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原樹
傷損分類 鋼軌傷損分為輕傷、重傷和折斷三類。
1)輕傷標準。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為輕傷鋼軌:①鋼軌頭部磨耗超過表4限度之一者;②軌頭下頦透鏽長度不超過30 mm;③鋼軌低塌,容許速度大於120 km/h的線路超過 mm,其他線路超過3 mm(用1m直尺測量最低處矢度);④軌端或軌頂面剝落掉塊,長度超過i5 mm,容許速度大於120km/h的線路深度超過3 mm其他線路4 mm;⑤鋼軌頂面擦傷深度,容許速度大於120 km/h的線路達到 mm,其他線路達到1~2 mm,波紋型磨耗容許速度大於120 km/h的線路谷深超過,其他線路超過 mm;⑥鋼軌探傷人員碧州畝或養路工長認為有傷損的鋼軌。
2)重傷標準。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為重悔森傷鋼軌:①鋼軌頭部磨耗超過表5 所列限度之一者;②鋼軌在任何部位有裂紋;③軌頭下頦透鏽長度超過30 mm;④軌端或軌頂面剝落掉塊,容許速度大於120km/h的線路長度超過25 mm,深度超過3 mm,其他線路長度超過30 mm,深度超過8 mm ,⑤鋼軌在任何部位變形,經判斷確認內部有暗裂;⑥鋼軌鏽蝕,除鏽後軌底邊緣處厚度容許速度大於120km/h的線路不足8 mm,其他線路不足5mm或軌腰厚度容許速度大於120km/h的線路不足14 mm ,其他線路不足8 mm;⑦鋼軌頂面擦傷深度,容許速度大於120 km/h的線路超超過1 mm,其他線路超過2 mm;⑧鋼軌探傷人員或養路工長認為有影響跡顫行車安全的其他缺陷(含黑核、白核)。
3)折斷標準。發生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鋼軌折斷:①鋼軌全截面至少斷成兩部分;②裂紋已經貫通整個軌頭截面;③裂紋已經貫通整個軌底截面;④鋼軌頂面上有長大於50 mm,深大於10mm的掉塊。
2樓:努力程度
鋼軌磨耗主要有側面磨耗(包括直搭罩虛線上兩股鋼軌交替不均勻側磨)、垂直磨耗、鞍形磨耗和波浪形磨耗等。
鋼軌磨耗是指車輪與鋼軌之間摩擦使鋼軌頭部產生磨損的現象。鋼軌磨耗在直線和曲線上出現不同的形式。直線上主要為垂直磨耗和接頭部分的鞍形磨耗。
曲線上主要為外股鋼軌的側面磨耗,內股鋼軌的壓潰和波形磨耗。在小半徑曲線上側面磨耗尤為嚴重,往往因磨耗超限而報廢。減緩曲線鋼軌側面磨耗的主要措施在於鋪設強度高的合金鋼軌或全長淬火鋼軌,採用磨耗型踏面的車輪以及合理的軌道結構引數。
作為輔助措施可採用地面鋼軌塗油器和機車輪緣塗油器,降低車知燃輪與鋼軌間的摩擦係數。波形磨耗是鋼軌頂面上出悶檔現規律性起伏不平的不均勻磨耗現象,成因複雜。惟一的辦法是對有波形磨耗的鋼軌用打磨列車進行打磨使其徹底消除。
3樓:希希外婆家
答:鋼軌頭部磨耗指標不包括輕傷、重傷和折斷。
鋼軌磨耗有哪些常見型別
4樓:匿名使用者
鋼軌側面磨耗是指軌頭內側面的磨耗,一般用軌頭內側圓弧與軌頭內側面相切的切點處的磨耗值作為鋼軌側面磨耗值。一般曲線上股鉚軌的側面磨耗比下股鋼軌和直線鋼軌大得『多,是曲線鋼軌使用壽命的控制因素。因此,定期測量曲線上股鋼軌側面磨耗是十分必要的。
鋼軌側面磨耗和垂直磨耗一樣,是用鋼軌磨耗測量器測量的,現場使用最多的是61型鋼軌磨耗測量器。測量磨耗時,將鋼軌磨耗測量器支架的兩個腳支在鋼軌軌底上,用標準鋼軌斷面校正過的測針尖端緊靠鋼軌表面及側面,即可讀出磨耗值。在有的情況下,當鋼軌斷面與其垂直軸線不對稱的誤差較大時,61型鋼軌磨耗測量器測量側面磨耗會出現很大的誤差。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設計的tj型鋼軌磨耗測量器改變了支架支在鋼軌軌搭亮底的方式,把測量器套在軌頭上,使軌頭寬標尺緊靠軌頭外側,擰緊測量器頂部的固定螺絲,使測量器立於軌頭上,這樣,消除了鋼軌斷面與其垂直改山軸線不對稱誤差的影響,提高了測量精度。 現場有時用遊標卡尺測量軌面下14~16mm處的側面磨耗,如遊標卡尺知殲寬放置位置正確,也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測量鋼軌側面磨耗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測量前應將鋼軌磨耗測量器支點處鋼軌表面的汙垢清除乾淨。
天麻的性狀特徵不包括什麼
天麻主要特徵。外形長橢圓形。一端有紅棕色乾枯芽苞 山餘鸚哥嘴 或殘留莖基辯念 另一端有圓臍形疤痕 圓盤底 表面有時可見點狀橫紋及膜質鱗葉。質堅實,斷面角質樣 明亮,無空隙 冬麻 或有空隙 春麻 攜唯困。氣特異,味甘 微辛。寫個就是滿分,多了也不扣分。天麻是一種孫帶珍貴的中藥材。在古代,天麻其實很少叫...
常見的現澆混凝土樁不包括什麼
常見的現澆混凝土樁不包括什麼 單選亂擾和題 a.帶形基礎。b.毛石混凝土基礎。c.獨立基礎。d.裝置基礎。答案 b解析 現澆混凝譁盯土基礎包括帶形基礎 獨立基礎 滿堂基礎 裝置基礎 樁承臺基礎 墊層,按設計圖示尺寸哦,希望可以幫到李銀你。現澆混凝土基礎工程分為 墊層 帶形基礎 獨立基礎 滿堂基礎 樁...
社會問題的新特點不包括什麼
1.都市景觀設計的人文觀 伴隨著科學發展觀在人類城市化中的實踐指導作用日益突出,20世紀後期國際範圍內的都市計畫理念發生了明顯的轉型,從早期側重建築外形到重視經濟發展計畫,再到後來強調都市社會 經濟 生態的協調控制,21世紀以來更進一步突出了現代都市發展的人文內涵 審美取向和都市的可持續發展等三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