愛己 ,敬人猶如愛己。

現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為什麼自己付出了什麼,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有的人出口就髒話粗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愛人者之恆愛之,敬人者之恆敬之。如(51**網提供)果自己心中沒有了別人,就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於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愛,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真誠的心,真心讚揚他人,真心對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論語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

三 讓我們重新審視以什麼樣的心態來自己的人生觀

每個人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對苦痛。第二個態度是,承認現實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陷的態度,在處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

在我們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座大的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合別人的間接經驗才會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遊刃有餘,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坦蕩,作為我們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認識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於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你都能做好每個人份內的事,那麼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四、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得與失。

《論語》一書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遺產,具有極大繼承價值,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真可謂是“學而不厭悔人不倦”。特別是看到北京大學教授于丹編寫的《論語》心得一書,更是耳目一新,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中印證的每一個小故事,內容雖短小淺顯,卻蘊含著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世的大道理,如於丹在論語心得中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廟裡供著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細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過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自同一山體的花崗岩石砌成的,臺階不服氣的對佛像提出了**:

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以為你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領導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了佛。

告訴你們我們心中常常自覺不自覺中願與他人凡是做比較時,其前提就是自己是有可比性,關鍵在於比較方法要有科學和理性,通過比較應該是發現差距而產生壓力和動力,因有了鑑別而便於定位和確定目標,其目標應是催人向上,奮發有為,這樣比起來我想我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讀論語,讓我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實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我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特別是在我們努力創造和諧社會的今天,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顯得尤為重要。

論語十則重點翻譯,論語十則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

課文《論語十則》的來歷,論語十則原文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