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中,《不食周栗》和《箕子遠走》講述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2025-06-08 12:40:12 字數 1244 閱讀 5533

1樓:菜苗教育

前棗春敏者是殷朝的伯夷和叔齊,不吃周朝凳枝的糧食,最後就餓死了。後者是箕子離開商紂王,去了朝鮮。這兩個故事都是說人們為了堅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勇於和君森胡主對抗。

不食周粟的典故是怎麼來的,你怎麼看待這種做法?

2樓:有常

這個典故來自於《史記》,是指伯夷和叔齊在周朝滅亡後不肯吃周朝的公尺,我認為這個做法是忠心的體現,因為作為前朝的人,不肯屈就於後朝,是很忠心的。

3樓:我是來自南國的

商朝時,某小國的兩個宗室子弟伯夷和叔齊聽聞周文王仁義,特來投奔。後來,文王去世,武王伐紂,伯夷和書齊認為這是很殘忍的事情,誓死不食周粟,最終餓死。這種做法,充分體現了深愛百姓、愛好和平的仁德,值得提倡。

4樓:養生是健康的活著

不食周粟的典故來自於殷商時期的伯夷與叔齊,他們亡國後寧死也不吃周國的糧食。我覺得他們的不畏強權、寧死不屈的精神,實在是太偉大了!

5樓:阿童木的啊

不食周粟是伯夷,叔齊在商朝滅亡後,不吃周粟而來的。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看出來堅定的意志和不甘屈辱的決心。但是卻不懂得變通,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6樓:虎說財稅

伯夷與叔齊為了表達對於殷商的忠心,在周朝建立後寧願餓死也不吃周朝的糧食。我不贊成這樣的「不食周粟」的觀點。我們雖然要有忠心,但是不能愚忠。

7樓:六月從心

這個典故和」不為五斗公尺折腰」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具體的時代背景不一樣,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做法,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種氣節。我覺得不一定所有人都認同。但是秉持自己的價值觀就好。

8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我覺得這種做法是非常有骨氣的,他們寧死也不屈服於別人,不會接受別人給的小恩小惠。

9樓:稚尤子

這是一種文化認同,商人和周人從當時的角度來看,完全就是兩個民族,無法忍受自己的領域,被其他的族人所統治,也無法接受自己的文化被吞沒。

10樓:劉心安兒

不食周粟的典故說的是伯夷與叔齊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我覺得這種做法很棒,他們的這種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還值得我們學習。

不食周粟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11樓:柏晗愛分享

商朝滅亡之後,叔齊和伯夷逃到了深山裡面,依靠採集野菜來生活。

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有哪些,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

說到 秦文化 必須認識,其意義是多重疊合的。它本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區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 範圍大致上是今中國西北部的陝西 甘肅一帶。它為秦人 秦族 所有,存在於西部的諸侯國秦國的領地內。它又有乙個很長的發展歷史,經過許多世紀,達到頂峰,有乙個極短的歷史時期內成為以政治統一為背景的全國性的...

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是在什麼時候,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同學,你好!你問的比較含糊,我找了幾項資料整合了一下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 1.一般認為有文字的中國歷史從晚商開始。而且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就是說在此之前文字肯定存在了很長時間,應該有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夏代以前的一些遺存中發現很很多疑似象形文本的符號,但是一直以來還沒有得到解讀,並且中國人...

中國歷史上誰和拿破崙最相似,中國歷史上誰做過總督

自然是袁世凱,當年上過美國時代週刊,評價就是中國的華盛頓 拿破崙。中年功勞無雙,如不是復辟帝制,必然成為永載史冊的英雄。拿破崙不也是復辟帝制後,一路走下坡路的嗎。中國歷史上誰做過總督 葉名琛,湖北漢陽人。進士出身,1852年由廣東巡撫公升任兩廣總督。是個昏庸虛驕的封建官僚。1856年 亞羅號事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