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2021-07-15 05:08:59 字數 5456 閱讀 2829

1樓:匿名使用者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特徵就是“主動參與、樂於**、交流與合作”。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的深度可以作為衡量學生學習力的三大參照。合作學習既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合作學習有利於改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合作學習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靠。然而,過於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輕視學習的效果,分組隨意沒有團隊氛圍,評價失衡不能促進競爭等現象,困擾著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到底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呢?

有效合作的互補

《伊索寓言》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瞎子和一個瘸子,兩個人要到達同一個地方,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強壯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著瞎子,兩個人順利到達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標是產生合作意識的基礎。寓言裡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達同一個地方,這是他們的共同目標。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每個小組的學習目標、每個小組中每類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目標明確,學生才知道需要做什麼。

彼此的互補性是達成合作意向的強烈需要。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個看不見,一個走路有障礙,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一個能看,一個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達目的地,只有進行優勢互補,這使得他們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強很多。

我們在合作學習中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同時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具體的小組學習合作中,擅長書寫的就多書寫,擅長朗誦的就多朗誦,擅長繪畫的就多繪畫,小組內成員各發揮所長,合作學習就能產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確的方法指導使合作意識變為有效現實行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讓瘸子揹著瞎子跑,結果大相徑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標和明白彼此的長短後,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導。

在具體的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組長和組內的科代表都具備這種分工和學法指導意識,才能使合作學習由意識變成有效的行為方式,並最終實現學習目標,同時目標的實現又會使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

合作的價值是共享和互補,學生因共同目標而產生合作意識,因互補需要而強化合作意識,因合理分工和正確方法指導而使合作意識變為有效行動。

有效合作的形式

合作的載體是小組,要想搞好小組學習,必須加強小組建設。

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因為,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小組成員間能否建立起積極的互動關係,每個人能否明確並積極承擔在共同完成任務中個人的責任,都有賴於教師對班級學生的合理分組。在實踐操作中可以施行雙向選擇,即組長選組員,組員也可擇組長,只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即可。

一般說來,科學的分工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因人因事設崗——分組時可以進行這樣的搭配:男女學生搭配,學習基礎好、中、差學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長者搭配,不同家庭環境者搭配。

合作學習中,老師對每個學生的特長要心中有數,因事定人,確保個人發揮最大優勢,而成員間又優勢互補。在角色自願挑選無法進行的情況下,老師一定要及時進行引導和干預。責任目標明確——小組組成後,各小組內產生組長、記錄員、發言人、資料員等,在明確各人職責的基礎上分工合作,確保人人有事幹,一定要杜絕像上例中的無事幹現象。

一次合作中角色要固定,多次合作中角色可輪換。關注極端情況——學困生要安排專人指導,老師要給予關注,以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優生必須有明確幫扶物件,謹防優生一言堂、一枝秀。

有效合作的時機

合作效度,是合作學習的生命。不是什麼內容、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的。精心選擇內容、準確把握時機是合作學習有效的前提保證。一般說來,合作的時機有:

遇到開放式問題情境時——即同一現象有多種解釋,同一問題有多種解法的問題情境。合作可以拓展思維廣度,延伸思維深度,找到問題解決的多重途徑,達成殊途同歸之效。

問題逐步深入需要歸納總結時——即從眾多具體例子和材料中歸納總結規律、提煉本質的問題。此時合作討論,比較鑑別,去偽存真,有益於迅速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規律,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學生產生疑惑時——當學生在學習中碰到似曾相識,但又無從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問題時,既有解決問題的慾望,又希望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發和驗證,渴望交流。這時再開展合作學習,效果自然不差。

學習任務大,個人無法完成時——實驗操作、劇情表演、研究性學習都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學生產生較大意見分歧時——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較大的意見分歧。這時的思維矛盾和認知衝突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在合作過程中,有了思想的交鋒、智慧的碰撞,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敏捷性,及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都將得到很大提高。

有效合作的指導

有些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退至教室的一側耐心等待;有的教師如蜻蜓點水般在各學習小組間遊走,等到小組討論結束後,教師依次聽取各組的彙報,而且有時還不作評價,彙報完畢,課堂教學活動便宣告結束。

這樣的合作學習,教師可有可無的,合作學習當然也沒有什麼效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我們所說的自主合作學習的“合作”,必須是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而進行的合作學習,我們對學生是“放手”,而不是“放羊”。

課堂上,沒有教師引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就沒有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體現。合作學習就是一場交響樂演出,大家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在樂隊指揮的導引下,演奏出一曲曲和諧美妙的**。老師,就是交響樂團的指揮,雖然沒有直接演出,但卻是樂隊的核心。

教師在課堂合作上應發揮好“導向、導趣、導思、導法、導疑、導問”的作用。“導向”即方向上的引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並認定學習目標,進而圍繞學習目標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導趣”即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發情感;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興趣是實現樂學的法寶。

“導思”既是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思維受到阻塞的情況下進行的施“導”;同時又是針對不同學科特點進行的思維方式的引導。“導法”既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又是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規律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社會發展中所必需的基本素養。“導疑”即要求教師在學生“有疑”時“順疑而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點撥”;在學生無疑時“設疑而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追問”。

“導問”即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問題,一方面是圍繞學習目標實現對課堂學習效果的檢測,另一方面引發學生生成新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昇華。總之,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自身定位要準確,既是引導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同伴。

引導作用發揮到位,就像主持人畢福劍一樣,既能舉重若輕,又能舉輕若重,善於引導學生明確目標併產生興趣,引發情感;善於引導學生與教師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材對話;還善於巧妙地點撥和適時地追問,讓學生獲得深入**問題的能力;又能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對學習內容進行必需的補充和深化,對學習效果做出客觀評價,而絕不僅僅只是學生意見的欣賞者和所學知識的簡單總結者。

有效合作的評價

評價是合作的導航儀、矯正器,沒有合理的評價,合作就很難開展。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採用多樣化的評價和激勵方式。

力爭評價多元化。評價形式上有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別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相結合等。內容上包括參與情況、合作效果、創新精神、質疑**以及平時表現、檢測成績等。

融入比賽激勵法。注重課堂即時性評價,合作學習融入競賽,通常採用課前自學、課堂開展小組交流比賽、“互問互答”挑戰賽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對於各組的情況,根據表現分別予以加分展現,教師書寫在黑板左邊,由課代表記下作為“週週清”評定的參考分。

強調形成性評價。描畫神奇曲線,公平地呈現學生的發展過程,營造比賽氛圍。我實行週週清,每週算出小組平均分,並用座標圖的形式展現出來。

這種方法能直觀地反映小組的學習情況,增強小組凝聚力,促進組內互相幫助,營造組間良性競爭,讓合作學習延續到課外。

**評價強團隊。這個評價開展的是小組之間的“**”評比,這種方式我嘗試了5年多,效果一直不錯,小組成員之間能團結互助,組長成了督促組員學習的得力干將,組員的優勢也能彌補組長的不足。

自評互評突主體。合作效果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可以從合作的內容、態度、創新、**、效果等方面設計學生小組自評和互評的**,定期進行評價,讓他們在自評和互評中總結成長。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分組分團,互相幫助學習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中這樣闡述推理能力:“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通過在網上學習了《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教學策略》,受益匪淺,現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一、 示範,教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

小學生學習摹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範例,然後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推理。小學數學中不少數學結論的得出是運用了歸納推理,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結合數學內容為學生示範如何進行正確的推理。

二、 從特殊到一般,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把某類事物中個別事物所具有的規律作為該類事物的普遍規律,這種思維過程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或稱歸納法。這是一種從個別到一般、從實驗事實到理論的一種尋找真理和發現真理的手段。在教學法則、定律、公式、結語及解題時經常要進行歸納推理,而且一般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還有待嚴格的證明。

但是,不完全歸納法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易於接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應用這種形式的推理。

三、從特殊到特殊,發展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不同的物件的某些方面(如特性、屬性、關係等)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它是思維程序中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這也是一種尋找真理和發現真理的基本而重要的手段。

在數學思維活動中,類比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可分為簡單的類比與複雜的類比兩類。簡單的類比即形式的類比。

如由“在除法算式中,除數不能為零”,類比推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和“比的後項不能為零”。複雜的類比即實質的類比,這種類比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挖掘數量間隱藏著的內在聯絡,掌握數量間可能引起的變化規律。

四、 從聯想到驗證,發展學生的數學猜想能力

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猜想又是合理推理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歸納也好、類比也好都包含猜想的成分。

波利亞認為:“說得直截了當一點,合情推理就是猜想。”傳統的教學留給學生思維活動的內容和時間太少,不僅削弱了學生認知的發生過程,而且導致學生思維禁錮,不敢或不能提出猜想。

這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時代要求是相悖的。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教材進行分析,通過觀察、實驗、類比、歸納等手段提出猜想。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學會探求知識的方法。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悟到推理的方法和效能,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正確的自學方法是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基礎。其最大的特點是學習需要教師 安排 屬於典型的 任務驅動型 對於課文的自學可以採用 四步閱讀法 進行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方面讀通讀順,劃出生字生詞 另一方面弄清記敘文的 六要素 第二步,再讀課文,複述大意。理解課文的組織方式,了解個段落間的關係...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開題報告

在小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首先要選擇設計好合作學習的方案,考慮好讓學生合作幹什麼,要讓學生明確,越細越好,然後還要指導好學生小組合作中的角色安排,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合作中要做什麼,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的意識,逐步學會合作 如何提高生本課堂小組合作能力的的研究開題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 是課堂教學中...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答 一 傾聽習慣是教會學 專生尊重他人,學會做人的屬開始。二 質疑習慣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關鍵 三 想象習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源泉。四 思考習慣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持之以恆,強化訓練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個過程充滿著對意志的磨鍊。但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