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大學的「內卷」現象?

2025-06-05 02:40:20 字數 5236 閱讀 1798

1樓:馬志欽

大學內卷確實挺嚴重的,就拿我自己來說,剛上大一的時候,大家就都開始捲了,準備四級,整理筆記,自學機能……各種卷,大家都還沒走出指消高三留下的後遺症。不過,大家卷不是沒道理,不是說就想證明我比你厲害,而是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大家節奏都很快,本來你已經很好了,但聽說別人又會這個會那個的,我們很害怕,怕自己落後了,怕找不到工作,甚至一些寒門學子因為自己的家庭條件,就更努力,看到一些所謂「罵醒」的**,就感覺是在說自己,所以更拼命,這種狀態是好的。但當大家都在卷的時候,我們陷入了乙個比較焦慮的環境,每天都在想著怎麼超過別人,甚至不惜把同學舍友當做對手,敵人,這樣,我們不斷陷入內卷的深淵。

其實,如果能積極地看待大學學習生活,內卷並不可怕,首先,我們剛經歷了高三的洗禮,大多數人都是想放慢腳步的,所以在大一的時候慢下來,去看看以前因為學習文化課而沒有看的書,去操場跑跑步,打打球,去遛彎,去散步,去看看校園的美好風景。適應了大學生活後,我們要一步步找準節奏,找到大學的學習節奏和方法,適應它,改變固有思維觀念,一點點地養成各種習慣,我們不必再「集約」化地進行緊張的學習,考試,我們要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去開闊眼界和思維,去找找自己想要什麼。首巨集平時好好上課,下課抽點時間複習,安排好時間,把握好節奏,到該衝刺的時候努力學,稍稍經歷一下短「高三」,但並不是讓你「突擊」,因為這樣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而走到社會上是要我們用乙個知識體系解決問題的。

平時多和室友一起去走走,參加各種活動,把凝聚力搞起來,建立可靠的友誼,不讓內卷破壞了情感。

內卷本質上是一種焦慮,唯有認清其真實面目方可不再懼怕,所以,陽光一些,大度一些,學是要唯芹知學的,因為學習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停止,但不要讓內卷毀了我們的生活,毀了我們的友情。

2樓:羽陽

在大學生群體中「內卷」這個詞廣為流傳,面對更激烈的競爭,我們無形中面臨的壓力也更大,不僅是外界的也是內在的。消物彎有更好學校的壓力也有同學校的競爭。對於此現象,只有更加努力才更有優勢,更有競爭力,因此出現了內卷形象。

從早晨五點亮起的燈光到凌晨兩點還在亮著的電腦,從廁所到食堂,哪怕上著螞圓體育課也會偷偷帶本書,「內卷」如此重哉。要想成功就要捲到最後,卷者為王。

內卷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階模式的現象。這個詞最早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的《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後被黃宗智引入到中文中,意為:在有限的土地中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來獲得總產量增長的方式,即邊際效益遞減。

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工作或考試的非理性的內部競爭、內部消耗或停滯不前」。

內卷不僅僅是在大學也在社會,其實單純談競爭的話,它不是一件壞事。競爭在很多時候能夠激發人們的潛能和創造力,能夠使乙個行業快速發展。但是惡性競爭帶來的就是精拿悶力的損傷,其實得到的結果還是一樣。

大部分人內卷,成功的幾率也沒有變大多少,反而是自己傷神,結果都差不多。

陷入「內卷」不必焦慮不已,其陷入原因還是在於不能跳出自己的思維框架。大學生明明在學校裡更加努力,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技能,但對於「學習成果」的判斷仍然處於簡單的成績的提高、排名的提公升等,那固然是狹隘的。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大學生更應該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跳出「小圈」,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和自己做比較,避免不理性競爭。

這樣不僅能對自己的努力有乙個更加客觀的評價,而且能避免你做一些無用功。

你們如何看待大學的「內卷」現象?

3樓:網友

我認為對於大學生的「內卷」,應該分兩方面來看待,不能一概而論。第一祥首,我們不否定存在為了「卷」而「卷」,大學裡面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沒有自己的目標理想,只是因為看著周圍的同學卷而去被動地卷,這種同學往往沒有自己遠大的理想,卻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第二種是有著遠大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去努力奮鬥,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努力的「卷」。這兩類人的卷是絕對不相同的,帶來的意義也不相同。

第一類人的內卷實在是不可取的,每位大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確定的目標理想,並積極適當地內卷,內卷實際上是,因為資源不足而導致的嚴重競爭狀態橘宴差,大學生們應該適當緩解自己內心因為競爭帶來的某種壓力,堅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大學生內卷的原因:

2.目標不明確:陷入內卷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在努力也會緊跟優秀同學的步伐,卻沒有明確的目標與規劃。

大學生如何擺脫內卷?

1.擺正心態,挖掘潛力「內卷」時代的到來,使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對此,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自己的平庸和侷限,對於一些所設定的目標過高時,我們應該做出一定的調整,想想最壞的結果,放下執念,學會接受。

多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將其著力培養,結合社會的需求,做適合自己並對社會發展有幫助的事業。

2、專注當下,遮蔽他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根本沒必要焦慮的。那我們現在所感到的焦慮是從**來的呢? 是在一些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中帶來的。

實習焦慮」「畢業焦慮」「年齡焦慮」「容貌焦慮」「住房焦慮」…而且很多時候發出這些焦慮的人不是乙個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往往是來自於一些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財富的人――俗稱凡爾賽大師。

3、重視選擇在大環境裡,我們每個人的選擇有限,競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別人,而是為了激發自己的潛能。在競爭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以及不擅長什麼現在是全社會「內卷化」的浪潮無論是出於哪個階段的個人都是無法避免的,但「內卷」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知而不做出改變深陷在內卷化的焦慮之圓皮中,虛度了光陰。

正如張一鳴所說:「只有心態越平穩,才能紮根越牢才能夠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難企及的事情。

4樓:網友

確實禪咐純每個人的追求和標準不同,有些人只想要及格,有些人的目賀咐標是優秀,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走好自己的路,自己覺得滿意就行,無愧於心。大學有人努力,有人不努力,每個人要求不一樣,我覺得八十都算低分,可是對方覺得80很高了,明明不是乙個層次的,每次問你分,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我說乙個我覺得考的不好,他就來一句 哦我知道了 那就是考的很好。我真的好討厭這種,你明明知道我們不是乙個水平,你還要問我成績,對我來說考的低了你又覺得我凡爾賽。

我真不喜歡那樣非要問我分的,我都說了我給別人對分數,救命啊,這樣的行為很不好。

我們還不是大神的話,不能完全獨立的學習,還是在尋找學習的節簡返奏的時候,借鑑一下別人又何妨呢?我們也是想要變得更好,但是我們還需要向別人學習的時候我認為這麼做對自己沒壞處,至於你愛怎麼想,要覺得我別有用心,把它說是「內卷」我也沒法子,但實際上就是我不夠優秀。其實反過來,別人這麼問我我也會覺得很煩,但我會覺得煩反而是因為我不夠優秀,擔心別人會超越自己,對自己不自信才會覺得煩。

只有內心和外表足夠強大,「無所待」,活成自己,就不會有那麼多顧慮了。所以內卷的兩個群體都是因為太過於在乎對方,沒有專注自己,才會彼此內卷和嫉妒。

2天考四門專業課,剛剛結束 自己好好複習了 肯定能過 但是還想考高點 因為感覺好多人都是奔著滿分去的,所以還挺慌的 沒作弊自己認真備考 考多少我都認了。但是,好無語,我的乙個舍友她是那種很努力的,她天天都在努力學習,不上課就去去圖書館,但是我們宿舍的人從來沒有內涵或者陰陽過她,然後前兩天第二天就要考試了我們宿舍有人在複習(因為我們宿舍都不是那種比較努力的,就她是比較努力學習的)她沒學就說我們在卷她,沒學的時候也有同學覺得你在學,我和他們一起學,就考得最好,後面我說我沒學,他們覺得我在騙她們,真無語。

如何理解和麵對大學「內卷」這個說法呢?

5樓:ma河東

現如今,內卷現象越來越多,無論是社磨旁基會上,還是大學校園中,現在大學生用內捲來形容非理性的內部競爭,從而引申出來「累死自己,卷死別人」。對於普遍的內卷現象,我認為是有利也有弊的:

首先,有利的地方是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以往的情況是很多大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都會放鬆自己,大多數人認為大學就是用來放鬆的,只要不掛科就可以,因此,在大學校園裡你可以看見的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多數人做起了宅男宅女,蓬頭垢面,不吃飯,熬夜打遊戲甚至是翹課。但是自從內卷現象開始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害怕落後,擔心由於自己的不努力而落後於自己的同學。

其實,我認為有了內卷現象之後,可以更好的促進大學生進瞎謹步,眾所周知,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如果我們像之前那樣,自甘墮落的話,那等我們到了社會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在大學的時光完全是被浪費的,慢慢就會被社會淘汰,更不要提為社會發展做貢獻了。

當然,凡事有利就有弊。內卷啟亮其實是會影響同學之間的感情,同學不是對手,不是敵人,而是應該互相督促,互相進步的戰友關係,內卷就是偷偷揹著人學習,表面上說不學習,實際上背地裡學習,這樣往往會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如果在學習這件小事上,他都會騙你的話,更不要說其他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了。

面對內卷現象,該怎麼解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同學朋友之間溝通交流好,學習沒必要偷偷摸摸,大家一起學習既可以互相督促,也可以互相解決不會的問題。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要把內卷現象轉變為良性競爭。

大學裡為何會「內卷」?

6樓:玉兔不愛睡覺

一提到內卷往往會伴隨著痛苦,無力,焦慮等負面情緒,許多人會最終表現出一種面對時代大事的無可奈何。但是內卷也不一定都是壞處,它也有其正面的影響。所以身為大學生,我們應如何面對內卷呢?

一、持續學習。

內卷的形成在於面對稀缺資源時採取的極端的競爭手段,而極端的競爭手段則出自於我們能力的缺失之下,旦唯喊所以當務之急是提公升自身專業能力。我們要認清自我,瞭解自己的性格,氣質以及能力,給自己恰當的認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適合幹什麼,不適合幹什麼。在平時的專業學習中,應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聽好每一堂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另外考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證書,這也是職場的敲門磚。

二、創造資源。

內卷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組織內競爭方式。賽道不同,競爭維度不同,人生自然更加開闊,我們應涉獵更多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學科知識,進一步開拓知識視野和學科思模野維,為自己未來跨行業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三、平常心對待,保持積極心態。

四年大學時光轉瞬即逝,所以對大學生來說一定要珍惜當下大學生活,保持健康心態,不要一味的抱怨學習和生活,而是要踏踏實實學習和做事。此外除了要低頭看書,還要抬頭望路,職業生涯規劃是規劃人生的遠景,彩繪生命的藍圖,發揮自己的才能,才能寫出並且寫好人生的劇本。

未來的人生道路中,要樹立乙個什麼樣的職業目標決定了今後我們的努力方向,所以要確立乙個清晰的職業定位,確立生涯目標,並進行充足準備。

確實有很多人是為了卷而卷,但是大學裡的內卷不僅有壞的影響,也有好的一面。只要你利用好機會並抓住機會,就一定會很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大學裡面的內卷主要分為兩類,第一是沒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只是看大家都在卷,所以沒辦法才跟著卷,這是盲目的卷,是被動的卷,第二類則是自己有動力去卷,是自發的卷。而我們就要做第二種,我們要自己想去學而學,而不是因為與別人的攀比而去學。

面對這種內卷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感到焦慮,而是要改變固定的思維模式,從盲目的同質化和一體化競山蔽爭中走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走差異化,個性化的道路,要明白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乙個不一樣的我。

怎麼看待當代大學生普遍「內卷」的現象?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內卷現象?要善於去分析自己,不能只把自己定位在所有人都走的一條路上。退出內卷,接受競爭,保持自己的節奏,避免做無用功。我們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挑選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勇於創新。作為大學生,也不應該因為過分追求成績而忽略了別的方面,乙個人的實際能力並不是學習成績就能決定的,我們不...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無法理解的現象

為什麼我想打車的時候一輛車都打不到,不想打車的時候全是空車。心裡默念東西時的聲音不是我自己的,那是誰的。人們寧願相信外人也不願相信親人。寧願一輩子做個稀里糊塗的快樂傻子,也不願成為清醒雖然略帶痛苦的哲人。總是想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受了傷,卻永遠不肯好好的聽他人的解釋,一味的認為那是狡辯,即便那是最真誠的...

怎樣理解大學語文的課程功能,怎樣理解大學語文的課程功能

大學語文有必要上 但是上好上不好卻又是另外乙個問題 本來大學裡除了有些專業有中文課 其他專業尤其理工科專業是沒有這門課的 既然開這門課 就是要繼續提高大家的文學素養 陶冶情操 或者至少引導大家多讀些書 認準幾個字 大學裡好多人都在背英語四六級 沒有幾個揹我們母語的東西 說來也是漢語的一種悲哀 撇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