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淺墨草萱繪人生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全詩如下: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賀飢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詩意:
面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遠看天邊的樹林活像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麼時候你能載酒到這裡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
此詩圍繞清秋季節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寫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隨雁飛滅」。因薄暮時思念之「愁」和清秋之「興」無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見「歸村人」,而不見友人蹤影,所以要相邀重陽節攜酒登高而醉。
全詩用極洗練嚴謹的語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卜正薄暮景色,其中「禪弊返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二句歷來膾炙人口。
2樓:生活小助手豁達
親,你好,悶櫻逗很高興你的問題,出自唐代孟浩螞賣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沙行 一作:沙平)天邊樹若薺頌搏,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3樓:心情由己
作者是孟浩然。出自他的《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用了什麼寫法,表達方式
4樓:山雲西南
劉禹錫秋詞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運用了對比的表達方式。
自古逢秋悲寂寥」,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我言秋日勝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5樓:網友
自古逢秋悲聚餐,上面提到了杯子,說明我是悲慘的蘿莉,大家知道了嗎?感謝大家的收聽,下次光臨,這裡有100個水晶泥,大家請小狗。
《匆匆》是誰寫的,《匆匆》是誰寫的
朱自清寫的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 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 現在又到了 呢?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
窮人是誰寫的, 窮人 是誰寫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45年4月的一個清晨,著名的詩人涅克拉索夫手捧一大疊書稿來到文學批評 家別林斯基門前。他急促地敲著門,不一會兒,門開了,別林斯基問道 親愛的尼克 拉 阿歷克塞耶維奇,您一大早跑到這裡來,是有什麼急事嗎?新的果戈理出現了!詩人興奮地喊道。您在開玩笑吧!您以為果戈理會象蘑菇一樣長得那...
提出三因學說的是,三因學說誰提出的
三因學說誰提出的 宋代陳無擇著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中,提出了著名三因學說,把複雜的 分為內因 外因和不內外因三類。本書卷。一 卷二前半部為醫學總論,並將三因作為論述的重點。卷二下半部至卷十八列述內 外 婦 兒各科病證,並附 方劑,共分門,載方餘首。方論結合頗切實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方劑見於宋以前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