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知行為何改名為陶行知,陶行知的名字的來歷

2022-02-14 23:20:17 字數 2551 閱讀 7921

1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為何要改名

2009-05-11 09:42閱讀:6,307(去南京陶行知紀念館參觀,受益頗多。總的印象是陶先生離我們很近很近。記下幾個片段,以備今後學習之用。)

陶行知原名陶文俊。2023年在金陵大學讀書時,敬慕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奉「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為至理名言,於是改名為陶知行。後來在曉莊學校工作期間,他的思想在實踐中發生巨變,對知行關係有了新的認識。

他說,對王陽明的觀點,「餘體驗所得,適為其反。」他認為,弗蘭克林、瓦特等人都是先有實踐,而後才有了新的發明創造的。於是決定把以前信仰的觀點倒轉過來,確認「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023年他寫了一首短詩《三代人》:「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到2023年7月16日,他在《生活教育》半月刊上公開宣告,改名為陶行知。

他曾解釋說,我的理論就是行、知、行。行是知之始,知又可以反過來引導行。改名字是力求名實相符。

我們這些後人,學過***的《實踐論》,對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律都有所了解。陶行知先生在30年代初已經探索達到這樣的高度,實在令人敬佩。他不只是這樣說了,而且堅定不移地這樣做了。

他大力推進 「教學做合一」的新教育,就是他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體現。理解這一點,可能是理解陶行知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關鍵。

2樓:歲月尾巴

因為他覺得先要「行」然後才能「知」。實踐出真知。

3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後因欣賞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陽明還主張「知輕行重」,認為: 「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謂真知。後改名為知行。

後來,陶行知深刻地認識到:「自從親自到民間打了幾個滾後,才覺得我們有好多主觀的意見都是錯的,沒有效驗的。他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張。

當時,已經有人稱他「行知先生」,他又萌生了改名的念頭。後改名為陶行知。 」

先行而後知,還是先知而後行,陶行知為何改名為行知?

4樓:匿名使用者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

陶行知曾兩次更名,他原來叫陶文俊,青年時期因崇拜理學家王陽明的「知是行之始」,改名「陶知行」;實踐使他認識到應該是「行而後知」,於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

5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原名文濬,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本名為陶行知。所以陶行知推崇的是「先行而後知」的哲學思想。

6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原名陶文俊。2023年在金陵大學讀書時,敬慕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奉「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為至理名言,於是改名為陶知行。後來在曉莊學校工作期間,他的思想在實踐中發生巨變,對知行關係有了新的認識。

他說,對王陽明的觀點,「餘體驗所得,適為其反。」他認為,弗蘭克林、瓦特等人都是先有實踐,而後才有了新的發明創造的。於是決定把以前信仰的觀點倒轉過來,確認「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023年他寫了一首短詩《三代人》:「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到2023年7月16日,他在《生活教育》半月刊上公開宣告,改名為陶行知。

他曾解釋說,我的理論就是行、知、行。行是知之始,知又可以反過來引導行。改名字是力求名實相符。

我們這些後人,學過***的《實踐論》,對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律都有所了解。陶行知先生在30年代初已經探索達到這樣的高度,實在令人敬佩。他不只是這樣說了,而且堅定不移地這樣做了。

他大力推進 「教學做合一」的新教育,就是他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體現。理解這一點,可能是理解陶行知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關鍵。

7樓:白氏烏龍

都對,在唯物主義自然科學裡是先行先實踐,以後才能獲得知識。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是良知的知,你想人生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選擇,選擇就會牽扯利己利人的問題,這就良知的事了,做事自己和面對眾人不後悔這就是良知。知行合一是人文科學方面的……,名改的更押韻好聽了,也更讓學生好理解。

陶行知的名字的來歷

8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本名為陶行知。並且以此自勉。

9樓:禾木由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到了19歲,讀大學期間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影響,給自己改名「陶知行」,認為「知是行之始」,認識先於實踐。但很快,他認識到其中的唯心論色彩,於是把王陽明的學說翻了個個兒,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實踐才有認識。

10樓:彭雲杉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名為陶行知

11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

陶行知教育名言,陶行知的名言名句

1 失敗是成功之母,奮鬥是成功之父。2 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 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 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畫,隨著生活打滾 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3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 雙手 腳 空間 時...

陶行知的祖先是誰,陶行知的名字的來歷

他的祖先已經很難考證了。姓陶的人,真是既榮耀,又幸運,因為他們的姓源有二,而一支出自唐堯,一支出自虞舜。這份榮耀與生俱來,實在令人羨慕萬分。關於陶姓的姓源,姓纂 上是這樣說的 陶唐氏之後因氏焉。虞閼為周陶正,亦為陶。陶唐氏就是帝堯,虞閼則為舜的後代。帝堯,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為什麼還要稱他為陶唐氏呢...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歷史價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什麼現實意義

陶行知 1891 1946 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 教務主任等,反對 沿襲陳法,異型他國 推行平民教育。五四 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 以 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