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現象,是什麼原因造就的!
1樓:一切順其自然不強求
我覺得30歲之後面臨的最大職場困境就是自己的上公升期已經快要臨近,可能自己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可能是原地踏步或者是得不到重用,所以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對於一名35歲左右的職場人來說,經過人生上半場的煎熬奮鬥,最期望的是自己能有乙個「功成名就」的成績單,披上一件閃耀著「成功」光芒的外衣,好像才對得起自己早年的奮鬥。因此成為高管並和社會各界的頭面人物談笑風生基本上是每個職場人的夢想。但是往往「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骨感的現實就是很多人「三十五未立」,仍在基層崗位上日復一日。
35歲以上職場人工作多年,原本以為憑藉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跳槽本應易如反掌。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只招應屆生或者35歲以下的求職者。哪怕你經驗如何豐富,技能如何熟練,對學習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只要你年齡超過35,「對不起,我們不需要您」。
因為每時每刻都有年輕人入職,為公司帶來新鮮的氣息和活力,員工低齡化甚至被當作乙個企業優勢的賣點不斷宣傳。很多跳槽去了其他公司的人也往往發現,就算來到的新地方,自己還是裡面最年長的,連公司領導都是比自己年紀小,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年職場人不得不安於現狀。
30歲之前「香餑餑」,35歲後基本面臨失業。
當前社會的知識體系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認為經驗是寶貴的財富,知識是可以累計兆信鉛的。相反,現在的社會普遍認為經驗也是乙個累贅。因為在資訊社會里,資訊**,知識的更新換代已經慢慢跟電腦硬體的更新換代看齊,每時每刻都要學習新的知識。
也就是說,你工作了10年後,還是要學新的程式語言和方法,族好而畢業一兩年的新人也跟你在同一起跑線上學一樣的坦搏東西。並且這些年輕人沒有舊的知識體系牽絆,也沒有家庭的顧慮,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一年後,對於新的工作職責,他們比你更有優勢,而這也正是整個職場對年齡歧視的乙個重要原因。
職場35歲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有何啟示呢?
2樓:夏了夏了
公務員招考弱化35歲年齡門檻,結果肯定是有報考資格的人增源困多,考試激烈程度越來越大,甚至仕途越來越難走。
我個人更好奇的,是35歲現象中這個35到底是怎麼來的?後來我還看到乙個資料,說有乙個名叫趙紅洲的科學家,早在1979年就提出「科學創造最佳年齡」。他對1500—1960年世界上1928項重大科學成果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人才的個體發展存在著最佳年齡規律。
其中,傑出科學家作出重大貢獻的最佳年齡是在25到45歲,平均下來,不就是35嗎?
另外,他還調查說,20世紀傑出科學家的成名年齡、最佳峰值年齡分別為33歲、37歲,平均下來,也是35。科技人才是這樣,尺氏估計有人受到啟發,覺得其他人才或者一般勞動者也是這樣。
35歲現象有沒有科學道理,仁者見仁,比如,《成年人的大腦》這本書裡就說,其實中年人的大腦不比年輕人差,反而達到了乙個持續的巔峰狀態。人腦認知在20歲增長,到40歲左右到達頂峰,之後的20年沒有太多變化,直到老年才下降。
我們不想討論科學問題,因為所謂的職場35歲現象,它首先不是科學問題,而是乙個社會問題。科學家說的是35歲是科學家發明創造的頂峰年齡,但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是普通人。35歲是統計學中最雹困念容易成功的年紀,不代表35歲以後就該被另眼相看。
30歲以後,職場人士應如何面對新挑戰呢?
3樓:澤皖冰夏侯
<>三十歲以後,在職場上就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的困難,需要自己妥善應對,才能在職場上不斷發展進步。……具體來說,自己在三十歲以後面臨的新困難包括事業發展達到瓶頸期、公升職加薪變得更加困難,以及因為年齡增長而使爛遲得自己競爭力下降這三種情況。
1,三十歲以後,自己在事業發展上會面臨乙個瓶頸期。
當自己處於二十歲這個年齡段時,自己在職場上會有乙個不斷發展的**手拿時期。在這段時間之內,自己的事業發展會很順利,自己會不斷取得提公升和進步。……但是當自己到了三十歲以後,這種不斷發展的狀態就會遇到阻礙,自己會發現即使自己依舊努力,但是事業發展會逐漸停滯下來,自己會遇到乙個瓶頸期,如果不突破這個瓶頸期,自己將無法繼續進步。
2,當自己過了三十歲以後,自己在職場上公升職加薪將會更加困難。
由於自己的事業發展進入瓶頸期,因此當自己過了三十歲以後,自己在職場上公升職加薪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己在二十幾歲時獲得畢歷搭的公升職加薪將會是很長一段時間當中的最後一次,自己在三十歲以後可能長時間得不到提公升和加薪的機會。
3,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在三十歲以後的競爭力會下降。
當自己年輕的時候,自己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這時候的自己競爭力是最強的。……當自己過了三十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在精力、體力等各方面都會有所下降,這就會使得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減弱,自己的事業發展將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上述這些因素就是自己在三十歲以後在職場上遇到的新的困難。
為什麼職場中的「35歲現象」越來越普遍?
4樓:生活達人安慕希
35歲現象」是一種職場現象,指的是在某些行業或組織中,員工在達到35歲左右時遇到的職業發展瓶頸或挑戰。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的原因:
1. 職業競爭壓力:隨著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加速,職業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許多行業出現了供需失衡的情況,導致就業機會相對友圓較少。這使得年輕人更難在職場中獲得穩定的職位和晉公升機會。
2. 技能更新需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許多行業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演變。
員工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能和知識,以保持競爭力。對於一些年長員工而言,他們可能面臨接受新技能培訓的挑戰,這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職業發展。
3. 年齡偏見和歧視:在一些組織或行業中,存在著對於年長員工的偏見和歧視觀念。
4. 工作經驗不足的偏好:在某些領域,一些僱主更傾向於招聘李告敏具有相關經驗但年輕的員工,因為他們可以較低的薪資水平僱用他們。這使得一些年長員工在職場中面臨競爭劣勢。
5. 職業倦怠和平衡考慮: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員工可能會開始對其職業生涯產生懷疑或厭倦感。他們可能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追求更有意義的工作經歷或者尋求其他發展途徑。
儘管「35歲現象」在某些行業或組織中普遍存在,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經歷類似的挑戰。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道路都是獨特的,個人能力、機遇和行業特點等因素也會對此產生影響。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學習和適應變化,尋找自己的職業發展機會。哪枝。
如何高薪就業實現職場逆襲?
前途意味著希望,也意味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沒有前途的人生是無望甚至是絕望的。職場中,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前途,而且為了前途而早出晚歸,忙忙碌碌。那麼,在職人員如何實現想高薪就業自主創業如何職場逆襲呢?那麼問題來了,學什麼技術有前途?學什麼技術好賺錢?我們怎樣為了 前途 還是 錢途 而奮鬥呢?其實,前途...
對於職場人來說,該如何鍛鍊自己的職場寫作能力呢?需要掌握哪些原則?
對於職場人來說,鍛鍊自己的職場寫作能力,需要掌握東西原則 人們在操作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整個社會各個領域,也會因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因而就給發表文章的人有相對較高的規定,必須讓發表文章的人能夠把握各相關的知識。人們在寫公文或者進行會議記錄時,首先要處理工作中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那麼就需要對自己的工野禪作...
如何和老闆談判,實現內部轉崗,詢問職場達人,如果想內部轉崗,要怎麼和老闆提
越快越好,否則領導不了解你的想法 檢視原帖 詢問職場達人,如果想內部轉崗,要怎麼和老闆提 看看你的目標是什麼崗。如果是有自信的話最好提前做好計畫書或乙份轉崗後崗位需要的策劃書,證明你有這個能力。然後拿給老闆看並提出你的要求,一般老闆都會願意。直接提效果並不好,一般職位都是定好的,你轉你的位置就會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