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發現的最早剪紙是哪一朝代的

2021-03-06 07:56:35 字數 5168 閱讀 7834

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發現最早的剪紙實物,應該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團花剪紙

下面是剪紙的歷史:

遠古時代,人類就已經發現和運用了以影像做為形象表記的藝術手法,並繼而創造了在各種材料上鏤刻、透空的藝術語言。這在諸多的原始社會彩陶岩畫、商周青銅器、漢畫像石藝術中,都體現了遠古藝匠運用這一藝術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間剪紙與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徵極其明顯的一致,充分說明他們之間的傳承和延續關係。

「漢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鏤花,在有紙以前就已經不乏,如漢代的金銀箔刻花。但確切意義上的剪紙,當然是在有紙以後。

我國是發明紙的國家,早在西漢時代已開始造紙。至此,利用紙便於剪刻鏤空的效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紙藝術,隨之在民眾之中產生。然而,目前發現最早的剪紙實物,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團花剪紙。

這幾幅剪紙,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與今天的民間團花剪紙極其相似。

唐代以後的剪紙實物已屬罕見。有皮革刻花冠飾和漏版印花圖案可作佐證。宋代出現了行業性質的剪紙和用於工藝裝飾的剪紙,其較為多見的例子是吉州窯宋代瓷器上的剪紙紋樣。

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紙製作皮影的,稱為「紙窗影子」。現在某些地區仍有類似皮影風格的剪紙,可見這兩種相近似的藝術形式相互間的影響和匯流。明清剪紙傳世作品有刺繡底樣、扇面裝飾、窗花等,風格趨向精細秀麗。

俗中求雅。

由於剪紙只是應民情風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儲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歷史時期面貌的作品傳世。我們不妨從歷代的典籍載記和文人的字行中,尋到一些蛛絲馬跡。

「暖湯灌我足,剪紙招吾魂」 ----- 唐·杜甫《彭衙行》

「樓金做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 唐·李商隱《人日》

「吳越踐王於行吉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 五代《武林梵志》

「向舊都天街,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隨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於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 -----」 周密《志雅堂雜鈔》

「嘉靖中製夾紗燈,刻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罩色,熔蠟徐染,用輕紹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芳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 ------ 明《蘇州府志》

「石女,張蔡公之女也,有巧思,與人接談,袖中細剪春花秋菊,細草垂柳,罔不入神……」 ----- 清《保定府志》

我國長期民情風俗的穩定和許多邊遠地區文化上的封閉,剪紙的某些紋樣還較為可信地保持著初始的基本形態在民間流傳。如壯甫詩中提到的陝西白水等地一帶的招魂剪紙,至今仍在那裡仍可見類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說,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於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及民間剪紙某些體裁樣式作品的相對穩定,使今天的民間剪紙中仍保留著我國古代文化的不同層次,我們得以從其中領略民族藝術初始期的神秘、上公升期的雄渾和成熟期的神韻,從勞動者的創造中獲取歷史的啟迪。

民間剪紙作為民俗的陪襯,在民間獨自頑強地生長,延續到了今天的時代,顯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鄉村巧手,他們的祖祖輩輩都在譜寫著民族藝術史中無聲的樂章。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剪紙的發明是在

西元前的西漢時代(西元前3世紀),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從什麼時期開始有的剪紙

3樓:e拍

剪紙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多取材自喜慶節令、五穀豐收、民間戲曲故事、兒童、動物等,既饒富情趣又裝飾美觀,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故深受大家喜愛。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非常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擴充套件資料

剪紙的用途形式

1、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仔、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2、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鬥香花、重陽旗。

3、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揹帶花。

4、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麵、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乙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侷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4樓:遊子逸

剪紙的出現時間:

先唐:紙的發明是在西元前的西漢時代(西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北朝對馬團花剪紙。

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的詩句。而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團花剪紙。這幾幅剪紙,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

唐代: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彭衙行》詩中有「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另外,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過唐代及五代的剪紙,如《雙鹿塔》《群塔與鹿》《佛塔》等都屬於「功德花紙」一類,主要是用來敬供佛像,裝飾殿堂、道場。

其畫面構圖複雜,有具體的內容,外還有《菩薩立像》《持幡菩薩立像》等水墨畫鏤空剪紙,是剪紙與繪畫相結合的作品 。

宋代: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據宋人周密《武林舊事》中記載,此時杭州的「小經濟」多達上百種。

其中就專門有「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 。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

而更多的是中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剪紙藝術雖然來自於民間,但到清代已經成為全民性的藝術,就連當時的皇親國戚也都離不開剪紙。北京故宮的坤寧宮是清代皇帝結婚時的花燭洞房。按照滿族人的風俗,宮殿前後窗的窗紙都是裱糊在外面的。

牆壁用紙裱糊,四角貼有黑色的「囍」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是黑色的龍鳳團花剪紙。宮殿兩旁的過道牆壁上也貼有剪紙。從剪紙的紋樣、用料、用色來看,與普通農家的頂棚花、牆花相比,除了剪紙圖案稍大以外,基本沒有差別。

5樓:時光倒流

紙藝術是中華文化發展演變歷史中的一種傳統藝術,在剪紙尚未產生的年代,自然界的事物向人們提供了大量的類似剪紙的形象,形狀各異的樹葉、草葉、色彩紛呈的花瓣、花朵,玲瓏剔透的雪花以及山川景物的剪影,都促進了對造型藝術的思考。一旦虛實相生、虛實互補的規律被認知,運用這一原理反映生活的藝術創造即成為必然。

我國的剪紙藝術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後。由於在發明初期的「珍貴」,剪紙藝術最早開始流傳於宮廷及士大夫宅邸,成為仕女的「最愛」。傳至唐、宋之際,已大為盛行於民間的各種節慶場合;至元代,相繼流傳至中東及歐洲;以致明清,其藝術作品已與人們日常生活節慶相結合。

當然在我國較早的記載見諸《呂氏春秋》:「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餘以此封女。

』叔虞喜,以告周公······於是遂封叔虞於晉。」《史記·晉世家》亦記此事。這件事廣傳後世,屢被徵引,最終竟以「剪桐」作為分封的代稱。

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叔虞受封乃西周事。將樹葉仿圭成形的行為,已是近乎剪紙的造型藝術。

至今,民間仍有手工「撕紙」一項作為剪紙的品種而存在。因此,若說西周時已經出現了剪紙的雛形,也不為無據。近世紀以來,古老的中國,內憂外患,歷經戰禍,剪紙藝術已瀕臨絕跡,一般人們在生活多變中,多已無暇從事剪紙藝術的研究。

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新興的剪紙,首先是切合新時代人的心裡與審美需要,投其所好,畫面飽滿不避繁瑣,反受歡迎。

剪紙藝術在中國之歷久不衰,主要是由於它的愛好者,把中華優美文化和民俗生態,利用「刀」與「剪」的技巧表現的多彩多姿,極盡詠趣,逗人喜愛,流傳彌久而愈覺其珍貴。

剪紙藝術對歐亞大陸的影響,可溯自公元七世紀以後,先後在日本,及經由當時的「絲路」,在中東與歐洲再度播種,並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至今,在他們的國家博物館裡仍藏有不少古老中國剪紙珍品。

中國最早戲曲劇目是哪一朝代的什麼

戲曲起源和發展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 唐到宋 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 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 儺戲 同時,一...

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哪一朝?是有記錄的!被證實存在的!距今多少年

根據文字記載,夏朝 西元前2033?前156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其後是商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所謂的 大禹傳子 宣告了部落聯盟 禪讓制 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然而夏的統治並不鞏...

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刻在和的甲骨文

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刻在牛骨和龜殼的甲骨文。這是傳統說法。其實最早的文字形符號是在岩壁和陶器上,如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文字是刻在 和 上的甲骨文。蘭亭序 是 龜甲獸骨 王羲之書聖 柳公權結繩記事 滿意請採納!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刻在什麼和什麼甲骨文 龜甲和獸骨 我國目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