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男子如果謝頂,那怎樣束髮。(像現代有些老年男子謝頂

2021-03-30 15:21:52 字數 2115 閱讀 5217

1樓:

古代文沒有現在那麼多的汙染,無論是飲食還是環境都比現在好得多,而且古代人壓力也沒有現在那麼大,所以古代人謝頂的很少。而且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是孝之始,所以,古代人都會留頭髮,即便是謝頂了,一般也能地方支援**,不過是束的髻小點罷了。

2樓:過兩天接媳婦

古代男人謝頂相對於現在來說要好掩飾的多, 地方支援**還可以搞個東西系上!

3樓:海寒寒寒

自己去找高希希拍的新版《三國》裡的司馬懿的**看

4樓:佩恩弈道

一般不剪髮 所以即使謝頂也有不少頭髮

古代男的束髮要是禿子了怎麼辦

5樓:_大夢先覺

一、男子掉頭髮一般是「男性禿」,就是頭頂掉頭髮,兩邊和後邊不掉。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所以頭髮會很長,這種可以「地方支援**」的禿頭完全不影響束髮。

二、如果是全禿,這種情況極少見,但也不妨,因為古人出門是要戴頭巾的,戴個大點的頭巾就可行。

突然想到乙個問題,古代的男人萬一禿頂了怎麼束髮

6樓:zjc**座

那就沒有辦法束髮了。只好戴頂『方巾』遮掩。為官的,戴『烏紗帽,』為民者就戴『方巾』。『方巾』並不是一塊方布,而是一種方形的帽子。古人稱為『方巾。』

為什麼現代中國男子不束髮

7樓:漠了個然網五

實際上在當今社會任何方面都沒有約束男子束髮,只是現代人感覺短髮更精神幹練,也許是因為清朝男子留長辮子的原因,新時代的人不願意重蹈前朝的覆轍。

古代男性束髮的時候如果碰到禿頭了怎麼辦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髮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

主要是表現年齡的標誌,20歲之前都禿頭說明這個人得病了,要治病

古代男性束髮的時候如果碰到禿頭了怎麼辦

9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在古代是遇不到禿頭的,現代遇到禿頭的你可以去到雍.禾。值個發去~

謝謝望採納~

10樓:最強的化身

假髮唄,古代女人做髮型也會用到

古人束髮如果脫髮禿頂了怎麼辦

11樓:

你好,現在脫髮禿頂可以通過植發來改善,植髮是利用微創技術從自身後枕部及其他部位提取健康毛囊,移植到種植區,達到永久植髮效果。

12樓:新生張春傑院長

禿頂就不用束了、、、

古人是怎麼束髮的,聽說男士把束髮的那根東西拿下了,發不會散開,怎麼束髮的

13樓:寒光十九州昱

古代的中國人,把頭髮盤起來,需要一條 「巾」 捆住,再插進一根簪子,頭髮就不會散落了。

捆起來的動作叫做 「束髮」 ,古人束髮有的使用 「頭巾」 ,有的使用 「束髮冠」 。《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頭戴 「束髮紫金冠」 ,當是很名貴的了。

貧苦人家,既沒有金簪、玉簪、銀簪,只好使用 「荊條」、「木簪」束髮了。成語《荊釵布裙》就是形容貧苦婦人的裝束。在這裡, 「裝」 指的是衣裳,「束」 指的就是 「髮型」 了。

古代男子通常是如何來束髮的?

14樓:笑書神俠

傳統社會中,漢族人的成年禮一般是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在男子二十歲時,由主持儀式者為男子戴三次帽子,稱為「三加」,分別為「緇布冠」(布做的帽子)、「皮弁」(皮做的帽子)、「爵弁」(據說是沒有上綖的冕,色似雀頭赤而微黑,用於祭祀)象徵冠者從此有了治人的權利、服兵役的義務和參加祭祀活動的資格。傳統冠禮中還有「命字」,即由嘉賓為冠者取新的字型大小,冠者從此有了新的名字。

女子在十五歲時要行笄禮,但是規模比冠禮要小得多。主要是由女性家長為行笄禮者改變髮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

15樓:

看看古裝戲就知道了!

如果中國古代出現民主制度,如果中國古代出現民主制度

多讀點書吧。一定的政治體制取決於一定的經濟制度,而一定的經濟制度,受制於生產力水平。在中國古代,搞民主制度,是不可能的。只會導致四分五裂,相互戰亂吞併,最後形成的必然是 集權的 主義政權。歷史上最接近,有此打算的應該是王莽改新。明白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 民主制度 1 中國古代一直處於君主集權制的封建王...

中國古代是怎麼生孩子的,中國古代女人怎樣生孩子

遠古時候的人類生孩子那是繁衍後代 生子應該跟最現在最類似人類的猿類差不多吧社會 畢竟是古代 隨著文明的發展就有了接生婆 或者叫產婆吧,是很專業的那種吧 謝謝 首先,男女 後,受孕,然後經過孕期後,女人分娩生孩子,過程跟現在一樣,就這麼生的。生仔是件小事情,是痾屎一樣,如果是危險,人類哪來幾十億。也有...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