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服裝發展史
1樓:匿名使用者
縱觀服裝的發展史,之所以有中外服裝那麼大的區別和兩地不同的文化和穿著觀念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的。從服裝的穿著看,中國人講究儀表的修飾,西方人崇尚顯露人體的美;中國人的服裝行為注重自我調節,所以比較保守,少變化,而西方人的服飾行為注重自我表演,所以比較開放,多變革;中國人對服飾重灌飾之美,講究與環境和諧,西方人對服裝造型之美,講究與環境對比。服裝的製作工藝上的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式服裝結構是整片式平面型的,重視二維空間效果,不強調服裝與人體各部位保持一致,更不注重用服裝表現人體曲線,服裝平直寬鬆,採用平面裁剪法。西式服裝結構是分割式立體型的,強調三維空間效果,在結構上以立體裁剪為主,注重試縫、修訂和補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和體,突出人體曲線美。其次是中式服裝的製作是靜態的,西式服裝製作是動態的。
傳統的中式服裝的剪裁都是放在案板上進行的,衣片的衣縫均以直線為主,所以衣縫線條等均是用粉線團彈出來的,在衣片中間也不做任何收省或分割組合,衣片是整片的很少有附件或配件。即使有少量的衣袋等附件,也是採用蓋貼的形式帖縫上去的。衣片縫合時也只是兩塊衣片上下對疊後沿邊縫合即可,根本不需要有試樣或修正過程,所以是一種靜態式的製作過程。
成衣後造型方正、整齊,穿在身上成為一種人體的偶像或禮儀習俗的象徵。這種靜態製作服裝的形成,完全是和中式服裝平面型結構有關,也和我國的民族性格喜靜不喜動有關。
2樓:w別y雲j間
進入20世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功能性服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20年代的**:**功能化、男性化 。
20世紀40年代的軍服和牛仔潮流 。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功能主義、實用主義、極簡主義 。
西方服裝史簡介:是以西歐國家為主,上溯至美索不達公尺亞和埃及的服裝發展史。西方服裝所體現出來的與東方服裝相迥異的風格,特別是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代表了人類服裝史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的雕刻藝術為什麼走向衰落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逐漸淡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教堂裡的祭壇雕刻和架上雕刻,爭相以奇巧和花樣翻新來吸引觀眾,藝術性不強,雕刻藝術逐漸開始走向衰落。17 18世紀西班牙的雕刻與建築是如何發展的?西班牙17世紀的雕刻不如繪畫的成就大,也不像繪畫那樣具有全歐洲的影響。西班牙的雕刻除受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吃飯用什麼做?通訊
主要交通工具下到步行 人力黃包車 馬車 罕見的老式進口汽車,蒸汽機火車。做飯木柴和煤炭。通訊有驛站,早期郵局,託人捎信,飛鴿傳書,電報。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了人們的交往。當時人們可以享有的交通工具和資訊工具是 a試題分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19世紀60年代,所以19世紀...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對華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的名稱
19世紀說日本不是列強,明治維新後人均也有農業國的10倍以上,說日本是西方列強,人均也只有西方的 分之一。所以日本是列強,但不是西方列強。日本明治維新是1868年,而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760年左右,日本晚了西方100年左右才發展。直到1900年左右,日本人均大概與蘇聯持平,英法德的8分之一,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