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南柯一夢
莊子。《莊子寓言》是《莊子》這本書的一部分內容。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著有《莊子》一書。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迅帶淨無為的思想,對中國後世哲學藝術、宗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莊子》又叫做《華南經》,是道家經典之一,分為內、外、雜篇三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現留存三十二篇。
這本書以寓言、重言、厄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自由主義的哲學思想世或。他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畝返蘆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2樓:居家能手小晴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望洋興嘆》、《莊周夢蝶》、《庖丁解牛》、《鵬程萬里》、《井底之蛙》、《魯侯養鳥》、《老漢粘蟬》等等。莊子的代表作品為《莊子》,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大。
莊子的寓言有什麼特點
3樓:血色黃昏的黃昏
「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
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
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
莊子關於「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提出,是在《莊子》雜篇《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符合自然變化無常的規律)。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是指:「卮言」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其規則是:
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
莊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種論式理論,在《莊子》諸篇中可以得到證明。如《逍遙遊》篇的「寓言」與「重言」以及「卮言」論式。此篇描述了北冥之魚、蟬、斑鳩、湯與棘對話、一官、宋榮子、列子、「堯讓天下於許由」、「肩吾問於連叔」、惠施與莊子對話等。
在莊子看來,這些均為合於自然規律的言說,依此言說來論證「逍遙遊」(無己、無功、無名)。當然,還應當看到,莊子的「卮言」論式是置於其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之中的。
在《人間世》篇中「寓言」、「重言」、「卮言」論式的應用也得到了證實。
總之,「卮言」論式是一種敘述的方法,構成中國傳統思想最基本的論說方式,儒家、墨家莫不如此。例如,《論語·先進》中記載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故事,通過敘述的方式論證了孔子的政治哲學思想。(《墨子·非命上》)就是:
立言的宗旨和價值歸宿,應該是看所立之言是否有利於「聖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實」、「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即可看出中國傳統思想論證的特徵:中國傳統思想的論證是描述性的(與西方思想的分析性論證不同),離不開具體內容的論證(不是抽象的形式論證),離不開不同學派主張的論證(不是零主體的論證)。
寓言故事怎麼寫,寓言故事該怎麼寫?
乙隻狗很喜歡管閒事。按照主人的分工,貓負責捉老鼠,狗負責看門,但是,愛管閒事的狗卻不管份內事份外事,只要見到老鼠,他非要撲上去抓住不可。愛管閒事的狗的這種行為,不僅惹得狗們議論紛紛,而且,連貓們也很有意見。狗們說 狗的任務是看門。他跑去捉老鼠,不是為了沽名釣譽,就是為了譁眾取寵!貓們說 他這樣做純粹...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寫,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寫3個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 畫蛇添足 與虎謀皮 杯弓蛇影 涸轍之鮒 井底之蛙 望洋興嘆 刻舟求劍,守株待兔,買櫝還珠。謝謝採納!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三個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三個 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成語解釋 1 揠苗助長 拼音 y mi o zh zh ng 釋義 比喻為急於求成,反而壞了...
寫左右的寓言故事,200字左右的寓言故事。
每當朝霞與晨露交相輝映之時,鴨群留下乙隻只白淨的鴨蛋,親親熱熱地互道早安,然後一搖一擺地走出鴨舍,撲通撲通跳到河中嬉戲 每當夕陽與晚霞開始吻別的時候,鴨子們歡歡喜喜結伴歸來,互相點頭問好,和和睦睦,客客氣氣,與爭強好鬥的雞群形成強烈的反差。大公雞一連觀察了好多天,覺得鴨子這個群體十分可愛,有許多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