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的作者?《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2023-04-24 21:05:04 字數 2293 閱讀 2527

1樓:不吃雪梨吃蘋果

作者:無名氏,《長歌行》是一首中國古典詩歌,屬於漢樂府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此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

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於朝露易乾、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生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其主旨體現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截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於審美之中。

2樓:有勳

《長歌行》是一首出自由北宋文人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中的五言古詩。 這首詩採用賦、比、興、互文、 反覆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

3樓:伍易陽傲霜

《長歌行》選自《樂府詩集》,沒有確切作者。《樂府詩集》由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編纂。

《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4樓:侃侃說民生

《長歌行》的作者是李白。

長歌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作者借樂府古題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表達的是作者期望盡早建功立業、功垂千古、名留史冊的強烈用世之心。

此詩共二十句,分為兩個部分,以十句作為乙個部分,前後思想貫通,展示作者理性與悟性相互作用的心象。全詩熔敘事、抒情、議論手法於一爐,詩情跳蕩,變化莫測,意脈妙結,自然渾成。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5樓:3氛賞

《長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編纂的《樂府詩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

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長歌行的作者是誰?

6樓:小青清愛娛樂

作者不詳。

長歌行。【作者】漢樂府 【朝代】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乙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長歌行的翻譯,長歌行原文及翻譯

長歌行翻譯 早晨,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等待在陽光下曬乾。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常常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變黃衰敗。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回來?少壯年華時不發奮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長歌行》揭示詩歌主旨的詩句是,長歌行揭示詩歌主旨的是哪兩句詩?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長歌行揭示詩歌主旨的是哪兩句詩?長歌行揭示詩歌主旨的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古詩和主旨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x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 k n 黃華 hu...

長歌行古詩的主旨,長歌行的中心思想

這首詩是觸景生情之作,表達了詩人勸導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虛度光陰之情.長歌行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此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長歌行 漢代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