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影響是什麼?絲綢之路的影響是什麼

2023-07-06 17:40:02 字數 3928 閱讀 9502

1樓:我們去看世界

絲綢之路影響: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

中國的絲織品、鑿井等技術傳人西方。西方輸入中國的有毛織品以及胡麻、胡蘿蔔、大蔥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還有佛教、魔術、**、舞蹈等,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絲綢之路的開通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

現實意義

絲綢之路在古代是一條橫貫亞洲、連線歐亞大陸的著名陸上商貿通道。它是溝通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把古代的中華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聯絡了起來,對促進東西方之間文明的交流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今世界各國為謀求自身的經濟發展,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和交通合作,因此絲綢之路也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成為以現代交通設施與服務為基礎的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亞歐陸上經濟紐帶,對促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2樓:小張學長

古代絲綢之路開創性地打通東西方大通道,構建起世界交通線路大網路。

古代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實現了東西方商貿互通和經濟往來。

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互動傳播,廣泛而又深刻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生產進步乃至社會變革。

古代絲綢之路助推了多樣性文化交流,是東西方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紐帶。

3樓:老**修復精靈

促進了歐亞之間的**往來。

絲綢之路的影響是什麼?

4樓:鵬哥解疑難

在政治上,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絡與交流;在經濟上,促進了雙方之間經濟**、生產技術的交流;在文化上,促進了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對以後相互的社會和民族意識形態發展,產生了很多積極、深遠的影響。

絲綢之路的路線和影響?

5樓:清風徐來1號

陸地絲綢之路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

海上絲綢之路可分三大航線: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朝鮮、日本;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宗教文化交流、商品交流、交流。在古代,對促成漢朝的興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至今為止,絲綢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6樓:

絲綢之路分為沙漠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分東、中、西3段。東段自長安至敦煌,中段由敦煌至蔥嶺或怛羅斯,西段由蔥嶺至羅馬。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三條:1、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朝鮮、日本。2、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

3、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在政治上,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絡與交流;在經濟上,促進了雙方之間經濟**、生產技術的交流;在文化上,促進了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對以後相互的社會和民族意識形態發展,產生了很多積極、深遠的影響。

7樓:煙火良人

絲綢之路不是從新疆到西亞,一段路加快了世界**的發展。

絲綢之路有什麼影響?

8樓:清晰的轉角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商品交流: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

文化交流:中國古代技術西傳,造紙術及紙製品傳出中國,傳遍世界各地。

宗教思想交流,使得中西文明開始接觸碰撞,互相學習,互相從對方的體系中汲取本文化發展需要的養分,相互滋潤,使人類在征服與被征服中不斷向前發展。

什麼是絲綢之路?

9樓:生活幫扛把子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我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我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絲路歷史。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但為何在河西走廊上沒有「絲門」而有「玉門」?早在文獻記述絲綢之路之前2023年,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線路已經開通,但它不是為出口絲綢,而是為進口和田玉。「絲綢之路」名稱是德國學者的「發明」。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書中,把「從西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我國與中亞、我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信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其後,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的《我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我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交往的通道。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我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鏈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我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10樓:牛一種態度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西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公尺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11樓:唐一憨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在宋代發揮巨大作用的海路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宋初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

其實,早在遠古時期,雖然人類面對著難以想象的天然艱險的挑戰,但是歐亞大陸東西之間並非像許多人想象中那樣地隔絕。在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著一條由許多不連貫的小規模**路線大體銜接而成的草原之路。這一點已經被沿路諸多的考古發現所證實。

這條路就是最早的絲綢之路的雛形。

早期的絲綢之路上並不是以絲綢為主要交易物資,在西元前15世紀左右,中國商人就已經出入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購買產自現新疆地區的和田玉石,同時**海貝等沿海特產,同中亞地區進行小規模**往來。

為什麼絲綢之路叫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為什麼叫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 交通線。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 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 絲綢之路 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張騫通西域後,...

絲綢之路的資料 5,絲綢之路的資料

絲綢之路 是古代連線亞歐的東 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絲綢之路有數條幹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 綠洲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綠洲絲綢之路。位於絲綢之路要衝的西域,是歷史上世界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中原文化 古羅馬文化 波斯文化 阿拉伯文化 ...

我國海上絲綢之路 西南絲綢之路和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各是

西南絲綢 抄之路 在中國境內由三大幹線組成,主線全長6000多公里。一條是以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 西南絲綢之路 既陝康藏茶馬古道 蹚古道,通向南亞 中亞 歐洲國家。這是西南絲綢之路的主線一條是從成都南出發,經宜賓 曲靖 昆明 楚雄 三是上述兩條路線大理匯合後西行,經漾濞 永平 保山 騰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