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之亂政的翻譯謂之亂政的翻譯是什麼

2025-07-13 02:35:15 字數 1588 閱讀 8792

治亂者何獨不然翻譯是什麼?

1樓:阿肆聊生活

治理天下混亂何嘗不是這樣?

墨子》原文及翻譯:

原文】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

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譯文】聖人以治理天下做為事業,必須知道混亂從何處產生,才能治理它;不知道混亂從何產生,就不能治理它。比如醫生替人醫治疾病,必須知道疾病從何而生,才能醫治;不知道疾病從何而生,就不能醫治。治理天下混亂何嘗不是這樣?

必須知道混亂從何處產生,才能治理;不知道混亂從何處產生,則不能治理。

墨子簡介。墨子(西元前476或480年—西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

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

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

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

影響很大,與儒家。

並稱「顯學」。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的翻譯

2樓:人人哦哦哦課

意思是國家用所謂善良的人來統治,國家就一定會以生動亂直至被削弱;國家用提倡改革的人來統治,就一定會治理好,一直到強大。原文出自於先秦商鞅的《商君書·去強》。

原文:國有禮、有樂、有《詩》、有《書》、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辯。國有十者,上無使戰,必削至亡;國無十者,上有使戰,必興至王。

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凳搏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

國,用《詩》、《書》、禮、樂、孝、弟、善、修治者,敵至,必削國;不至,必貧國。不用八者治,敵不敢至;雖至,必卻;興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國好力,曰以難攻;國好言,曰以易攻。

國以難攻者,起一得十;國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白話譯文:國家有《禮》、《樂》、《詩》、《書》、慈善、修養、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廉潔、智慧這十種東西,國君又不讓民眾去打仗,國家就一定會削弱,甚至滅亡。國家如果沒有這十種東西,君主就是讓民眾去打仗,國家也一定會興旺,甚至稱王天下。

國家用所謂善良的人來統治,國家就一定會以生動亂直至被削弱;國家用提倡改革的人來統治,就一定會治理好,一直到強大。國家採有用《禮》、《樂》、《詩》、《書》、慈善、修養等儒家思想來治理,敵人來了,國家一定被削弱;敵人不來入侵,國家也一定會窮。不採用這八種儒家思想治理國家,敵人就不敢來入侵,即使來也會被打退。

如果發兵去討伐別的國家,就一定能奪取土地,奪取了土地還能夠佔有它;如果按兵不動,不去攻打別國,就一定會富足,國家喜歡實力,談到攻伐就會謹慎。國家喜歡空談,談到攻伐就會輕妄。國家用慎重的態度去攻打別國,用一分力氣得到十倍的收穫;國家用輕妄的態度攻打別國,出十分的力氣,能喪失百倍的利益。

誰能說說七國之亂,是誰平定七國之亂的?

當時的太尉周亞夫,迂迴敵後,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 七國之亂是說的那七個國家?七國之亂,參與叛亂的七國的國王是吳王濞 楚王戊 趙王遂 濟南王闢光 淄川王賢 膠西王印 膠東王雄渠。吳王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劉濞蓄謀叛亂為時已久。這場變亂導火線是,漢景帝三年 西元前154年 景帝和晁錯認為吳王劉濞有罪,欲削他...

王政君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王政君在年輕時候談戀愛談乙個死乙個,最後王政君他爸王禁找了個算卦的給閨女算了一卦,算卦的說王政君是貴不可信,以後是要幹大事的,之後就被王禁一心打造之後送進皇宮做了家人子。王政君姓名 中文名稱 王政君 又名 新室文母皇太后 性別 女 所屬年代 漢代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前70 13 相關人物 王鳳 王...

初中的政 史 地 生到底是先練習還是先背知識點?為什麼呢?

先背知識點。如果對於基本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然後去做一些練習題,會擾亂對知識點的認識。肯定是先背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是文科的東西,一定要先背。當然事先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去熟悉記憶知識點,這樣是比較快的,歷史的話最好我們禪遊先腔游去聽一些這方面的故事,然後再根據課本上的知識這樣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