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古典文論中文與氣的關係

2021-03-04 00:57:11 字數 1274 閱讀 5676

1樓:六儒子畏

鍾嶸在《詩品·序》裡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由氣到物,由物到人,由人到文,這是中國乙個傳統的藝術審美理論。「感物」是中國藝術審美理論的乙個重要傳統,氣——物——心——文,這是中國文論創作論的乙個不可分割的邏輯程式。所以,中國文論常常心、物二元對舉。

比如,「乘物遊心」、「遊目騁懷」、「應目會心」、「澄懷味象」、「擬容取心」、「神與物遊」、「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提法,既要求「與心而徘徊」,又要求「隨物以宛轉」;既要求客觀所見的「目」,又要求主觀品味的「懷」;既要求主觀的「懷」,又要求客觀的「象」,等等。這些都是在「心」、「物」即主客二者之間尋求平衡,是自覺地在主客體的相互關係中來認識文藝這種高階審美現象的。正如王羲之所說,「夫人之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5](p1609),或取於內,或寄於外。

中國人的生存常常是這樣很明顯的「二元」式生存,或者悠遊於客體,或者回歸於自我;「達則兼濟,窮則獨善」;物我,內外;等等,人們常常是對舉的。人們一直都有清醒的物和我、外和內的關係意識,只是在這種主、客的區分之中永遠都在尋找這二者的和諧,因而沒有由此而走向主客的衝突與**。

《文心雕龍》被認為包含著中國古典文論中完整的風格理論系統。整個風格論的基點在於:劉勰認為"性"(指個性、才情)是形成不同風格的根源。

《體性》篇講:夫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也。黃侃在《〈文心雕龍〉札記》中認為:

體斥文章性狀,性謂人性氣有殊,緣性氣之殊而為文之異狀。"氣在於作家謂之氣,形之於文者謂之骨"(8),氣--文之間在劉勰是"表裡必符"。這種看似淺顯的結論在細細品味之後就會擁有不容置否的正確性。

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曾談到(9):"'心畫心聲',本為成事之說……然所見之物,可以飾偽,鉅奸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

狷疾人之作風,不能盡變為澄澹;豪邁人之筆性,不能盡變為謹嚴。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也就是說,事理不一定能見出作文之人,辭理之中,必見之。

劉勰從不同"氣"的作家的作品(也有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中,總結出"八體"。有種意見認為這八種基本型別可以組合成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不同的風格。清劉開《孟塗駢體文》卷二《書〈文心雕龍〉後》就說:

"論及《體性》,則八體包乎萬變。"(10)不能說"八體"涵蓋了所有的風格,但它也決不是僅限於八體。在劉勰之後,仿效八體來研究風格型別的著作綿延不斷。

在具體的風格型別上,若把這些著作與"八體"加以對照(如李嶠、釋皎然、遍照金剛和司空圖等人提出的風格品目),可以看到其中有相近之處。(11)

如何理解夏王朝在中國古典時代中的地位

夏朝 bai約前21世紀 約前16世紀 du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zhi載的第乙個中原世dao襲制的氏族封專建王朝。根據史屬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中國歷史上的 家天下 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朝共傳十四代,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

談談你對文學傳統與繼承的理解,從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談談你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文學傳統其實就是過去的文人的寫作習慣 文體特點和思想表現,繼承的最好方式就是閱讀優秀作品,試著理解作品的思想,感受其所體現出來的高尚品質 生活趣味。最噁心,也是最低端的繼承就是盲目崇拜,沉淪於過去的語境,比如讀到唐詩,覺得很美,於是也寫古詩,但完全不付出努力,寫一些現代人能產生共鳴的題材。古人寫枯藤...

中國古典園林與繪畫文學的關係

1 古典園林和古代詩詞繪畫溯源 1 1 園林意境和古代詩詞繪畫的含義 園林藝術是動態的空間藝術 其中有植物景觀的季相變化和遊覽者的動態遊覽序列 其置景要素是乙個個物質實體,按一定的主題布局,安排諸要素組成各個園林空間,接受園林空間的主要訴諸於視覺,所以園林藝術又屬於視覺藝術,且是物質因素較大的空間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