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名字是怎樣得來的,絲綢之路是因為什麼而得名的

2021-03-04 05:51:05 字數 5442 閱讀 1096

1樓:煙圈忒寂寞

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常簡稱為絲路,此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2023年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陸路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絲綢之路是因為什麼而得名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

,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西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信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3樓:茹煙輕染

原因: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西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信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

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絲綢之路申遺

2023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古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專案。

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專案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專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進行跨國聯合申遺。

4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而得名。

絲綢之路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總長4000多公里。

5樓:

**的主要商品是絲綢~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和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也稱「絲路」,陸上絲路是古代橫貫亞洲、聯結亞、歐、非三洲的交信道路,全長約7,000 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商路。其主要路線東端起自我國渭水流域,向西通過河西走廊,或經今新疆境內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過蔥嶺(帕公尺爾高原),經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和康居(今撒馬爾罕附近)西行;或經塔里木河南面通道,在莎車(今莎車縣)以西越過蔥嶺,再經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西行。以上兩條西行路線會於鹿城(今馬里),然後西經和櫝城(今裡海東南達姆甘附近)、阿蠻(今哈馬丹)、斯賓(今巴格達東南)等地,以抵地中海東岸,轉達古羅馬各地。

其支線亦有取道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這條古代東西交通大道,是我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形成的。約自西元前二世紀以後千餘年間,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

除陸路外,古代我國對外交通路線還有海上通道。海上航線,或自中國南部泉州、廣州、杭州、揚州等港口直接西航;或經由滇、緬通道,再自緬甸南部利用海道西運;或經由中亞轉印度半島各港再由海道西運。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泉州經東南亞、西亞到達非洲埃及、肯亞等國的海上航路,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我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曾經率船隊七下西洋,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絲綢之路雖以運絲和絲織品而得名,但經絲綢之路運輸的貨物卻遠遠不止這些物品,還有漆器、瓷器、鐵器、茶葉等等;而由此路東傳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寶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黃瓜)、大蒜、胡蘿蔔等,以及大宛馬、無花果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

活版印刷術)也經由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了西方;而西方國家的文學、藝術和宗教等也相繼傳到中國。絲綢之路象一條絢麗而堅韌的絲綢紐帶,把人類古老文明聯結起來,溝通了人類的智慧型和創造,促進了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和技術的交流,加強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友好往來,對人類社會的

進步和發展起了巨大的歷史作用。

7樓:小豬

名稱由來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唐滅西突厥(1張)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絲綢之路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張騫開闢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綢之路這一謂稱[1]得到世界的承認。

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 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梁。

絲綢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線分為南、中、北三道。絲綢之路(silk road)古代貫通中西方的絲綢之路風光集萃(19張)商路。2023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 絲綢之路

thofen)命名。不過他所指的是「從西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國於河間地區以及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路線」。所謂西域則泛指古玉門關和古陽關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

後來,史學家把溝通中西方的商路統稱絲綢之路。因其上下跨越歷史2000多年,涉及陸路與海路,所以按歷史劃分為先秦、漢唐、宋元、明清4個時期,按線路有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之別。陸上絲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為「北方絲路」與「南方絲路」。

陸上絲路所經地區的地理景觀差異很大,人們又把它細分為「草原森林絲路」、「高山峽谷絲路」和「沙漠綠洲絲路」。絲綢是古代中國沿商路輸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為交換的主要回頭商品,也被用作絲路的別稱,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寶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絲路空前繁榮,胡商雲集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定居者數以萬計。

唐中葉戰亂非常頻繁,絲路被阻,後雖有恢復,規模遠不如前,海上絲路逐漸取而代之。北方陸上絲路指由黃河中下游通達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絲路、沙漠綠洲絲路。前者存在於先秦時期,後者繁榮於漢唐。

沙漠綠洲絲路延續千餘年,沿線文物遺存多,是絲路的主幹道。其起點一般認為是長安(今西安),其實它隨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轉移而變化。長安、郟鄏—洛陽、平城(今大同)、汴梁(今開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後為絲路起點。

草原森林絲路從黃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亞平原南部至中亞分兩支,一支西南行達波斯轉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爾山越伏爾加河抵黑海濱。兩路在西亞輻合抵地中海沿岸國家。沙漠綠洲絲路是北方絲路的主幹道,全長7000多公里,分東、中、西3段。

東段。自長安至敦煌。較之中西段相對穩定,但長安以西又分3線:

①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②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邽(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鬥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 ③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莊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

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幹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後,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

敦煌至蔥嶺(今帕公尺爾)或怛羅斯(今江布林)。 自玉絲綢之路風光欣賞(20張)門關、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

自車師前王庭(今吐魯番),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鹹海間)。北道上有兩條重要岔道:

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瑪干沙漠至南道的於 闐 絲綢之路

[2];一是從龜茲(今庫車)西行過姑墨(阿克蘇)、溫宿(烏什),翻拔達嶺(別壘裡山口),經赤谷城(烏孫首府),西行至怛羅斯。由於南北兩道穿行在白龍堆、哈拉順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條件惡劣,道路艱難。東漢時在北道之北另開一道,隋唐時成為一條重要通道,稱新北道。

原來的漢北道改稱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經伊吾(哈密)、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薩爾)、輪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葉(托克瑪克)至怛羅斯。西段。

蔥嶺(或怛羅斯)至羅馬。絲路西段涉及範圍較廣,包括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眾多,民族關係複雜,因而路線常有變化,大體可分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蔥嶺西行,越興都庫什山至阿富汗喀布林後分兩路,一西行至赫拉特,與經蘭氏城而來的中道相會,再西行穿巴格達、大馬士革,抵地中海東岸西頓或貝魯特,由海路轉至羅馬;另一線從白沙瓦南下抵南亞。

②中道(漢北道)越蔥嶺至蘭氏城西北行,一條與南道會,一條過德黑蘭與南道會。 ③北新道也分兩支,一經鈸汗(今費爾干納)、康(今撒馬爾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與中道會西行;一經怛羅斯,沿錫爾河西北行,繞過鹹海、裡海北岸,至亞速海東岸的塔那,由水路轉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 海上絲路起於秦漢,興於隋唐,盛於宋元,明初達到頂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

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有番禺(後改稱廣州)、登州(今煙台)、揚州、明州(今寧波)、泉州、劉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絲路起點可能有兩處乃至更多。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

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商港。明清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泉州發端於唐,宋元時成為東方第1大港。

歷代海上絲路,亦可分三大航線: ①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朝鮮、日本。 ②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

③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絲綢之路線路圖

廣州、泉州在唐、宋、元時,僑居的外商多達萬人,乃至十萬人以上。絲路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乙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為爭奪絲路**權發生多次爭鬥,尤以波斯與東羅馬之間的鬥爭最激烈。

歷史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

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絲綢之路的資料 5,絲綢之路的資料

絲綢之路 是古代連線亞歐的東 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絲綢之路有數條幹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 綠洲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綠洲絲綢之路。位於絲綢之路要衝的西域,是歷史上世界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中原文化 古羅馬文化 波斯文化 阿拉伯文化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還是廣州?

對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它就是福建省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還是廣州?泉州 其實不用什麼材料 海絲起點經過歷朝歷代有過變遷 大概有9個 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認定泉州是起點 因為泉州當時...

最早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闢的,最早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闢的?班超班固張騫張合

最早的絲綢之路是張騫開闢的。張騫qi n 約西元前164 前114年 簡介西漢時期外交家。漢中成固 今陝西城固 人。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 為郎。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