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占星學,還有氣象學的書籍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2021-03-03 20:26:57 字數 6277 閱讀 3372

1樓:獨立說教育

1.【內在的天空】——史蒂芬·福里斯特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占星學入門書。看完了這本書,就能對一張星盤做基礎簡單的解釋。

2.【順逆皆宜的人生】——蘇·唐普金斯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相位和行星之間的相互影響。

3.【人生的十二個面向】——霍華德·薩司波塔斯這本書注重於對宮位的闡釋。

4.【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

在國內不少占星的著作都是胡因夢翻譯的。

2樓:金舵陶瓷買張動

周易、乙巳佔,追問:還有嗎補充:步天歌、大唐開元占經

3樓:隻身夜辰

周易、乙巳佔

步天歌、大唐開元占經

求一些中國古代關於星象學的書籍~~~

4樓:匿名使用者

開元占經

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天文學明著。本書的全名是《大唐開元占經》,作者是瞿曇悉達,成書時間約在718~726年之間。唐朝以後,《開元占經》一度失傳,所幸在明末又被人發現,才得以流傳。

本書共120卷,儲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曆法資料和緯書,還介紹了16種曆法有關紀年、章率等基本資料。在書中,各種物異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術語很多。本書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價值。

《開元占經》,一名《大唐開元占經》,清人又或名《唐開元占經》,是唐代瞿曇悉達主編的一部天文學著作。

瞿曇悉達祖籍印度,其先世由印度遷居中國。關於他本人的生平史料傳世很少。在《開元占經》卷一中記載,唐睿宗景雲二年(711),瞿曇悉達奉敕作為主持人,參加修復北魏晁崇所造鐵渾儀的工作,並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

在《舊唐書·天文志》中又記載有,瞿曇悉達於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奉敕翻譯印度曆法《九執歷》。這部曆法後來被錄入了《開元占經》,至於瞿曇悉達何時編撰《開元占經》,史無明文。但據今人薄樹人考證,瞿曇悉達大概在開元二年二月之後奉敕編撰《開元占經》的,至於編成時間,則不會早晚於開元十二年。

《開元占經》全書共一二

中國古代占星學和星相書籍有哪些

5樓:朱綺華

玉照定真經,三命指迷賦,星命總括,星命溯源,星學大成。 【乙巳佔】唐李淳風傳世的占星學代表作

6樓:諸葛雲青

【乙巳佔】唐李淳風傳世的占星學代表作

7樓:

中國古代那玩意不叫占星學,

如果你要學,大分是兩類,一類叫七政四餘,跟古印度占星比較貼近,一類是最近流行起來了的紫微斗數,個人覺得只看星曜不分宮的占星不可能靠譜,

就好像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西方占星學注定被淘汰被拋棄一樣!

8樓:匿名使用者

玉照定真經,三命指迷賦,星命總括,星命溯源,星學大成。

求中國古代天文學書籍

9樓:傻の丫の頭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名著簡介

具有輝煌成就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孕育了豐富的天文典籍,古代天文學家以他們飽蘸知識的筆墨寫下了許多著名的篇章,給我們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天文學遺產。

曆法著作

曆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包括年、月、日、時、節氣的安排,還包括日、月、行星運動,交食,晷影,漏刻,恆星出沒,天空分割槽,等等。因此,中國古代曆法有現今天文年曆的性質。

現在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傳是夏代(約西元前二十一世紀到西元前十六世紀)的曆書。其中記載有人們由觀察天象和物候決定農時季節的知識。它原是《大戴禮記》中的一篇,後來單獨成冊流傳。

據考證,正文只有四百多字。就天文知識來說,它按十二個月的順序記述了每月的星象,如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南方的星星,北斗柄的指向,銀河在天空的位置,太陽到了恆星間什麼地方等。此外還有每月的氣象、物候以及應該做的農事和政治活動。

例如:「正月,啟蟄,……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這裡「鞠」和「參」都是星名,「斗柄」就是北斗七星組成勺子形的把子。這部書是否夏代的曆書,學術界還沒有定論,但它至遲在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476年)已經成書,而且根據書中反映的天象等情況,說明確有更早時代的資料。

自漢代(西元前205年到公元後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統的曆法著作留傳到現在,包括在各歷史朝代中頒行過的和沒有頒行過的曆法共約一百種,絕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曆志》中,這是研究中國曆法的資料寶庫。現擇要略作介紹。

《三統歷》,西漢劉歆(?-23)作,一般認為是根據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鄧平、落下閎等人創作的《太初歷》稍加修改而成。這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曆法,後世曆法的基本內容這時大體都已具備。

《三統歷》共有七節:統母,紀母,五步,統術,紀術,歲術,世經。統母和統術講日月運動的基本常數和推算方法,包括回歸年、朔望月長度、一年的月數、交食週期、計算朔日和節氣的方法等;紀母、紀術和五步講行星的基本常數和推算方法,包括五大行星的會合週期、執行動態、出沒規律、預告行星位置等;歲術講星歲紀年的推算方法;世經講考古年代學。

《三統歷》還明確規定,以無中氣的月份置閏,並選取乙個「上元」作為曆法的起算點。《三統歷》的這些內容,對後代曆法影響極大,有的沿用至今。清代學者錢大昕(1728—1804)、李銳(1773—1817)、董佑誠(1791—1823)等人都曾對《三統歷》做過詳細研究,日本、法國學者還把它譯成日文和西方文字。

《乾象曆》,漢獻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劉洪(約135—210)作。它對月亮運動的研究有了新進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點的移動(過周分),從而算出近點月長度,並在一近點月裡逐日編出月離表,又首次提出黃白交角是六度(兼數),首次提出交食計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這些都對後代曆法影響很大。

《皇極曆》,隋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劉焯(544—610)作,未頒行。《皇極曆》考慮太陽和月亮視運動不均勻來計算日月合朔的3 時刻,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①。為了求得任意時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創立了任意間隔二次差內插法的公式。

這在中國天文學史和數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後代曆法計算日月五星運動使用的內插法多繼承《皇極曆》的方法並繼續發展。

《大衍曆》,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後經張說(667—730)和陳玄景整理成文,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頒行,使用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傳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大衍曆》結構嚴謹,條理分明,共有歷術七篇,講具體計算方法。

另有歷議十二篇(其中略例三篇),講曆法的理論問題,是一行為《大衍曆》寫的**,通稱《大衍曆議》。《大衍曆》的制定是從製造儀器開始的,經過實際觀測確定基本天文資料,這是科學的方法。經過《大衍曆》的制定,對太陽月亮運動不均勻現象有了正確全面的了解。

通過實際觀測,破除了一千年來流傳的「寸差千里」的謬說。在計算方法上,《大衍曆》創不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的公式,比起《皇極曆》來又是乙個進步。

《授時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2023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頒行。明代《大統歷》繼續用它的方法,前後共使用三百六十多年,是古曆法中行用最久的,也是在天文資料、計算方法各方面發展到高峰的一種曆法。中國古典系統的曆法到此為止,以後就有西方天文知識傳入並影響到曆法的編算。

現存《元史·歷志》裡的《授時歷經》上下篇是郭守敬在王恂(1225—1281)初稿基礎上重新編定的。當時《授時歷》雖已頒行,但各種資料用表、推步演算法沒有定稿。元至元十八年(公元2023年)王恂不幸去世,由郭守敬一人主持完成。

他「比類編次,整齊分秒,裁為二卷」。《授時歷》共有七部分,內容相似於《大衍曆》;但採用等間距三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五星位置,又用弧矢割圓術和類似球面三角的方法根據太陽黃經求它的赤經赤緯,這兩種方法在天文學史和數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有許多中外學者在對《授時歷》進行研究。

《崇禎曆書》,明末徐光啟(1562—1633)主編,李天經(1579—1659)續成,從崇禎二年到七年(公元2023年到2023年)前後共用五年時間完成。它從多方面引進了歐洲古典天文學知識,內容包括天文學基本理論,三角學,幾何學,天文儀器,日月和五大行星的運動、交食,全天星圖,中西單位換算等,共四十六種,一百三十七卷,採用第谷(1546—1601)的太陽系結構系統,計算方法中翻譯了哥白尼(1473—1543)《天體執行論》中的許多章節,還有克卜勒(1571—1630)《論火星的運動》一書中的材料,曆法計算中不用中國傳統的代數學方法而改成幾何學方法,這是中國天文學史和曆法史上乙個重要的轉折。中國古代天文學體系開始向近代天文學轉變。

明末未能根據《崇禎曆書》來編算民用曆書,清代開始使用根據《崇禎曆書》編算的曆書——《時憲曆》,直到清末。在《四庫全書》中有一百卷本的《西洋新法算書》是傳教士湯若望(1591—1666)根據《崇禎曆書》刪改而成的。

天文星佔著作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星占術曾超過它獨有的作用。正是因為星占術的需要,古代許多星占家大量觀測記錄天空現象,編寫星象著作,其中包括許多天文知識。所以中國古代不少天文著作都同星占術結合在一起。

《石氏星經》是現在見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佔著作,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魏國石申所著。書的原名叫《天文》,內容涉及太陽、月亮、行星、交食、恆星、古代天文名詞、宇宙概念等多方面,尤其是恆星部分價值更高。①

《五星佔》是202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乙份帛書,專講五大行星運動和一些天文知識,共有九部分,八千字。書大約寫於漢文帝前元年間(西元前179年到西元前164年),書中對五大行星運動有詳細的描述,成為後代曆法中「步五星」工作的先驅。書中對金星、土星的會合週期定得比較準確,對秦始皇元年(西元前246年)到漢文帝前元三年(西元前177年)七十年間木、土、金三星的動態有逐年的記載,這是研究古代行星問題的乙份重要資料,受到了中外學者的廣泛注意。

漢代還有兩本重要的天文著作應該提到,這就是《天官書》和《周髀算經》。《天官書》是《史記》中的一篇,西元前一世紀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著,可算是當時有關天文知識的總結。

尤其是恆星部分記錄了當時所認識到的全天恆星,共九十多組名稱,五百多顆星,是關於全天恆星的最早一篇完整文獻。後來許多恆星的命名都受它影響。《天官書》內容除恆星外,還有行星、分野、日月占候、奇異天象、雲氣、歲星紀年、天象記錄和占驗等,是研究秦漢天文學乃至先秦天文學的一篇權威性文獻。

《史記·天官書》開創了後代史書中撰寫天文志的傳統。《二十四史》中有十幾篇天文志,為研究中國天文學史提供了系統全面的資料。其中李淳風(602—670)所撰《晉書·天文志》,內容豐富全面,已被翻譯成英文,在巴黎出版。

《周髀算經》,成書於西漢後期西元前一世紀,作者不可考,是《算經十書》中的一部,名曰算書,實際上主要是一部天文學著作。書有上下兩卷,重點講述當時的一種宇宙結構學說——蓋天說,詳細闡述蓋天說計算天地結構、太陽視軌道大小、周天里數、北極璇璣的方法,還有圓形蓋天式星圖的製作等等,是有關蓋天說的一本系統詳盡的典籍。

《步天歌》是一本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恆星名稱、數目、位置的天文學著作,相傳是唐代王希明撰,丹元子是他的號,所以有時也稱《丹元子步天歌》①。詩文七字一句,有韻,把全天恆星按三垣二十八宿的分割槽法編在詩句中,讀著詩句就好像漫步在點點繁星之間。「句中有圖,言下見象」,便於辨認和記憶全天恆星,是古人學習天文學的必讀書。

在宋代重修的《靈台秘苑》一書中又把步天歌配上星圖,星空景象更加清晰明了。

《靈台秘苑》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據《隋書·經籍志》載,共有一百二十卷,現在見到的只有二十卷,北宋王安禮等人重修。書中有三百四十五顆恆星的赤道座標值,是我國現存第二份星表,它的觀測年代是北宋仁宗皇佑年間(公元2023年到2023年),這對研究宋代的恆星觀測很有幫助。

《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卷,唐代瞿曇悉達撰,成書於唐玄宗開元六年到十四年(公元718年到726年),所以又稱《大唐開元占經》。唐以後失傳,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公元2023年),安徽歙縣人程明善在古佛像腹中偶然發現,始得再次流傳至今。它是一本唐以前天文星佔著作大全,把當時能見到的古代七十多種天文星佔書按內容分別摘錄編撰,內容涉及天文星象、氣候、奇異現象等各方面。

天文方面有名詞解釋,宇宙理論,日月行星運動,二十八宿距度,甘德、石申、巫咸三家對全天恆星名稱、星數、位置的描述和占驗,包括有石氏的恆星星表。此外還有當時使用的《麟德歷》、作者翻譯的印度《九執歷》和其他十六種古代著名曆法的基本資料。這一著作為我們提供了唐代以前天文學史的重要資料。

由於《開元占經》的輯錄,許多古代失傳了的天文星佔著作的內容得以儲存下來,就憑這一點,《開元占經》也是一本極有價值的書。

唐代另一本天文星佔著作《乙巳佔》是李淳風所著,也摘編了許多現已失傳的古代星佔著作的片斷,包括天文、氣象、星佔,內容也很廣泛。明代還有一本《觀象玩佔》,作者不可考,也是天文星佔書中一本有價值的著作。

天文星佔著作有一些迷信的成分夾雜在中間,作為糟粕固然應當揚棄,但透過大量的天文現象和奇異天象的記載,使我們可以了解歷史上許多有價值的天文事件,如新星超新星的爆發,彗星的出現和**,流星雨的變遷,變星的光變,日食景象,黑子日珥日冕在歷史年代中的變化,行星運動,地月繫的變遷等,這對現代天文學的理論研究有很大的價值。在《二十四史》天文志和其他天文星佔書中保留了大量古代天象記錄,為現代天文學研究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古代資訊,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非常珍視它,由於這些古代資料的現代利用而形成了一門新的天文學分支——歷史天文學。這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現在特別受到全世界科學界重視的原因之一。

求一些中國古代關於星象學的書籍,求中國古代天文學書籍

開元占經 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天文學明著。本書的全名是 大唐開元占經 作者是瞿曇悉達,成書時間約在718 726年之間。唐朝以後,開元占經 一度失傳,所幸在明末又被人發現,才得以流傳。本書共120卷,儲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 曆法資料和緯書,還介紹了16種曆法有關紀年 章率等基本資料。在書中,各種物異和...

中國古代地方官學,中國古代地方官學的介紹

中國古代地方官學 又稱鄉學,學宮。指中國古代社會歷代官府,按照地方行政區劃,在地方所辦的學校。地方官學的設立,或由國家制定出地方官學制度,或由地方官吏重視教育在其治所設定學校學校經費皆 於官府。封建王朝的地方官學及其 官學,共同構成中國古代社會最主要的官學教育制度中國古代地方官學,早在西周時期就有 ...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困難,我學中國古代文學史,但是學的太亂,有沒有一種系統的中國古代文學輔導書,讓我我拿來背誦??

資料太多,不容易記住,而且要花很多時間。朝代又五花八門的,記住時又混淆,所以必須有很大的耐心才能認真去學,當中你要確定你的目標和時間,劃定乙個計畫有規律地學。有很多為解之謎,至今沒有定論。學派很多,加上閱歷的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我學中國古代文學史,但是學的太亂,有沒有一種系統的中國古代文學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