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酷愛美食的小橘
因為當時陸遜威望過重,深得民心,肯定會引起孫權的猜忌和懷疑,這或是誘發陸遜被孫權逼死的原因之一。
2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功高震主了,他就是戰績太顯赫,而且經常不聽孫權的命令,有種以下犯上的意思了,孫權才要逼死他。
3樓:社會生活家
因為陸遜擅自干涉自己立儲的事情,這對於孫權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當年孫權若不殺關羽,而是送回給劉備,雙方還會有一戰嗎?
4樓:小葉體壇
據《三國志·吳主傳》載:「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
羽偽降如猛,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三國志·潘璋傳》亦稱:「(潘)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由此可見,關羽父子的確是被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所抓獲的。
至於說到關羽為何會失敗,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關羽驕橫的性格密不可分。如果關羽在荊州能夠與東吳和平共處,這場悲劇或許就能夠避免。令人遺憾的是,關羽不但沒有吸取數年前喪失荊州三郡的教訓,反倒喪失了對東吳集團的防備,傾巢而出攻擊襄陽、樊城,導致被呂蒙白衣渡江,不但造成荊州大本營被奪,最終自己也丟了性命。
不少讀者在回顧這吵橡手段歷史之餘,也提出了乙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孫權不殺關羽,將他放回蜀漢,劉備還會發動夷陵之戰嗎?答案是肯定的。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荊州是劉備集團的重要戰略支點。自從劉備「三顧茅廬」後,就一直將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公升嫌,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作為整體戰略。
失去了荊州,就意味著這一戰略的破產。因此,劉備必然會不惜代價奪回荊州。二人從後來夷陵之戰的過程來看,劉備的目的非常明確,並未為了消滅東吳,而僅僅是奪回荊州。
因此,即便關羽不是,劉備依然會出兵進攻荊州。
其次,即便孫權不殺關羽,讓關羽回到劉備身邊,關羽也一定會極力推動劉備出兵東征,奪回荊州。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推斷,從上面引用的《三國志·吳主傳》及《三國志·吳範傳》中都能找到依據。前者的記載中提到:
羽偽降。」後者的記載中亦稱:「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
以關羽心高氣傲的性格,竟然會在此時向孫權投降,這就很能說明問題。關羽的目的只有乙個,不惜丟了臉面,也要突圍出去,為的只有兩個字:復仇。
5樓:三棵樹
我覺得會有一戰,畢竟是孫權犯錯在先,偷襲了荊則絕賀州,背信棄義,劉備是乙個重情義孫派的人,所巨集森以兩者肯定會有一戰。
6樓:愛貓咪的葉子
我認為會,因為雙方都想要滅掉對方,完成大一統,所以他們雙方最終一定會發生戰爭。
7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會,只要荊州丟失了,劉備就會發動夷陵之戰,因為他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本就不是為關羽報仇。
8樓:勝利村寧
雙方仍然會有一戰的,因為劉備他也是非常有野心的,這一戰關羽只是乙個導火索,並不是關鍵。
關羽被殺後,劉備討伐孫權為關羽報仇,為何諸葛亮要阻止?
9樓:小九七
諸葛亮認為蜀漢真正的敵人是曹魏,應該積蓄力量用來北伐,不應該和孫權開戰,平白給了曹魏修生養息的時間。
10樓:大明山的臭蟲
吳蜀兩國只有聯合起來才有機會扳倒曹魏,如果內訌,大打出手就會元氣大傷,讓曹魏佔便宜。
11樓:淮陽小子
因為當時蜀國討伐吳國,不利於孫劉聯盟的發展,而且不利於北伐曹魏,和隆中對的戰略背道而馳。
先襲關羽,再破劉備,東吳護國名將,為何結局是被孫權逼死呢?
東吳名將陸遜的死因也是歷史的必然,一則他當時名望很高,孫權不滿他功高蓋主。最不該的是陸遜參與了太子之爭,孫權在太子人選上舉棋不定,兩個兒子暗地裡爭鬥,把陸遜給牽扯進去了,孫權以此處死了很多人,雖沒有外死陸遜,但經常辱罵他,直至把他逼得自禁。因為陸遜和孫權之間有血海深仇,雖然陸遜能力非常強,可是生活在...
先再然後最後,用先然後再最後造句
包餃子,先摘菜,再拌餡,然後和面,最後扦面皮包餃子。用 先 然後 再 最後 造句 1 早上,我先穿衣,再刷牙,然後再洗臉,最後再吃早飯。2 我回家後,先吃飯,再做作業,然後複習,最後洗漱睡覺。3 做香蕉奶昔很簡單,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機中,把它們打碎後,再加入牛奶攪拌,最後用碗盛出來,香蕉奶昔就...
先化簡,再求值
x 1 2y 2 x 1 2y 2 2x 2 1 2y 2 其中x 3,y 4 x 1 2y 2 x 1 2y 2 2x 2 1 2y 2 x 2 xy 1 4y 2 x 2 xy 1 4y 2 2x 2 1 2y 2 2x 2 1 2y 2 2x 2 1 2y 2 4x 4 1 4y 4 當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