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 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恥下問上一句是什麼

2023-06-06 09:15:02 字數 3829 閱讀 3377

1樓:鐘晨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孔子說的。

原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被諡為文呢?」

孔子說:「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出處:《論語·公冶長》第五篇。

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

本文出自《論語·公冶長》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

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

人物介紹: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後因避宮廷禍亂而遷居魯國。孔子的父親是一名武士,雖躋身於貴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講學,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2樓:荊躍通澈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上一句是什麼

3樓:老揚愛生活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

發音】mǐn ér hào xué,bù chǐxià wèn

釋義】敏:勤勉;好:喜好。恥:羞恥,奇恥大辱。

出處】論語·公冶長第一十五》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諡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孔圉得諡為文,以此而已。

釋義:天性聰敏的人大多不愛學習,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問為恥。因此諡法中將」勤學好問「諡為文,這大概就是人們的困難之處吧。

孔圉能夠諡為文,也就是因為這樣而已。)

用法】動賓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

示例】真正的大學問家,在學術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知,有時甚至不恥下問,全方位的汲取營養。

演變】現常指」聰明且好學習,不恥於向不如自己的人來問。「但這是乙個錯誤的解釋。

4樓:紫月開花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處:《論語·公冶長》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樓:網友

不恥下問上一句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釋義:天資聰明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讓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敏:聰明;好:喜好。

6樓:喪士之誠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的意思 10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恥下問:【讀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不恥下問的意思是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恥下問的出處:【白話釋義】:他勤奮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用不恥下問造句: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8樓:妙筆生花的芊芊

不恥下問指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反義詞神氣活現 [ shén qì huó xiàn ]

釋義:自以為了不起而顯示出來的得意和傲慢的樣子。

出處:沙汀《乙個秋天晚上》:「最怪的是那批神氣活現的流氓,就像狗樣。」

示例:《茅盾選集·委屈》:「要不是他們神氣活現說『查得到』,那她乾脆就去縫製新的了。」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9樓:畫堂晨起

意思是指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學識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請教。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

近義詞語】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學、虛懷若谷、移樽就教。

反義詞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師心自用、自以為是、目空。

驕傲自滿。拼音】[ jiāo ào zì mǎn ]【解釋】看不起別人,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近義詞】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反義詞】不驕不躁、虛懷若谷、不吝指教、功成不居、謙虛謹慎、不吝賜教、不自滿假、不矜不伐、學而不厭、不恥下問。

10樓:山東

不恥下問,就是下問不恥。關鍵是個,下,字。古時候,等級制度非常嚴格,下的意思就是階級地位不如自己。

現今,下字已引申為泛指那些學歷呀,或者資質不如自己的人。今天,不恥下問可翻譯為,不要為向學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感到羞恥。不知道對不對,反正小生是這樣理解的。

11樓:網友

自已挺厲害的,不過在有搞不懂的問題時,有乙個平時不比你厲害的人懂,你也肯謙虛問他。

12樓:在萬芳亭玩滑翔傘的重瓣梅

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

13樓:網友

準確的應該是向學歷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

14樓:汪美延

第二種是對的,我以前也一直以為是第乙個。

15樓:網友

「不恥下問」: 指的是當遇到自己不擅長不懂得的事情,敢於承認和發問。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為恥。這是對他人保持開放的心態和謙遜;

夫子的時代是乙個等級身份的貴族統治時代,和強調平等、個人價值的現代社會是不一樣的。而且夫子那個時代,知識是被貴族所壟斷的。而士都是貴族,夫子晚年更是大夫,是貴族中的上層了,還是與聞國是的國老,地位崇高。

不恥下問其實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樣,說的是要將知識和身份系統的脫離開,夫子入太廟,每事問。不懂就問、不懂就虛心學習,謙虛乃為學之本。

無友不如己者和學沒有關係,儒家稱友,說的是志同道合,是事業上的同伴,是志向、愛好、價值觀相同、相近的夥伴,所以這個無友不如己,是不和消極萎靡的壞人為伍。

16樓:匿名使用者

原意為第二個 引申為第乙個 都對。

好像出子論語還孟子來著。

不恥下問的上一句是什麼?

17樓:任性的公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杜甫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不恥下問成語接龍,利用成語不恥下問進行詞語接龍

不恥下問成語接龍bai 不恥下問 du問一得三 zhi 三心二意 意氣dao揚揚 揚長而去 版去偽權求真 真才實學 學淺才疏 疏而不漏,漏洞百出,出塵不染,染蒼染黃,黃塵清水,水碧山青,青出於藍,藍田生玉,四字詞語大全 五光十色 歡聲雷動 欣喜若狂 載歌載舞 燈火輝煌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光明媚 ...

古代誰不恥下問

詞 目 不恥下問 發 音 b ch xi w n 釋 義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 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出 處 論語 公冶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用 法 動賓式 作主語 謂語 賓語 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近義詞 不矜不伐 謙虛謹慎 功成不居 反義詞 好為人師 驕傲自滿 居功自傲 示 例 在學習上,我們...

不恥下問體現了一種什麼精神,不恥下問體現了 什麼 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 什麼?

不在乎身份地位只在乎能向人家學到什麼。這是一種謙虛認真的學習精神 不恥下問體現了一種什麼精神,它體現了一種好學的精神。體現了一種勤奮的精神。所以這個詞是勤奮好學,不恥下問,我覺得給人有很大的啟示。凡事能夠勵志成才的人。都是有一種情緒後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乙個人如果說有一種奮鬥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