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人又吵起來了!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2023-05-26 19:45:04 字數 3473 閱讀 1381

1樓:南方小潤

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對於北方人來說,無論什麼節日餃子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在南方我們平時都吃大公尺,冬至會吃湯圓,沒有人會吃餃子。

2樓:ok大美

南北方文化習俗有差異,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南方有「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的說法。你在北方就吃餃子,在南方就吃湯圓。

3樓:降維世界

每個節日,不同地方飲食都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個都是各自的傳承下來的,沒有必要爭吵,吃的東西不同但寓意都是相似的,為團圓,為閤家安康,新年新氣象等,總歸都是好的寓意。

4樓:耿直還恩愛的小鷗

餃子和湯圓都一樣,都是團團圓圓的意思。

冬至,為什麼南方人吃湯圓,北方盆吃餃子

5樓:向前看

1、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為**凍耳朵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2、南方人冬至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用糯公尺粉做成麵團,裡麵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南方種水稻,湯圓是糯公尺做的。北方種小麥,餃子是面做的。

在冬至節,中國北方有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湯圓、粉糍粑的習俗,傳說在漢朝的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的樣子,給鄉民們治病補身,這個藥方的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嬌耳就是餃兒。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中國南方則有吃湯圓等甜食的習俗,江浙一帶在冬至吃湯圓外,還要吃桂花酒釀,並祭祖,蘇州還有桂花冬釀酒,只在此時節上市。大湯圓有餡的「粉團」是用於晚上祭祖,而無餡較小的粉圓用於早上拜神。。祭祖之後還有將湯圓粘在門窗上,稱為「冬節圓」,等乾燥以後再給孩子們吃,有保佑健康成長之用。

為什麼冬至南方是吃湯圓,北方是吃餃子呢?

7樓:迪迪的小迷妹兒

習俗不同。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公尺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要吃餃子也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8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交通不便,有出門無歸的人很多,所以家中人唯恐人不歸,就一門心思將個丸子搓了又搓,圓而再圓![調皮]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和湯圓

9樓:去問驅蚊器

冬至時,南方人喜歡吃湯圓,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這是因為南北差距的不同,風俗也不同。

原因:在北方,冬至的時候要吃餃子,而且最好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餃子,這樣有閤家團圓之意。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吃餃子也是經常的事情,並非只有冬至這一天才可以吃,而且吃餃子這個習俗從古代就傳下來了,自從東漢時期的張仲景發明了餃子這種東西之後好多的人就都開始吃它了。

對於南方而言,他們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湯圓當仁不讓的成了冬至的傳統食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下湯圓,全家圍在一起吃湯圓、聊家常,非常歡樂。湯圓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了,自從宋朝就有了這種食物,在民間稱為小吃,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傳統食物,被人們記住。

10樓:咬牙紙紙

冬至吃餃子的原因是為了不忘「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之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傳統習俗。

1、我國冬至吃湯圓緣由如下: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遠古帝堯的時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歲時節氣。到了周朝已有冬節,君王要在冬至日舉行祭天的。至漢以後,每年冬至,都有舉行祭天、祀神、拜祖、賀冬等行事。

到了唐宋兩代,祭禮更加隆重。

各地都依例舉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湯圓,祀神祭祖,而後一家團圓,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民間習俗,冬至這天吃了湯圓,就長了一歲了。

2、我國冬至吃餃子緣由如下: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

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餃子為了紀念張仲景大夫,湯圓有團圓的意思。在冬天的時候天氣特別寒冷,而寒冷的天氣很容易將人們的耳朵凍傷,醫聖張仲景感覺到特別擔憂。

於是,他將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一起煮熟,並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狀,煮熟之後送給被凍傷的百姓吃。百姓吃完之後血脈通暢,凍傷也逐漸好了。

南方冬至吃湯圓比較多。因為湯圓是圓形的,人們希望通過吃湯圓得到全家團圓的吉祥如意。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 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12樓:好人好萌

餃子又叫餃耳,民間傳說冬至吃可以不凍耳朵。湯圓取團團圓圓的寓意。

13樓:靳啟彪

過去窮,找個理由改善一下生活。慢慢就成習俗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習俗,是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不吃就等著掉耳朵。

南北方劃分,南北方劃分

中國的南北方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呢?就是以秦嶺 淮河為界.這是自然的界限,是人文的界限,也是乙個社會經濟的界限.以秦嶺 淮河為界,劃分的南北方,在諸多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南北差異主要表現在自然,體質,語言,性格,文藝,飲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自然差異 以秦嶺 淮河為界,自然氣候明顯變化.體質...

南北方的差異,我國南北方傳統民居的差異

南方冬冷夏熱 沒有空調夏天難熬 因為沒有暖氣等裝置,冬天快被凍4了 破地方,真冷 南方人比較愛吃公尺,北方人比較愛吃麵.南方山多,北方山少.南方人心眼小,但是很聰明,北方人比較直 南方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降水量多,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民居牆體薄,屋頂傾斜度大.農作物多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為油菜,...

北方人鼻子高還是南方人的鼻子高,是北方人鼻子高還是南方人鼻子高?

北方,因為鼻子的高低取決於遺傳和當地的空氣,因為北方普遍比南方冷,鼻子高是為了給空氣加熱,所以北方更高 是北方人鼻子高還是南方人鼻子高?按照地域特點,氣候越冷的地方鼻子越大,鼻樑越高,因為氣溫低,所以根據氣候導致器官適應性變化,鼻子長而大冷空氣吸入後不會那麼冷。歐洲人 尤其是俄羅斯人都是大鼻子因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