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孫權不殺關羽,作為東吳軍師你會如何獻計使利益最大化?

2025-06-14 15:40:07 字數 4862 閱讀 4697

1樓:容信四

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魏國七軍,斬先鋒龐德,俘援軍大帥于禁,華夏震動之時,如孫權有戰略眼光,應趁勢從合肥起兵直取中原。同時成都劉備或孔明再提一旅之師,兵出祁山,則天下形勢可能發生大的變化,蜀、吳一口吞下魏不現實,但讓曹魏割一兩塊大肥肉,還是可能的!若如此,吳國的收益豈是奪回劉備所得的三分之一荊州所能比的,吳蜀相依為命、唇亡齒寒的生存局面會有大改觀!

吳蜀的鮮血凝成的友誼會增強!吳、蜀實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2樓:

荊州地理位置重要,控扼長江中下游地區,尤其江陵是建康之門戶。孫權無論是圖發展與曹魏逐鹿中原,或是自保鞏固江東基業拿回荊州尤其~江陵是時勢所然。我若是孫仲謀也要堅決拿下荊州地區,這可是孫吳的核心國家利益。

成攻襲取江陵等四郡,東吳的戰略意圖已實現,關羽巳困守麥城,應放他一馬使其回西川,不必殺之,已是既成事實關羽不死劉備也就預設不會與孫吳拼命,關羽被殺,劉備怒而伐吳,夷陵之戰又遭敗,差點賠光了老底,我若是仲謀必不殺雲長,放其歸川及可。

3樓:秦以松

我覺得,孫權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是把關羽軟禁在江東,不殺之,不辱之,但是你不能離開。江東雖小,但也不差關羽一口飯吃。至於關平,那就無所謂了,甚至可以放關平回去想劉備報個平安。

這樣一來,既不算放虎歸山,也沒有傷害關羽的性命。就算劉備心中氣不過,想要奪回荊州,那也要想乙個其他的理由。如果既不殺,又不軟禁,那其實就只能放關羽回益州了。

但這就相當於縱虎歸山了。關羽在東吳手上丟了荊州,又豈能善罷甘休?沒過多久,必然又會捲土重來,到時候必然又是一場血雨腥風。

所以在不殺關羽的基礎上,孫權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4樓:失憶草

孫權殺關羽,其實也不算是鼠目寸光,最多隻能算有點考慮不周,做事太激進了。其實孫權最開始是想招降關羽,讓關羽來對抗劉備、曹操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孫權也是乙個愛才的人物,多少年才能出這麼乙個關羽,就這麼殺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但這個時候就有人勸說孫權了。像關羽這樣的人物,既然不能為己所用,自然也不能放回去資敵,所以殺了本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但關羽畢竟不是一般武將。孫權在殺關羽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一系列後續發生的問題。比如說,劉備為弟報仇雪恨,順便奪回荊州,從而起大軍伐吳。

其實我覺得,孫權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是把關羽軟禁在江東,不殺之,不辱之,但是你不能離開。

5樓:內啡式

奪荊州是好棋,殺關羽是壞棋,以關羽性格,孫權縛還關羽,關羽恐怕羞愧難當多半自殺或者抑鬱而死,劉備這樣不好扯破臉皮就不會發生夷陵一戰,劉孫兩家都可以儲存力量對魏。另外劉備不會斬劉封,劉封會和關氏勾心鬥角,造成蜀方內亂,自然就揭制了蜀國發展,當然這只是猜測,歷史就是歷史孫權最後殺了關羽,發生了夷陵大戰,兩弱相爭,最後還是魏國得利。

6樓:饒語易

如果東吳不殺關羽,不偷襲荊州,就不會出現劉備帶軍去攻打東吳,也不會導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劉備也不會駕崩於白帝城。當然這些只是如果,假設的,歷史的事實就是東吳把關羽殺了。那如果關羽不被孫權所殺,並且去幫助蜀漢,會有什麼結果呢?

若真這樣,結果應該也該變不了多少的。首先,關羽不死,劉備就不會攻打東吳,也不會發生夷陵之戰的慘敗,劉備也不會駕崩,這樣蜀漢就不會因為夷陵之戰的慘敗而元氣大傷。同時在夷陵之戰中的,東吳雖然取勝,但還是有損失的,若沒有劉備征討之事,東吳同樣還是原來的樣子。

而在劉備征討東吳那時的三國局勢,是曹強而孫劉弱。孫劉若想鼎足三國,就只能聯合抗曹。

7樓:戰歌

沒有關羽被殺,那東吳和蜀漢之間還是一起抗曹的關係,只是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也改變不了多少。其次,劉備、孫權雖然能力強,但曹丕也不遑多讓,也不是易與之輩,在加上曹魏政權地處中原,地大物博,人才和人員也多,兵多將廣。而蜀漢所處的人地貧民少,孫權所佔的優勢只是長江之險。

所以就算關羽不死,孫劉之間的聯合,在短時間內只是抗曹,而不是滅曹。

8樓:羿悅安

如果孫權不偷襲南郡,不殺關羽,那麼蜀漢就會強盛很多了,東吳無論站在蜀漢還是曹魏的一邊,這隻能是「小兄弟」,矮人一頭。不過,東吳肯定要幫蜀漢,才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三國格局依然改變不了多少。原因就是曹魏的實力依然很強大,比如襄樊之戰的當時,孫權不偷襲反而幫忙的話,會改變格局嗎。

9樓:終綺煙

唯一的問題是,因為蜀漢的強盛,而且控制了長江上游(荊州),孫權就成了「小弟」了,遙想赤壁之戰,還要借地借糧的劉備,現在成了「大哥」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孫權政權有「先天不足」,因為東吳說到底只是一方軍閥,面對蜀漢還是曹魏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孫權才反覆無常,直到曹丕三路伐吳,才徹底和蜀漢合作。建立東吳的孫策,當年原本想趁著「官渡之戰」攻打曹操的後方,目的是為了迎接漢獻帝,取得政治上的優勢,並非打擊曹操。

所以,東吳既無「漢帝」在手(如曹魏),也無政治口號(如蜀漢),孫權只能圖強自立。關羽北伐時,孫權如果不偷襲荊州,取得江陵,最終將受制於蜀漢,淪為小弟,一旦三國局勢有變,恐怕先滅亡的是東吳了。

10樓:網友

從政治上來說,東吳偷襲了江陵,奪取蜀漢的荊州三郡,已經是和劉備撕破臉皮了,這是顯而易見的。從軍事上來說,這必然引起劉備大規模的軍事報復,這是避免不了的。從道義上說,孫權暗中投靠曹操,撕毀「湘水分界」的協議,這些都違背了信義。

那麼留下關羽,能改變以上三點的,哪一點的結果呢?恐怕都不能吧。這和孫權留下於禁,好吃好喝招待著,最後送回魏國,有根本的區別。

因為此時東吳投靠曹魏,而且於禁不是被孫權抓的,更重要的是于禁對孫權的威脅顯然沒有關羽大,私人之間更是沒有恩怨。關羽就不一樣了,拒守著長江上游,又根本沒把孫權放在眼裡,這讓孫權能有安全感。

11樓:小美

孫權哪怕不幫忙,只要不偷襲荊州,斷了關羽的後路,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三國局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蜀漢依然是赤壁之戰後最大的受益者,沒有荊州和夷陵之戰的損失,蜀漢可以兩路北伐,東吳從東線配合,曹魏的壓力就大了,有可能讓三國的格局持續更久,才能分出勝負。

為何孫權百般強調關羽殺不得,他為什麼這麼說?

12樓:和諧的墨白裡

因為關羽的英勇無敵,重情重義,打動了孫權,並且孫權有招為己用的想法,所以才會說殺不得!

13樓:羨慕不來

如果孫權讓呂蒙斬殺了關羽,那麼劉備必定會給關羽報仇,會揮師東吳,這樣對東吳不利,反而會給曹魏以可乘之機,歷史證明吧、劉備確實在關羽被呂蒙斬殺之後發動了夷陵之戰。

14樓:小張冰箱愛好者

因為關羽是漢中王劉備的弟弟,孫權只是為了奪荊州而不是想與劉備決一死戰,若殺了關羽,必會引來劉備的報復。

歷史上關羽被東吳生擒後,孫權為何一定要殺死關羽呢?

15樓:密探零零發

在三國時期,武將們各為其主,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使反反覆覆投降也很常見。歷史上關羽戰敗也曾被曹操生擒,曹操不僅沒有殺死關羽,而且還對其禮遇有加,最後關羽更是回到了劉備身邊。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生擒後,為何孫權一定要殺死關羽呢?

關羽這次被生擒之所以孫權一定要殺死他,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孫權對關羽不爽,早就想殺死。在大戰之前,關羽與劉備借荊州而不還,成為老賴,孫權對此很是不滿。

而後孫權派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被關羽以「虎女焉能嫁犬子」給怒懟了回去,孫權對於關羽的桀驁不馴和自以為是,很是生氣。這次關羽好不容易落到了他手裡,他豈能輕易放過呢?

綜上所述,關羽這次必須要死,留下來必將後患無窮,只有殺死關羽,才符合孫權的利益最大化。各位,你們說呢?

東吳和蜀漢是盟友,為何孫權堅持要殺關羽?

16樓:東南史官

蜀漢和東吳是戰略上的盟友,但是孫權不但攻破荊州,還殺了關羽。這直接導致了聯盟的破裂。孫權應該不是乙個意氣用事的人,為何他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首先,孫權本人是非常痛恨關羽的。孫權為了鞏固和蜀漢的友誼,曾向關羽提親。眾所周知,關羽非常的傲氣,他不但是沒有同意,還羞辱了孫權和他的女兒。

孫權當時雖然沒有發作,但想必他對關羽已經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了。再加上關羽非常的忠義,孫權知道他肯定不能為自己所用,所以在他抓到關羽後馬不停蹄就把他給殺死了。

其次,是否殺死關羽對局勢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很多人都覺得劉備之所以發動戰爭,是想要為關羽報仇。可實際上,為關羽報仇只是劉備找的理由罷了。

劉備和孫權爭的是荊州的地盤,只要他們兩個都不讓步,那麼這場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孫權沒有殺死關羽,劉備也能找到其他開戰的理由。

還有,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殺死關羽是最好的選擇。很多人都覺得蜀漢人才濟濟,可這不過是《三國演義》這本書給大家的誤導。蜀漢因為地盤小加上實力弱,人才儲備是遠遠不如東吳和曹魏的。

關羽作為蜀漢的名將,如果將他殺死,相當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蜀漢的實力。

至於殺關羽導致蜀漢和東吳的聯盟破裂,孫權不但不害怕,反倒是有些期待。孫權和曹魏爭了很多年,蜀漢趁著這個機會崛起。孫權當時已經沒有爭霸天下的心思了,他意識到東吳沒有辦法打倒曹魏,所以他選擇向曹家投誠。

但是蜀漢和東吳的盟友關係擺在這裡,所以曹魏始終提防著東吳,害怕他們在密謀一些東西。為了證明東吳和蜀漢已經沒有任何瓜葛了,所以東吳直接殺死了關羽。這雖然是斷絕了自己的後路,但同時這樣的行為也的確是爭取到了曹魏的友誼。

只可惜孫權沒有算到曹魏狼子野心,所以最後不得不委曲求全,再度和蜀漢聯合。相當於兜兜轉轉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不得不說,這件事真的是有些諷刺。

17樓:我遊戲特別

因為關羽比較傲氣,看不起人,而且關羽還侮辱孫權,說他的兒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兒,甚至罵孫權是狗。

18樓:塵一書

孫權本不想殺關羽,只是呂蒙堅持要殺關羽,因為他認為襲取荊州後,同盟早已破滅,關羽絕對不會為東吳所用,所以消滅勁敵對東吳更有利。

19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因為孫權認為關羽威脅比較大,當時東吳和蜀漢已經撕破臉,沒有必要維持和平,所以殺了關羽。

關羽的女兒是誰,能讓孫權向關羽提親時被懟虎女安能嫁犬子?

關羽的女兒叫關鳳,關羽拒絕孫權兒子提親並不是說他女兒有多厲害,只是關羽一向高傲,一直都看不起孫權,所以才會做出這種行為說出這種話。關銀屏。關羽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並且非常賢惠,當時關羽認為孫權的兒子配不上自己女兒。關羽的女兒是關銀屏,常年跟隨在關羽的身邊征戰四方,所以關羽認為孫權的兒子配不上自己女兒...

關羽拒絕孫權的提親是對還是錯?

錯的,因為從當時的大體環境來說,他們通過聯姻可以更好的結盟來對抗曹操,有利於他們雙發的發展。關羽拒絕孫權的提親,我認為是錯的,如果關羽答應了孫權,那麼孫劉兩家結盟就會更加牢靠,蜀國會更加有機會爭奪天下。是對,因為我覺得別人也不能強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吳大帝孫權為兒子向關羽提親時為什麼被關羽拒絕了?三...

拒絕與孫權聯姻的關羽,是不是根本看不起孫權呢?

關羽是我們熟知的漢末三國人物,他忠義兩全被人們奉為神明。然而關羽卻在性格上有嚴重的缺陷,那就是他為人孤傲不易與人相處。其中乙個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關羽拒絕將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三國志 蜀書 關羽傳 記載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這裡說的是孫權曾派使者前去找關羽商量婚事 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