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

2021-03-04 08:49:29 字數 3268 閱讀 1357

1樓:手機使用者

(1)實行土地私有、獎勵生產、獎勵軍功任一。

(2)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3)**由此走上了資本主義(近代化)的發展道路。

(4)明治維新

(5)改革是社會發展的良藥;制度創新是國家進步的重要途徑;

試題分析:第(1)問,主要考查商鞅變法的內容,聯絡已學知識可知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間,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商鞅先後兩次實行以「實行土地私有、獎勵生產、獎勵軍功」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第(2)問,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影響,聯絡已學知識可知公元495年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開始進行漢化改革,促進了各族社會的進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程序,鞏固了北魏的統治,為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3)問,主要考查**2023年的農奴制改革的歷史意義,依據「2023年3月1日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可知材料主要闡述的是**2023年農奴制改革,是**歷史上的乙個重大轉折點,**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第(4)問,主要考查日本的明治維新,材料中「1866至2023年」是解題的關鍵,聯絡已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的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也是材料中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5)問,主要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及歸納的能力,綜合材料的主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材料中四則材料全是關於中外的改革,據此分析可得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良藥;制度創新是國家進步的重要途徑。

(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

2樓:十月

(1)商鞅或公孫鞅;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2分)(2)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1分)(3)設定「司農司」,編寫《農桑輯要》,釋出詔令:

「以農桑為本」,下令許多牧場重新恢復為農田等等。(2分,答對其中兩點即可,但總分不得超過2分)

(4)改革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改革推動社會發展,應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1分,答對其中一點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總分不得超過1分。)

本題考查的古代的改革,(1)考查的是商鞅變法及其性質(2)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意義(3)根據課本答出忽必烈的重農措施即可(4)屬於開放性試題,言之合理即可。本題屬於基礎知識的再現,難度不大。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 乃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漢書

3樓:手機使用者

⑴商鞅或公孫鞅;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2分)

⑵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1分)

⑶設定「司農司」,編寫《農桑輯要》,釋出詔令:「以農桑為本」,下令許多牧場重新恢復為農田等等。2分,答對其中兩點即可,但總分不得超過2分)

⑷改革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改革推動社會發展,應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1分,答對其中一點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總分不得超過1分。)

試題分析:(1)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內容。從所給材料可以看出應該是戰國末年秦國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採取的措施。

商鞅變法的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等。所以材料中的商君是指商鞅。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封建制度逐漸確立起來。所以商鞅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

(2)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的有關內容。北魏是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的政權,為了統治佔人口多數的漢族,北魏孝文帝進行了改革,採取了要求鮮卑族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與漢族通婚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程序。

所以答案為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3)考查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的措施,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回顧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後,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採取了多項措施: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做牧場;推廣棉花種植;設定「司農司」,編寫《農桑輯要》;釋出詔令,以農桑為本等。

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識,學生容易得分。

(4)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上幾次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無論是商鞅變法,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裡了經濟的發展。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改革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改革推動社會發展,應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

只要能圍繞改革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去解答就行。

(1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

4樓:小浩

(1)使秦國強大,改變了當時的政治格局;造成貧富分化。統一度量衡、貨幣等。(6分)

(2)百姓徭役負擔過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4分)

(3)發展經濟。商鞅變法側重於改革舊的土地制度,王安石變法側重於緩解百姓過重的負擔。(6分)

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一從正反兩個方面評價了商鞅變法的社會影響,將其內容概括出來即可,商鞅變法的經濟改革措施材料中已經出現了「廢井田,開阡陌」和推行「重農抑商」結合教材內容答題時應將其排除。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從材料「助役事已一年,須令轉運使、提點刑獄、州縣體問百姓,然後立法,法成又當曉諭百姓,無一人有異論,然後著為令,則其於民事,可謂不輕矣」可以歸納出材料中王安石的主張即百姓徭役負擔過重是重要的民事,結合王安石變法措施可知其採取了募役法來解決此問題。

(3)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比較能力。總結兩段材料的內容可以看出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都強調民眾經濟生產與國家安定的關係,但兩段材料的側重點不同即商鞅變法側重於改變土地制度,王安石變法側重於緩解百姓過重的負擔。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

5樓:薇兒

(1)「壞井田,開阡陌」。

(2)富國強兵;經濟發展;社會安定。

(3)(從商鞅變法的措施和影響、商鞅的性格等。)材料一「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等(措施),「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等(影響),材料四「天資刻薄」等(性格)。

(4)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運用生產力或實踐的標準;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等。

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1)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其在經濟上的標誌是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所以材料中的語句是「壞井田,開阡陌」(2)本問是對材料的概況理解能力,「民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 民勇於公戰,怯於私斗,鄉邑大治」即可總結誒得出。(3)本問要求對材料的整體理解能力,材料一中體現出的是措施和影響,材料四中有個人性格的敘述,只要用乙個角度分析即可,難度不大。(4)本問是對改革的認識問題,從歷史潮流和生產力角度來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歲以上男子授露

1 商鞅變bai法。廢除井田制 影du響 從根本上改變zhi了舊的生產關係,dao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回 2 意義 一定程答度上使無地和少地農民得到土地 或提高農民積極性,或大片荒地被開墾 抑制了土地兼併 有利於 徵收賦稅和徭役 北方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和發展。3 士 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農 青苗法...

18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

1 由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縣制再到漢初的郡國並行制 3分 2 經驗 推恩令 置刺史。2分 措施 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在地方設通判,監察州郡長官 掌控地方大部分賦稅,消除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 剝奪地方節度使和武將權力 4分 3 特點 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設行政機構 行省 具有處理政治 軍事 經濟等事物,...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火藥指,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1 火藥大體在唐末宋初,指南針在宋朝,活字印刷在宋朝。載人航天 神舟五號飛船公升空 銀河巨型計算機。2 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定 義務教育法 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實施 211 工程 計畫 國家加大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的力度。所舉史實只要是1985 年以後,並且能夠體現 決定 的實施情況即可。3 社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