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沉夜孤星
最好吃最喜歡吃的一定要留在最後吃!小時候吃肯德基跟過節似的,每次吃漢堡一定先把麵包吃掉,留下裹滿沙拉的雞肉好好享用我家那邊愛吃燴菜,豬肉粉條土豆豆角一鍋亂燉,我小時候真的超愛粉條,賊煩土豆,每次把土豆挑的乾乾淨淨剩下粉條一碗幹掉啃羊骨頭先把肉啃完,攢著骨髓一起用筷子捅著吃直到後來去別人家吃飯大家以為我先吃完的一定因為愛吃,於是不停地給我夾~直到有了我表弟我好不容易捅出了骨髓他喊聲姐姐然後張著嘴啊~從此以後我喜歡吃的一定迅速吃完,然後就可以搶別人碗裡的了<>
2樓:紀天亦
從來不吃肥肉,但是吃葷油。小時候,我姥姥帶我,我爸當時在罐頭廠上班,總往回帶一些邊角料,其中就有很多肥肉。我姥姥餵我飯的時候,就總是用肥肉葷油拌熱公尺飯,因為香嘛。
但是長期這麼吃肥肉,就吃傷了,東北話叫吃「穎」著了,也不知道這個ying字怎麼寫。打那以後,肥肉就是我的惡夢,一吃就吐,噁心得不行。不只是不能吃,用肥肉炒的青菜我也不吃,因為菜跟肥肉碰著了。
但是葷油醬油拌飯我卻非常愛吃。後來發展得越來越厲害。上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們都不吃肥肉(但是並沒達到我這種噁心嘔吐的程度),然後把肥肉片往桌膛裡面扔。
我們當時還要換座位,所以每一次換位的時候,我都要強忍著噁心,用紙墊著手把肥肉拿出來扔掉。但是隻要手稍微用力一點,感受到了肥肉的質感,就會立刻吐。嚴重的時候,我甚至一想到肥肉就會吐,看見更是會吐。
我們小朋友當時總愛打鬧玩,分成兩隊,用蘋果核、紙團等垃圾當成子彈,打對方。但是有些小朋友,簡直是喪心病狂,居然用肥肉當子彈!媽賣批!
這些肥肉**,只要一扔到我身上,哪怕只是碰一下衣角,我也會立即吐出來,半天緩不過勁來。二十多年過去了,我現在比以前好很多了。用肥肉炒的青菜也可以吃,但是要把肥肉挑出去。
五花三層的肉,我只吃瘦肉,把肥肉咬下來吐掉。但是吃火鍋的時候,稍微有點肥的小肥羊,我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能仔細辨別,只能沾好了醬之後藉著醬的重味掩蓋一口吞掉。所以,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怎麼吃過紅燒肉、梅菜扣肉、荷葉粉蒸肉、獅子頭等需要肥瘦相間的肉類食材所做的菜,看來是錯過了不少。
可是我也沒有辦法,童年的陰影實在是隻能控制,而不能消除。我想這可能還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我是吃動物內臟的,大腸我就特別愛吃,肝脾百葉都可以。唉,很想嚐嚐梅菜扣肉啊!
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才是真正的健康飲食?
3樓:成都博潤白癜風研究院
健康飲食: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食物的營養高低越來越受重視,但大部分人關心的往往是某種單一的食物有什麼營養,而忽略了吃飯方式是否健康。以下總結幾種健康的飲食習慣。
1、雜食。雜食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是獲得各種營養素的保證。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2、慢食。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有多重效應:健腦、**、美容、防癌。
3、素食。原意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消化系統結構所決定的進食原型。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4、早食。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十餘種疾病。
5、淡食。包括少鹽、少油、少糖等內容。乙個「淡」字可解。
6、冷食。吃溫度過高的食物,對食道健康有害。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7、鮮食。絕大多數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8、潔食。乾淨」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以及無汙染物。
9、生食。並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適合生食的儘量生食」。
10、定食。
定時定量進食,久之形成動力定型,這是人體生物鐘的要求。
11、小食。
21世紀進餐制以日進五餐或六餐為宜,三頓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點、下午16點及20點左右)稱為「小食」,具多重功效。它與平時所說的零食有別,後者無定時定量的概念,導致與正餐的矛盾。
12、少食。
少食就是一種自然辟穀狀態,當身體不想飲食時,就不食。即使食也應該是少食,如一天不食、三天不食、五天不食、七天不食、甚至於半月至幾月不食就是自然辟穀了。
4樓:睿爸育兒記
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才是正確的飲食習慣呢?#星知計劃#
5樓:兒童動漫俱樂部
23海爾兄弟小知識: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才是最健康的?
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是什麼,哪些不良飲食習慣危害健康
以下不良飲食習慣危害健康 1,不吃早餐 早餐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不吃早餐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以下影響 1.熱能不夠,直接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2.導致人體需要的平衡膳食得不到滿足。2,午餐湊合 午餐在三餐的飲食分配比例上佔到40 午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對人體一天中體力和腦力的能量補充起承上...
傣族的飲食習慣,傣族有什麼飲食習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公尺和糯公尺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公尺,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公尺。通常是現舂 ch ng 現吃,民間認為 粳公尺和糯公尺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公尺,習慣用手捏飯吃。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公尺飯,隨帶...
特發性震顫的飲食習慣是什麼,特發性震顫有什麼飲食習慣嗎?
特發性震顫患者應該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因為一天的飲食中食物應多種多樣,包含穀類 蔬菜瓜果類 奶類或豆類 肉類等。多樣化食物能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的需要,也使飲食本身富於樂趣。在輕鬆的環境和氣氛中愉快進餐。飲食中注意脂肪的攝入量,盡量不吃肥肉 葷油和動物內臟。在飲食上主要是注意補充蛋白質,和大量b族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