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

2021-03-04 02:42:05 字數 4824 閱讀 5856

1樓:匿名使用者

史鐵生,北京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思想家。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與地壇的故事和作者與母親的故事兩大部分,而文章顯得兩塊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彷彿在母親去世後,地壇就成了作者最親近的地方,地壇就是作者的母親。除此之外,此書還寫了作者關於生,死的理解。

作者二十一歲那年雙腿截肢,剛開始有死的衝動,但慢慢的,作者想通了生死的意義,並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當中去了。

我不能忘掉祖國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能忘掉祖國》主要講了我國的名譽主席宋慶齡在國外讀書時,見外國人恥笑中國時,十分生氣,於他們講理。別人問她為什麼總想著祖國,她說:「我不能忘掉祖國,乙個人如果忘掉了祖國,那人生該是多沒趣。

」課文通過少年宋慶齡在美國留學期間,一次討論會上批駁美國學生錯誤觀點的事,讚揚了她對祖國充滿理想和希望的愛國熱情。

3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主要講了我國的名譽主席宋慶齡在國外讀書時,見外國人恥笑中國時,十分生氣,於他們講理。別人問她為什麼總想著祖國,她說:「我不能忘掉祖國,乙個人如果忘掉了祖國,那人生該是多沒趣。」

乙個人無論取得多麼驕傲的成績,都不能忘掉自己的祖國。祖國是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如果沒有祖國,就沒有了你今天的成就。祖國,多麼熟悉的地方,從來不需要想起,但永遠也不會忘記。

祖國,曾陪我們走過了風風雨雨。我們的祖國,好大的乙個家,它經歷了多少坎坎坷坷,但它從來都是在努力上進,自強不息。祖國是我們的家,我們的祖國是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她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

我們永遠也不能忘掉祖國。

從文章中,我們看出了宋慶齡那愛國的精神。愛國主義是對祖國最純潔、最崇敬、最高尚、最神聖的感情。愛國是一種尊嚴,更是一種信念。

愛國,顧名思義,就是對祖國的熱愛。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愛國既要有熱情的表達,更要能夠從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發。宋奶奶表現了一種民族的主義,在別人恥笑我們祖國時,我們應大膽地於他反駁。

宋奶奶那對祖國表現那種愛國的主義氣息,更是對自己生命,對自己祖國無悔的寫照。

祖國在我們的心靈永遠都是神聖的,祖國養育了多少名人烈士,他們都是祖國的驕傲:民族魂魯迅,至聖先師孔子,千古一帝秦始皇……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驕傲,我們中國才有了轉折點。

在21世紀中,我相信中國會以前所沒有的速度在發展,經濟等綜合能力得到了肯定,步入先進的人文科技時代。

我與地壇的主要內容

4樓:u愛浪的浪子

主要內容:

《我與地壇》集中思考和表達了「生命」的困難與意義,這是史鐵生在漫長的艱難歲月裡對生命再三再四迴圈反覆的思考咀嚼和叩問所得。這樣的主題致思方向,對於當代散文來說,或許並不是重大的創舉,此前的散文寫作,一般也都會觸及到這類主題。

但是能夠以一種平實、冷靜、溫情而透徹的態度娓娓道來,**入地,絲絲入扣、體貼入微,毫不勉強造作,並抵達一種能為平常人所理解又難以企及的境界,卻只有史鐵生做到了。

這篇長達萬言的作品,無論是在表達主旨上,還是在寫法、語言各個方面,都堪稱是史鐵生對中國當代文學獨一無二的貢獻,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與地壇》的影響遠遠超越於文體範圍。

每個人境遇的不同構成了世界的千差萬別,但在史鐵生的答案面前,世界顯示了它的平等的一面。這將促使人類不再濫用或者盡可能少地濫用自己那個「狂妄的年齡」;這個答案雖然並不必然保證世界上不再有「失魂落魄的人」。

但在史鐵生以自己漫長的煎熬而獲得的領悟那裡,這些「失魂落魄的人」將得到寧靜和終生的撫慰。「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真正獲得了寧靜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極其敏感極其溫厚也是極其豐富極其堅韌的。

他可能為草的凋零或者樹葉的飄落而傷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識的弱智小女孩而擔憂,他思考過怎樣生也思考過怎樣死,說到生的時候。

他有那麼多山重水複的煩惱和柳暗花明的喜悅,講到死的時候他事無鉅細從心態、方式到裝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來更談笑風生,從史鐵生的文字裡看得到乙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5樓:demon陌

《我與地壇》的梗概:

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乙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乙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6樓:眼淚的錯覺

《我與地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乙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乙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7樓:五行神話

課文節選自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是文章的

一、二兩部分,從內容上看是緊密聯絡的,第一部分是寫了我與地壇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寫了在地壇這個大背景下我與母親的故事,從主題思想上看,也是渾然一體,地壇使我平和豁達對待生死,解決了為什麼生的問題;母親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義,解決了怎麼活的問題。地壇、母親,都給過我生命的啟示,可以這麼說,地壇是我虛化了的母親,母親是心中永遠的地壇。

史鐵生,2023年生於北京市,2023年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初中畢業,2023年赴陝西延安插隊,三年後21歲時因病雙腿癱瘓轉回北京,後到街道工廠當工人,2023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職回家。2023年發表第一篇**《法學教授及其夫人》,2023年加人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禮拜日》《舞台效果》等。

還有散文集《愛情問題》《學習對話》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曾獲全國優秀短篇**獎。他的創作比較突出地表現出對於殘疾人命運的關注。

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對於社會與人生的某些帶有哲理性的思考,語言優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寫於2023年5月,改定於2023年1月,全文1萬3千餘字,共分七個部分,從方方面面寫了作者自己跟地壇的關係,其中主要內容是對於人生的思考。

地壇的正式名稱叫做「方澤壇」,坐落在北京老城的東北角安定門外路東,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於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時又加以擴建,是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呈方形,象徵大地,主建築是「皇祗室」和拜臺。

「皇祗室」中設地神牌位,拜台為二層方台,四周開溝貯水。此外還有神庫、神廚、齋官、宰牲亭、祭器庫等建築。每年夏至,皇帝在這裡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

辛亥革命後祭祝活動廢止。2023年闢為「京兆公園」,2023年改稱「平民公園」,但是在戰亂年代,此處曾被駐軍佔用,園內置築屢遭毀壞。新中國建立以後,經過修葺開放,稱「地壇公園」,並由北京市人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期間因遭毀棄及疏於管理等原因,園址荒蕪。現在皇祗室、拜台、齋宮等主要建築儲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說,「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近些年來,這座古園又獲得新生,經過整飭,成為現代化城市裡的一座鬧中取靜的公園,是人們晨昏鍛鍊身體和休閒的好去處,每年春節還在園中舉行大型的「廟會」活動。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課文節選的是《我與地壇》中的第一第二兩個部分。所選部分涉及兩個問題,乙個問題是作者在突遭不幸雙腿癱瘓後對於生死的深沉思考,乙個問題是作者悔恨在母親過早去世後才理解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8樓:怒墮魔塵

講了史鐵生殘疾以後在寧靜的地壇中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故事。

9樓:盛大元

作者在腿殘後去隔壁的地壇公園,發現草木的旺盛生命力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自己想,古安一包袋裝自來接你的主的事嗎?要做事她上交的事實的主

11樓:鹿哥我歐巴

我與地壇 中的第一第二兩個部分.所選部分涉及兩個問題,乙個問題是作者在突遭不幸雙腿癱瘓後對於生死的深沉思考,乙個問題是作者悔恨在母親過早去世後才理解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義

史鐵生我與地壇這一篇主要內容或梗概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本長篇抒情哲思散文,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親情絕唱,美麗而憂傷.全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感悟,「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乙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第二部分寫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最後一部分寫他與地壇不能分割的情感.史鐵生筆下的地壇,荒涼但並不衰敗,反而是他的精神寄託,幸福的樂園.

散步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哪些內容,《社戲》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

內容 一家四口出去散步途中發生的事。中年人肩負承上起後的任務,對上贍養老人,對下教育子女,發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1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2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 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社戲 這...

人性的光輝》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 肯尼斯.貝林是美國最富有的400人之一,他應有盡有,什麼都不缺,但巨大的財富並沒有讓他快樂,而一件小小的事卻使他改變了人生態度 1999年,一家慈善機構找到他,希望用他的私人飛機順路把些藥品和六把輪椅帶到羅馬尼亞,在羅馬尼亞的醫院裡,貝森親自把一位老人扶上輪椅,老人感動萬分,貝林聽...

蟬與螢這篇文章講了什麼?文章自尋

本文調理清楚,作者先後描繪了蟬與螢,並由此產生聯想,提醒人們人各有所長,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宜對人妄加褒貶。作者對於蟬與螢的觀察角度各有不同 蟬是從聽覺的角度,描繪蟬鳴的熱烈 寫螢是從視覺的角度,描繪出了螢飛舞的輕盈 螢光的閃爍 蟬與螢 閱讀短文正確答案 蟬 螢 人各有所長,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