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潮思絲
1、(第11段),寫屈原自沉汨羅的經過。這部分著重記敘了屈原與漁父的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清」者「醒」者必然是厄運。第二次對話突出屈原的高貴品質:寧願葬身魚腹,也不同流合汙苟且偷生。
這部分形為記敘,實為議論,以轉述人物對話代議論,既評屈原之志,也抒衝陵鏈司馬遷之情,從不同意見的爭論中,突出屈原的觀點。
2、(第12段),寫屈原死後的影響。一是屈原創造的楚辭一體,作者後繼有人,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樣直諫;一是屈原死後,楚為秦所滅。
3、綜上所汪耐述,這篇課散孫文通過寫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相攸關,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處處流露出作者鬱鬱不平之氣和「悲其志」的嘆惋的思想感情。
2樓:網友
司馬遷讀了屈原的作品 深感痛心 為屈原投江感到可惜 觸發對生命深深地感悟。
屈原列傳最後一段為什麼茫然
3樓:影子分享休閒娛樂
因為自己被流放,不被重用,所以茫然。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本文所記敘的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
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他確實是竭忠盡智了。
最後一段節選:《屈原列傳》【作者】司馬遷。
朝代】漢。太史公曰:「餘讀《離騷》
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
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白話釋義: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
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弔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遊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
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創作背景:
屈原出身於和楚王同宗的沒落貴族家庭,因其「博聞強志,明於治治亂,嫻於辭令」,應對諸侯,後又任三閭大夫,對內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堅持聯齊抗秦,以楚為中心統一中國,受到腐朽貴族集團子蘭、靳尚等人的攻擊,遭讒而去職。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漢北(今湖北省西北部)。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將白起。
攻破郢都,屈原覺得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極端悲憤絕望,寫了《哀郢》、《懷沙》
兩首詩後,相傳在舊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沉於湘水附近的汨羅江。從此這一天就被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名曰端午節。
屈原列傳第十段是出自屈原的嗎
4樓:悅怡
屈原列傳第十段是出自屈原的。
內容: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
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屈原(約西元前340—前278)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
屈原列傳第二段重點分別在第幾章
5樓:滋震娛
第一部分(第1至第3段),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這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1、(第1段),寫屈原的身份、才識;
2、(第2段),寫上官大夫嫉賢進讒和懷王信讒,屈原被懷王疏遠;
3、(第3段),寫屈原創作《離騷》的緣搏襪由以及對《離騷》的高度評價;
第二部分(第4至第10段),寫屈原由見「黜」而見「遷」。這部分可分為兩個層次;
1、(第4至第7段),寫屈原被懷王罷黜後,懷王三次被秦所騙,最終客死於秦,突出屈原的個人遭遇與楚國命運息息相關;
2、(第8至第10段),寫頃襄王昏憒,世銀迅屈原見「遷」;
第三部分(第11段),寫屈原自沉汨羅的經過;
第四部分(末段),寫屈原死後的影響。
屈原搜此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這是現存關於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
屈原列傳重要知識點,屈原列傳第三段的知識點
1 通假字 反 返 離 罹 見 現 指 旨 濯 濁 絀 黜 內 納 從 縱 質 贄 反 返 被 披 常 長 泥 涅 志 記 2 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屬 屈平屬草稿未定 動詞,zh 連綴,引申為寫作。亡國破家相隨屬 動詞,zh 連線。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 囑 囑託,動詞。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動...
屈原列傳課後習題答案,關於《屈原列傳》的問題
韓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託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絳侯 灌嬰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關於 屈原列傳 的問題 1屈原之窮 上官大來夫和源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 的寵幸,bai心裡嫉妒屈 du原的才zhi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 dao,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
《屈原列傳》中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有什麼作用?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
本文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漁父是乙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 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