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分析《寒夜》中造成汪文宣一家悲劇的主要原因

2021-03-04 05:44:46 字數 4982 閱讀 8579

1樓:芸月落

《寒夜》是乙個悲劇,巴金自己稱之為「好人的悲劇」。他一如既往地把罪惡根源歸之於社會制度,認為:「罪在蔣介石和國民

黨反動**,罪在當時的重慶和國統區的社會。」憤怒地控訴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揭示了這個反動政權及其所代表的社會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

「社會悲劇」說與「文化悲劇」說分別揭示了《寒夜》悲劇內涵的不同側面,但《寒夜》的悲劇內涵不是單一而是豐富複雜的。除了社會環境以及汪母和樹生之間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乃至對立,汪文宣一家悲劇的根源,還在於他們自身的因素。由汪母與樹生各自成長的時代環境和所受教育的差異造成的她們價值觀念的差異對立,以及由此導致的婆媳間幾乎無休止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

汪文宣,作品的男主人公,在乙個「半官半商」的圖書館裡當校對。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乙個比什麼都不如的忠厚、善良的小知識分子,乙個象巴什馬金那樣到處受侮辱的小公務員。他曾有著獻身祖國教育事業的美好理想和救人濟世的巨集願,但在抗戰時期現實生活的壓榨中變得膽小怕事、懦弱安分、無所作為;他老老實實地辛苦工作,從不偷懶,可是薪水不高、地位卑微;他對當時的黑暗現實強烈不滿,但卻敢怒而不敢言;他深愛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小宣,常常為自己不能使他們活得幸福而自責;他為了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位置,為了那個不死不活的生活,犧牲了自己年輕時候寶貴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意志;他「要活」,他「要求公平」,可是舊社會不讓他活,不給他公平;他念念不忘他的妻子,可是他終究沒有能等到她回來再見一面。

《寒夜》中汪文宣、曾樹生的形象分析 請分別闡述,字數在600字內

2樓:安安不要等待

汪文宣是乙個被不合理的社會所壓垮的知識分子。當年他也是一位意氣風發的青年,讀大學時雄心勃勃地希望通過辦教育來改造社會,樹有教育救國理想。之後他與同學曾樹生戀愛、同居,可以想見他當年追求個性解放、蔑視傳統禮俗的熱情與勇敢。

但是,現實生活徹底改變了他,使他成為乙個唯唯諾諾,畏首畏尾的庸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經具有了某種病態。他對周圍世界充滿驚懼,反應高度敏感,總是沒有根據地胡思亂想和猜測。

例如,他看見上級注視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對他不滿,聽到上司說話,他也要琢磨半天,甚至連上級輕聲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同樣,他對自己與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滿了擔心,時常為猜測所苦惱,但卻沒有勇氣與妻子交流。當他發現妻子在跟乙個年輕男子一起走進咖啡廳時,他想問個究竟,卻又「不敢迎著他們走去」,想等他們出來再說,又怕妻子難堪,也使自己難堪,最後猶豫再三,「只有垂頭掃興地走回自己的辦公地方去了」。

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膽小、懦弱,乙個多餘的人的形象;

曾樹生形象的多維性----年輕美麗、思想開放、富有活力,內心孤獨苦悶,意識與潛意識的矛盾與衝突。

曾樹生是巴金筆下乙個受「五四」思想影響的新女性形象,她熱情開朗,聰慧美麗,富於幻想。她獨立、自強,但又不夠反抗精神。曾樹生對過去理想的放棄和其所謂痛快、享樂理想的追求為社會腐朽勢力的蛀蟲提供了溫床,從而加速了汪氏家庭的**。

1.女大學生的反叛與激情

2. 家庭主婦的冷漠與焦慮

3. 銀行花瓶的虛榮與惶惑

4.離家出走後的孤獨與悔恨

汪母儲存著堅貞不屈的品格,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堅貞不屈。汪母是受封建思想和道德標準禁錮的婦女,她身上的這種品格是封建思想「三從四德」很好地體現。汪母的這種自私、頑固、保守的品性,就對文宣夫婦而言催化了這個家庭的悲劇,儘管她在家很是辛苦,任勞任怨。

他愛自己的兒子,卻嫉妒兒媳和兒子的親近,她的戀子情節與她頭腦中的封建禮教思想相結合,使她把曾樹生視作家中的敵人她的無休止的攻擊和咒罵起到了把曾樹生從文宣身邊推向陳主任的「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作用。

《寒夜》中汪文宣、曾樹生人物形象分析?

3樓:匿名使用者

汪文宣是個老實,本分,善良的普通知識份子。曾樹生是個受過教育,而且不安於現狀的新女性。汪文宣和曾樹生雖然都希望改變現狀,但是汪文宣更顯得懦弱,不管是面對上級和同事的刁難,還是母親的嘮叨,汪文宣始終是個老好人(曾樹生的評價)。

曾樹生更積極一些,但也時常處在矛盾之中,她一方面想著,我為什不能和他們一起吃苦。而隨後又會想我為什麼要過苦日子,我為什麼不能有更好的生活。在冷酷的歷史現實環境下注定了他們作為小人物的無奈和悲劇的命運。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讀後感,認識不深,見諒。

4樓:匿名使用者

曾樹生是從日常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女性典型。五四思潮,使知識女性在思想上意識到自身的從屬地位,她們衝破封建束縛的途徑首先是獲得自身命運的決定權,其次是在社會歷史中銘刻自己的印跡。在中國現代文學早期的五四系列女性形象中,大多數都是以激烈地反抗獲得了掌握自身命運的權利,但卻不能夠進一步融入社會生活,不可避免地逐漸走上以往女性的悲劇命運——湮沒於瑣碎繁雜的日常生活。

這種日常生活主要表現為為男性群體生活服務的各種家務勞動,比如《傷逝》中的子君,在日益繁重的家務生活中,她逐漸湮沒了自己的個性,整日為了飼自己、飼涓生、飼油雞、飼阿隨周旋室內外,渾身飄散著油煙的氣味,淪落為乙個近似老媽子的婦女,最終走向「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子君在衝破舊家庭時,不能也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的步伐,導致她日漸在行動上、思想上趨於舊式,最後不得不選擇返回起點。

汪文宣是個循規蹈矩的善良的好男人,是個很有才華的多才多藝的人,對朋友慷慨,對妻子寬容,對母親孝順,同時還領養了一對孤兒,充滿愛心,「如果他生活在和平年代,我敢說他應該是個挺成功的男人。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在那個動亂的戰爭年代裡,他的過於簡單的世界觀以及他為人處事的方法,顯然是格格不入的。他無力去改變環境,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變,所以才一步步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汪文宣的人物形象分析

5樓:匿名使用者

讀完巴金的長篇**《寒夜》,心中的悲涼不知怎麼來形容。想起**中一幕幕的情節,以及那體弱多病的汪文宣,不安於現狀的曾樹生,老媽子般的汪老太太…,一種心酸和無奈油然而生。在《寒夜》中,巴金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更加引人注目,甚至令人刻骨銘心。

作者不僅刻畫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展示了人物的內心矛盾與衝突,進而又從黑暗社會中找出原因,深刻揭露了黑暗社會的腐敗,冷漠和對人的摧殘。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最初動筆於2023年秋冬之際的重慶,2023年底在上海完成。**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樹生是一對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夫婦。年輕時曾經編織過許多美麗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辦一所「鄉村化、家庭化」的學堂,為國家為人民做點有益的事情。

但抗戰爆發後,他們逃難到重慶,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圖書公司當校對,曾樹生在大川銀行當「花瓶」。汪文宣的母親為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擔,趕來操持家務,但汪母與曾樹生婆媳關係不和,汪文宣夾在中間兩頭受氣,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經濟非常拮据。最後曾樹生跟隨銀行年輕的經理乘飛機去了蘭州,汪文宣在抗戰勝利的鞭炮聲中病死,汪母帶著孫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兩個月後,曾樹生從蘭州回到重慶,但已物是人非,傷感不已。作家在**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樹生、汪母這三個人物形象,深刻地寫出了抗戰時期,勤懇、忠厚、善良的小知識分子的命運。

一 、汪文宣的形象:被不合理的社會所壓垮的小知識分子

汪文宣是**中的男主人公,他是當時黑暗社會典型的被損害者、被侮辱者。汪文宣是悲劇性人物的典型,是舊時代小知識分子悲慘命運的縮影。他善良正直、忠厚老實、懦弱無能、又富有犧牲精神;他是個典型的"老好人",他處處忍讓,事事委曲求全,讓人憐愛與同情。

但社會並沒有對他有所寬容,他最終在孤獨與悲哀中吐盡了血痰死去。汪文宣的悲劇命運是由萬惡的舊社會、舊制度造成的。細言之,汪文宣的悲劇性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處境的艱難。抗戰的爆發,粉碎了他的夢想,迫使他成為乙個圖書公司的小職員。在公司裡,他整日拼命工作,小心翼翼,在乎上司的每一句話,每一種神色,唯恐失去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以保住乙份低微的薪金來養活一家老小。

為了保全這個飯碗,他埋頭苦幹,甚至病了也不敢回家休息。他從不與人爭吵,勤勤懇懇,一味工作,乾當"老好人"。他的正直、善良、與世無爭,並未給自己帶來好運,相反卻始終被失望、困苦纏身,最後因肺病加重而丟了工作。

在家庭生活中,他又處於婆媳爭執的夾縫之中,他孝敬母親,也愛妻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他無法排解她們的糾紛,又不忍心傷害她們之中的任何乙個,只能以對自己的責備和委屈換取她們的同情和家庭暫時的安穩。在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下,他痛苦萬分,不幸的是他又得了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結核,貧病交加,生活更是艱辛;他無力擺脫艱難的處境與不平的命運,只能採取消極的人生態度:委曲求全、懦弱無能,甚至不惜泯滅自己的人格,犧牲自己的生命,捨棄個人的理想、幸福和愛情。

而殘酷的現實社會能回報他的也只能是苦難與死亡.

第二,性格的畸變。汪文宣是上海某大學教育系的畢業生,當時腦子裡滿是美好的願望,甚至想為教育事業貢獻畢生。他也曾大膽地表現出對習俗的不滿與挑戰,與曾樹生自由戀愛組成了乙個令人羨慕的小家庭,他理想崇高,雄心勃勃。

而如今,他卻是如此的懦弱無能,這樣的膽小怕事,那樣的庸碌無為!身為公司的校對人員,他從不與人爭吵,對上司周主任、吳科長那種冷酷的金錢、權利欲雖心有不滿,但只有忍氣吞聲;面對****甚至狗屁不通的文章雖然滿腹牢騷,卻也未敢發洩,還得精心修改,有時甚至違心讚頌。他肺疾日重,卻只能默默承受,不敢聲張,甚至咳嗽**,竟然暗自吞嚥。

更不用說他雖對社會之黑暗與腐朽有著切膚之痛,但何嘗想到奮力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生存狀態。當母親與媳婦激烈爭戰時,他從不也不敢評判是非,堅持立場,只能以自虐企圖獲得她們的同情,從而平息紛爭。!妻子愛慕虛榮,不滿現狀,他總是極力理解,給予原諒;妻子不但作了「花瓶」,而且與上司陳經理談笑風生、親暱異常、關係曖昧,他雖然耳聞目睹,卻能忍氣吞聲。

總之,如今的汪文宣凸現了乙個被損害與被侮辱的軟弱者的病態靈魂。昔之汪文宣遠非今之文宣可比!

其三,家破人亡。這其實也是汪文宣處境艱難、性格畸變的必然結局。汪家遷徙到重慶後,他對生活心灰意冷,工作不順,掙錢極少,更兼環境惡劣,精神鬱悶。

於是家庭矛盾日益凸現:先是妻子曾樹生不甘寂寞,不時在外「尋歡作樂」,婆母眼見心煩,難免惡言相譏,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導致兒媳與人遠走蘭州。而汪文宣自己本來工作繁重,更兼營養欠缺、精神鬱悶,久而久之,竟然身染肺疾,不但醫治不力,而且休息不足,眼見熬到了抗戰勝利的前夜,誰料竟在人們慶祝的鞭炮聲中含冤而去,更滿懷遺憾!

後來呢,老母攜著弱孫漂泊異鄉,孤苦無依,大約與兒媳也相見無期!唉,原本一條完美無缺的家庭之舟就在時代的狂風暴雨中支離破碎、慘不忍睹了!

如上所言,汪文宣也曾意氣風發、懷抱遠大,後來,他卻懦弱無能、逆來順受,最終家破人亡。換言之,汪文宣從時代的理想者淪為社會的落伍者直至犧牲者。

寒夜作分析

疏星凍霜空,流月溼林薄.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1,從詩意來看,始終描寫的應該是深秋時節。首局的 凍 字突出了秋夜之寒,你所說的那幾個字略顯單薄,意境差了。2,我認為全詩最後一句是點睛之筆,道出了作者真正的心聲。詩首二句,以 凍 形容散布在霜空裡凝結不動的疏星,復以 溼 形容朦朧月色下草木看上去濕潤...

求詩經中《靜女》跟《氓》的藝術手法簡要分析

意思是 樹上 的桑椹還沒有落,樹葉鬱鬱叢從,顏色鮮豔,我勸樹上的斑鳩不要貪食樹上的桑椹。桑樹萎謝葉也落淨,枯黃憔悴,飄零敗落。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 不能沉溺於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桑之落矣,...

簡要分析第4段中笑話的作用故鄉的叫賣聲

停戰協定來 一男和一女自 天天鬥嘴,一天女的bai對男的說 我們du停zhi戰吧 男 停戰?怎麼停dao?女 我們依照歷史慣例吧 男 和親?最開心的事情 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早晨看著老婆抹了化妝水啪啪地拍自己的臉,啪啪 啪啪 啪啪 聽了太爽了,我邊聽邊心裡默念 叫你讓我洗襪子,叫你讓我接孩子,叫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