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的雕刻藝術為什麼走向衰落

2021-03-04 07:09:47 字數 5030 閱讀 6696

1樓:漫閱科技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逐漸淡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教堂裡的祭壇雕刻和架上雕刻,爭相以奇巧和花樣翻新來吸引觀眾,藝術性不強,雕刻藝術逐漸開始走向衰落。

17、18世紀西班牙的雕刻與建築是如何發展的?

2樓:易書科技

西班牙17世紀的雕刻不如繪畫的成就大,也不像繪畫那樣具有全歐洲的影響。西班牙的雕刻除受義大利的影響外,還受到本土民間木雕藝術的影響,這兩種影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西班牙雕刻藝術的獨特風格。17世紀的雕刻主要表現宗教題材,大部分是彩色木雕,這些木雕有的用來裝飾祭壇,也有的用作宗教節日的遊行。

當時,西班牙雕刻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以巴利亞多利德為中心,南派以塞爾維亞為中心。北派的主要代表是喬治·費爾南德斯(g.hemandez,約1576—1636),他的作品往往充滿戲劇氣氛,有一種不可遏止的激情,他的代表作之一《哀悼**》(1616)就是一件頗有特色的作品。頭戴大風帽的聖母正在號陶大哭,臉朝天,左手伸出,右手扶著死去的愛子作出無奈的樣子。

**的身體有點僵硬,略帶中世紀藝術的味道。他的代表作還有木雕《死去的**》(1605)和《聖德烈薩》(1627)等。

南派的木雕和北派略有些不同,更多地受義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作品中禁慾主義的成分少,有著較濃重的生活氣息。南派的主要代表是工作在塞維亞的胡·馬·蒙塔涅斯(j.m.montanez,1568—1649),他是西班牙雕刻家中最缺乏宗教氣息的藝術家,他和委拉斯貴支一樣,其作品主要表達了人的情感、人的理智和尊嚴,他創作的《聖母和聖嬰》(1628)、《聖布魯諾》(約1634)、《無垢受胎》(1630)、《慈悲的**》(1603)等都是這樣的作品。在《聖母和聖嬰》中,聖母端莊寧靜宛如一位人間的母親。

在《聖布魯諾》中,人物好像是乙個正在進行教義辯論的神學家,形象質樸生動。

蒙塔涅斯的學生阿·卡諾(a.cano,1601—1667)是南方格拉納達畫派的代表。他是雕刻家、畫家,也是建築家。他的木雕作品人物形象真實生動,色彩鮮明,很富有生活的情趣。

主要代表作有《聖母像》(1658—1660)《使徒保羅像》(1658—1660)《亞當和夏娃胸像》(658—1660)等。在繪畫方面,卡諾的代表作有《聖伊涅薩》(約1635—1637)、《天使扶著**》(1638—1652)等,繪畫風格近似蘇巴蘭。格拉納達的另一位著名的雕刻家是彼德洛·梅諾(p.de mena,1628—1688),從他所作的《聖方濟格像》(約1663)中可以看到,他刻畫的人物更具有簡潔、概括、寫實的特色。

17世紀末18世紀的西班牙雕刻日益變得繁瑣,失去了現實主義的色彩,宗教氣息更加濃重,有些雕刻作品更加匠氣十足。18世紀的雕刻家有荷西·德·莫拉(j.de mora,1642—1724)、法·卡塞隆(f.carelon,1707—1783)等人。

17世紀上半期官方流行的埃連拉風格逐漸衰退。埃連拉風格即埃斯柯里拉修道院的風格,因它的建築師是埃連拉,故以他的名字命名。這種風格強調無裝飾,所以也叫無花紋風格。

進入17世紀,在國際巴洛克風格的影響下,西班牙的建築越來越富有裝飾性,到後來,裝飾性和誇張的特點成為建築物的主要特徵,甚至表現得極端的繁瑣。

荷西·戈·德·莫爾(j.c.de mora,約1580—1648)是西班牙17世紀上半期重要的建築家之一。他是埃連拉藝術的繼承者,但風格和埃連拉不大相同,開始比較重視裝飾性,薩拉曼卡的耶穌堂(2023年開工)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法·巴蒂斯塔(f.bau.tista)主要工作在1632—2023年間,是另乙個比較著名的建築家,他的代表作是馬德里的聖伊塞德羅·埃里·列阿里教堂(1626—1651)。

這個教堂已顯露出一些巴洛克特徵,雖然裝飾較多,但整體結構清楚,有著莊重的特色。此外,17世紀上半期的建築家還有小法·埃連拉(f.herrera,1662—1685)和阿·卡諾等人。總的來說,17世紀上半期還是乙個過渡階段,西班牙巴洛克建築的極盛時期是在許立格風格之後,一直延續到18世紀中葉。

17世紀下半期巴洛克風格在西班牙建築中繼續得到發展,這時的西班牙建築強調離奇古怪的結構和戲劇性的效果,柱子往往是扭曲的,立面凸凹不平,好像把銀匠風格和巴洛克風格揉合在了一起。整個建築物有著看不完的細部,顯得十分繁瑣。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西班牙的巴洛克建築並不太高明,沒有多少創造性。

許立格出生於西班牙的乙個著名的建築家、雕刻家的家族,幾個兄弟當中最為傑出的是荷西·貝·許立格(j.b.churriguem,1665—1725),以許立格命名的許立格風格即西班牙的巴洛克風格。許立格在薩拉曼卡和馬德里一帶曾創作了一系列裝飾豐富的建築物和祭壇雕刻,對同代和後來的一些建築家頗有影響。此外,彼·德·裡貝拉(p.de ribera,約1680—1742)也是許立格風格的建築家。

他主要活動在馬德里地區,其作品十分華麗,富有裝飾性,代表作有馬德里養老院的立面(172—1799)和馬德里普洛溫旅館(1731)等。建築家納·托梅(n.tom,主要工作在1715—1732)在托列多建造了一座小教堂,也是許立格式的,由於裝飾豐富,玲瓏剔透,因而獲得乙個美稱叫「埃里·特拉斯巴列捷」,意即透明的帷幕。由勒·阿雷瓦洛(l.are valo)等人建造的拉·卡都迦教堂聖器室更具有豪華裝飾的特點,這裡的裝飾多少帶有羅可可的特點。

在大家都追求巴洛克風格時,唯獨加利西亞的建築有點不同,這裡流行著一種比較簡潔、明快的板石風格,雖也受巴洛克風格的影響,但是裝飾性並不強。這裡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是聖第亞哥·德·考姆包斯傑拉教堂(1738—1747),它的建築師是費·德·卡薩斯·諾沃亞(f.de casas y no***?—1751)。

17世紀下半期至18世紀中葉世俗建築也大都是許立格式的,當時最突出的例子是華倫西亞的道斯·阿古斯侯爵的府第(1740—1744)。這個建築物有著繁瑣的雕刻裝飾。建築物的立面裝飾雕刻出自貝爾加拉(e.r.vergara)之手,這個立面的雕刻十分複雜,上端壁龕裡有聖母子,周圍有大量的人體浮雕和裝飾性的花紋,在浮雕中還有個水罐子,這是象徵戶主的姓氏,主人姓阿古斯,西班牙語的意思是水。

18世紀中葉後,在西班牙逐漸興起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2023年在西班牙全國掀起了驅逐耶穌會教士的運動,在耶穌會失勢的情況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也隨之日益衰落。來自法國的國王腓力五世,雖然是西班牙的國王,但一心想著的是法國建築風格,這時他從法國和義大利請來許多建築師為他服務,極力提倡古典風格,1738—2023年建造的馬德里王宮就是一座古典風格的作品。

屬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師還有巴·羅得里格斯·蒂松(v.rodriguez.tizon.1717—1785)和胡安·德·比利亞努埃瓦(j.de viuanueva,1739—1830)等人。著名的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1785—1830)、馬德里天文台(1790)就是後者的作品。

17世紀西班牙雕塑有哪些風格?

3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7世紀西班牙雕塑在義大利雕塑和本國木雕傳統的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一時期的雕塑仍然是以宗教題材為主,逼真再現的表現手法被應用於這些宗教題材的雕塑。教堂木雕往往塗有逼真的色彩,而一些「著衣像」則穿戴著華麗的服裝和珠寶,人物的眼睛用琺琅或瑪瑙鑲嵌,頭髮和眉毛都用真的毛髮製成。

費爾南德斯《死去的**》17世紀西班牙重要的雕塑家有北方的格利高利·費爾南德斯(gferna,1576—1636)和南方的胡·馬爾蒂尼斯·蒙塔涅斯(j,m,montanez,1568—1649)。

費爾南德斯主要是在瓦利亞多利德工作,他塑造的人物多具有悲愴的面容,感情表現強烈,具有豐富而複雜的內心活動。在他的代表作彩色祭壇木雕《哀悼**》(1616)中。頭戴大風帽的聖母正扶著死去的**嚎啕大哭,聖母的感情刻畫具有真實感,**瘦骨嶙岣,身體的線條僵硬,帶有中世紀的味道。

這種悲愴,激動略帶禁慾主義的雕刻是西班牙所特有的。費爾南德斯代表作還有《死去的**》(1605)、《聖公尺蓋勒教堂的祭壇木雕》(1606)、《聖特烈薩》(1627)等。

南方的木雕受到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影響,較少宗教禁慾主義色彩,而有較濃重的生活氣息和人性色彩。蒙塔涅斯是雕塑家同時也是建築家。他長期生活在塞維亞,其作品具有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手法樸素,注重細緻地刻畫人物性格。

他的代表作《聖母和聖嬰》(1628)中塑造的聖母宛如現實生活中慈祥母親的形象,風姿憂雅端莊,聖母懷抱中的聖嬰活潑可愛,正在無憂無慮的嬉戲。他的代表作品還有《聖·布魯諾》(1634)、《磔刑》(1603)、《無垢受胎》(1630)等。

阿勞索·卡諾(a,cano,1601—1667),蒙塔涅斯的學生,他是南方格拉納達的著名雕塑家,同時還是畫家和建築家。卡諾的風格接近於他的老師。他曾參加格拉納達教堂的建設,為教堂所作的《聖母像》(1660)是他的傳世傑作。

卡諾東的代表作還有《使徒保羅像》(1658—1660)、《亞當和夏娃胸像》(1658—1660)。勒布里赫聖母教堂祭壇木雕等。

17世紀下半期格拉納達的著名雕塑家彼·梅納(1628—1688)是卡諾的學生。但梅納的風格與卡諾不同,他塑造的人物簡潔、概括,沒有繁瑣的細部,具有古典主義色彩,富於嚴肅的力量。但其晚期作品逐漸增加了宗教禁慾主義色彩。

梅納的代表作有《聖法蘭西斯》(1663)、《馬拉加聖母》(1664)、《哀悼聖母》(1676)。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逐漸淡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教堂裡的祭壇雕刻和架上雕刻,爭相以奇巧和花樣翻新來吸引觀眾,藝術性不強,雕刻藝術逐漸開始走向衰落。

何塞·德·莫拉(1642—1724)是卡諾的後繼者,他創作的彩色木雕《殉教彼得》以自然主義的手法表現了頭上塗著殷紅鮮血,正在受難的彼得的形象。

18世紀的西班牙有一批活躍在馬德里的雕塑家較有代表性。馬德里美術學院和宮廷中的雕塑家們對於西班牙傳統的雕塑形式不感興趣,反倒是很願意接受義大利的古典主義和巴洛克雕塑藝術及法國的洛可可雕塑風格。當時幾乎每乙個著名雕塑家都曾到義大利留學,並仔細研究了那裡的古典雕塑和巴洛克雕塑藝術。

於是這一時期的西班牙雕塑,在積極吸收外來新的藝術影響的基礎上產生了乙個活躍的新局面,打破了傳統木雕佔絕對優勢的狀態。

法蘭西斯柯·卡塞隆(1707—1783)是18世紀西班牙雕塑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法國的古典主義雕塑有著較深的理解,在作品中追求一種戲劇性的效果,他的木雕《最後的晚餐》,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如真人一般大小,**與他的門徒坐在一張真實的餐桌旁邊。

胡·巴斯庫維爾·麥拉(1707—1784)的作品也顯示了法國雕刻對他的深刻影響。他的《萊布喬噴泉雕刻》是馬德里當時較為著名的雕塑作品。另外,雕塑家馬努埃爾·阿爾巴列斯(1727—1797)和雕塑家弗朗切斯卡·庫特埃列斯(1727—1782)分別創作了現在馬德里市內最優秀的兩件雕塑—《阿波羅噴泉雕刻》,《西貝列斯噴泉雕刻》,這兩件作品都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藝術的特徵。

上述這三件噴泉雕塑是18世紀西班牙雕塑的代表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吃飯用什麼做?通訊

主要交通工具下到步行 人力黃包車 馬車 罕見的老式進口汽車,蒸汽機火車。做飯木柴和煤炭。通訊有驛站,早期郵局,託人捎信,飛鴿傳書,電報。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了人們的交往。當時人們可以享有的交通工具和資訊工具是 a試題分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19世紀60年代,所以19世紀...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對華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的名稱

19世紀說日本不是列強,明治維新後人均也有農業國的10倍以上,說日本是西方列強,人均也只有西方的 分之一。所以日本是列強,但不是西方列強。日本明治維新是1868年,而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760年左右,日本晚了西方100年左右才發展。直到1900年左右,日本人均大概與蘇聯持平,英法德的8分之一,人口...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新航路開闢過程中實現環球航行的是誰

1.1487年,迪bai亞士率領三艘帆船從葡萄牙du出zhi發,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dao行。船隊快到達 回非洲西南端時,遇到風答暴。船隊被吹離海岸,船員們奮力同風暴搏鬥,不知不覺中繞過非洲大陸,進入印度洋。但這時船員們已疲憊不堪,迪亞士只好下令返航。歸途中他們發現非洲西南端的乙個尖角,後來葡萄牙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