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還是沒成功,原因是什麼?

2025-05-05 11:15:13 字數 2152 閱讀 7467

1樓:灰灰慧闖天涯

可能是他沒有名分,然後他也沒有乙個比較好的名聲,雖然說各方面能力悉緩都比較突出,但是百姓是蠢陸數不會擁他做君帶首主的。

2樓:創作者

原因是陳友諒輸給了人心,陳友諒經常會以德報怨,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所以最後沒有取得成功。

3樓:雙魚愛仕達

因為他不懂得珍惜人才,而且他也不懂得籠絡民心,所以最後沒有成功。

4樓:happy薛醜醜

因為陳友亮以德報怨的行為令自己所帶領的將士非常寒心,得不到軍心,所以失敗了。

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還是沒成功,對當時有什麼影響呢?

5樓:奇文笑談

亂世出梟雄,陳友諒無疑是乙個很出色的梟雄。但是梟雄是無法一統天下的。陳友諒實力是雄厚,兵精糧足,單從軍事實力來看甩他的老對手朱元璋幾條街。

可是能否得天下不是光看軍事實力的,不是拳頭硬就能當老大哦。角逐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大義,是名分。換成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你要有為人民謀福利,讓老百姓擁護你。

後世的淮海戰役不就也是這樣類似的情況嗎?

我們來看看陳友諒的發家史。西元1355年倪文俊破沔陽城,陳友諒投奔其麾下,後因作戰勇猛,步步高昇。這算是陳友諒的貴人吧,即使不是也算老領導了吧!

看看他怎麼對人家?倪文俊後來反對徐壽輝失敗,逃到陳友諒這避難,他倒好拿著倪文俊的人頭去表功了。你再看看朱元璋怎麼對郭子興的,就知道當時兩個人在眾人心裡的形象了。

乙個忘恩負義,乙個知恩圖報,換作是你你會選擇和誰混?更不提他後來又把自己老大徐壽輝幹掉,自立門戶。

不管哪朝哪代,誰都不會喜歡乙個忘恩負義的人,在個人人格魅力,大義名分上他就輸給了朱元璋。

古時講究名正言順,陳友諒這塊不佔優,在軍事上也是昏招迭出,大的戰局關都是錯的,能勝出才怪。你看他的對手朱元璋的戰略,「廣積糧,緩稱王」,低調發展,建立牢固的根據地。即使戰局不利也不至於無力再戰,而陳友諒就是想畢其功於一役,通過與朱元璋決戰,徹底打垮他。

這和後世蔣介石是乙個路子,兩人失敗的過程都很相似,仔細想想是不是相似。都是軍事佔優,認為可以一擊必勝,但是戰場上的勝負在戰場下早已決定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勝利者都是在上戰場前就被篩選出來,到戰場上拿勝利的果實的。以弱勝強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天命所歸,民心所向。

6樓:創作者

是沒有辦法進行統治的,會影響到人們的情緒,也會影響政策的發展,而且是沒有優勢的,會出現不同的軍事力量。

7樓:劉心安兒

影響特別嚴重,影響了整體的戰局,然後也洩露了很多的軍事機密,也導致朝廷變得越來越腐敗,影響了朝代的更替,也說明決策政策特別重要。

8樓:結婚發的

國家非常的動盪不安,讓老百姓流離失所,也經歷了很多的戰亂之苦,影響了國家的經濟,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的為何沒成功?

9樓:軍之魂

<>《陳友諒比朱元璋。

更強大為何沒成功。

陳友亮頃諒,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西元1359年,自立為王,稱漢王。還是不滿足,殺了最初投靠的徐壽輝後,登基稱帝。但是在著名的「鄱陽湖大戰」中被朱元璋打敗。

在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方勢力中,陳友諒土地最廣擁有饒、信、荊、襄,幾乎天下一半。這二人為什麼會敗給朱元璋呢?

朱元璋問計,劉伯溫說道:「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

1.張士誠反元,又降元心性不定,認為張士誠是個保守並且採取殲鍵歷守勢的人,不用擔心。2.

陳友諒劫持主公,威脅下屬,得來的名號,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3.滅了陳友氏搜諒,張士誠勢單力薄,自然不再是朱元璋對手。

劉伯溫分析的很詳細,先滅陳友諒,再打張士誠,而朱元璋也是按這個順序去做的,分解天下大勢終成帝業!

陳友諒1351年加入義軍到1359年用了八年稱漢王,次年稱帝到1363年死僅四年時間,志滿驕橫!而張士誠從反元降元中就可以看出胸無大志,小富即安的心理,人家陳友諒約張士誠一起夾擊朱元璋,張士誠卻只想坐山觀虎鬥,因此沒有遠圖大志。

總結,從史書上看,陳友諒張士誠並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將才,但是有人不代表會用人,而朱元璋的勝利除了有人會用人,重點還是識人,不但能認識到自己人的長處,還能認識到敵人的短處。

翟氏與陳友諒有何關係,朱元璋和陳友諒是什麼關係?

朱元璋和陳友諒是什麼關係?朱元璋和。bai陳友諒最初分別隸屬於紅du巾軍分支郭子興。zhi和徐dao壽輝部。後朱元璋轉戰江版南漸漸脫離權郭子興另起爐灶,陳友諒篡權奪位,兩股勢力便在江南爭奪。陳友諒曾依靠水軍優勢壓制朱元璋,但鄱陽湖一戰 經過類似於赤壁 後,水師完敗,最終陳友諒身死,其子陳理於武昌歸降...

陳友諒為什麼輸給了朱元璋

1 從勢力上看,陳友諒控制著長江中游,朱元璋的勢力則在蘇南皖南贛中,都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重要的兩支勢力,兵力上來說,陳友諒略微強過朱元璋 2 從軍事謀略上看,朱元璋先是 了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合,陳友諒率師東下,朱元璋早有準備,陳友諒自然大敗,又因為正逢潮落,船隻被擱淺,死傷無數,喪失戰艦數百艘,陳友諒只...

漢王陳友諒是哪裡人 歷史上的陳友諒哪裡人

陳友諒 陳友諒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荊州洪湖人。出身漁家,飽嘗生活艱辛。自幼崇尚武藝,至元六年 五月,到玉沙 洪湖 縣城考試武科,雖 神力 過人,但名落孫山,只被任為錄事。至正十年 八月在洪湖率漁民千餘人起義,到至正十三年已有二萬餘人。後投靠徐壽輝,被封為中書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帥。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