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白居易的觀刈麥中,哪句是名句

2022-09-21 02:45:02 字數 3778 閱讀 3934

1樓:匿名使用者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觀刈麥》賞析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題解這是一首五言古詩,詩題原注雲:「時為盩厔縣尉。」盩厔,今陝西週至。這是三十六歲的詩人於元和二年(807)任盩厔縣尉時所寫,是詩人早期一首著名的諷喻詩。

句解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農戶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閒暇的時候,特別是到了五月收麥子的季節,人們更是加倍地繁忙。夜裡,一陣南風吹起,滿地的小麥覆蓋著田壟,到處一片金黃。詩一開頭,即交代背景。

「少」、「倍」二字,是詩眼所在,前者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勞,後者反映出麥收季節的格外忙碌。「壠」,田埂。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姑娘媳婦們肩挑著食盒,孩童們手提著壺漿,互相招呼著送飯到田裡去,因為那些青年壯漢正在南岡收割小麥。前兩句是互文,「荷簞食」、「攜壺漿」 的主語是「婦姑」和「童稚」。「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壺漿」,用壺盛的湯水。「餉田」,給在田裡勞作的人送飲食。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他們低頭割麥,腳底下蒸騰著濕熱的土氣,脊背上照射著灼人的太陽。本來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仍顧不上炎熱,只想珍惜這初夏較長的天光,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一幅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是一種反常心理。正因如此,才會使讀者去想,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常。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還有乙個貧窮的婦女,抱著小孩站在他們身旁。她的右手拿著一些撒落下來的麥穗,左胳臂挎著乙隻破舊的竹筐。篇章至此,視角突然轉向拾麥者,描繪出令人心酸的場景。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聽她望著大家說出的那番話,人人都不禁為之萬分悲傷。為了給官家納稅,她早已把自家的田產賣光,如今揀拾這些麥穗,只不過是為了填一填飢餓的肚腸。割麥者和拾麥者,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

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今日的拾麥者,正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我又有什麼功勞和德望?既不務農,也不採桑,可一年的俸祿竟有三百石,到年末,倉庫裡還存有餘糧。默念著這些,私下裡越發感到羞愧,乃至終日都不能把它遺忘。

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的自己作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

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評解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敘事詩多能曲盡人情物態,將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裡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蘊含著感情。

在這首詩裡,詩人的心靈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震動了。他不僅生動真切地描繪出割麥者與拾麥者辛勤勞碌、悲慘痛苦的生活情景,而且在字裡行間浸透著對他們的深切同情。難能可貴的是,詩人反躬自思,聯想到自己。

在那個時代,詩人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確實難得。這樣的對比,新穎精警,發人深省,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2樓: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樓:匿名使用者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描寫入微,很累很熱還不惜力量,不知疲倦,希望夏天再長些好多種些糧食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這兩句真實描繪了人們的生活狀況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可以算是寫詩的目的和主旨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請問白居易的<觀刈麥>中,哪句是名句??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我考過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農桑。

白居易的詩《觀刈麥》中有哪些名句?

觀刈麥的中心思想和名句

7樓:蚯蚓不悔

我覺得名句更應該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內,盡日不能忘。

容」 白居易在詩中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撥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觀刈麥的主旨句

8樓:匿名使用者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歲晏(yàn)有餘(yú)糧,念此私自愧(kuì),盡日不能忘

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這段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詩的最後發表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

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作者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只是乙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其實更應該感到自疚自愧。賦稅是皇帝管的,作者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好像又錯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觀刈麥中的佳句是哪一句?

11樓:匿名使用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12樓:羽毛和翅膀

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13樓:卿宇馨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觀刈麥》最後一句「念此私自愧,?日不能忘」到底是盡日還是終日?

14樓:匿名使用者

教科書裡是,但《百家講壇》裡是終日,如果你是學生還是按照教科書寫盡日比較好

15樓:匿名使用者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觀刈麥中表示刈麥者心情矛盾的句子是

16樓:胡瑞穎好的

松柏有本性,曾不歷農桑。肅書三百石,歲歲有餘糧。念此私自愧,今日不能忘

觀刈麥的原文 5,《觀刈麥》翻譯及其原文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

觀刈麥賞析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

作者為什麼會寫觀刈麥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 807 作者任週至 今陝西周至縣 縣尉時所寫。詩中描寫了冒著暑熱辛勤勞動的農民和被沉重的租稅壓得抬不起頭來的貧苦農婦,並對自己的不勞而食,深感慚愧,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全詩敘事簡約,描寫細緻,結構自然。詩一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從無閒日,終年勞作的農民,到了五月麥收季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