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異同

2021-03-04 05:37:00 字數 5226 閱讀 2035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資料:所謂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表現為學校教育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我們期待著「和諧社會」的構想盡快變為現實,給學生發展提供成長的肥田沃土。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異同

2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點在於:這兩個觀點都把教育和生活聯絡在一起,強調教育必須和生活融合,要寓教於生活之中,並且二者都注重兒童的個性發展和實踐。

陶行知和杜威的的理論的不同之處有三個:其一在於提出的背景,其二是內涵,其三是定位,具體區別見下:

一、提出的背景

陶行知生活在20世紀的中國,當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外來文化發生了激烈的碰撞。當時,他前往美國留學,師從杜威,歸來後,陶行知批判吸收了杜威的思想,並基於當時中國國情,他在中國發起了鄉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

杜威生活在20世紀的美國,當時美國的教育不僅脫離了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與兒童的生活也有脫節。因此,針對美國教育的這兩大弊端,杜威發起了實用主義教育運動,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這一觀點。

二、內涵不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內涵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對改造生活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內涵是:

教育是生活的過程,教育要融入兒童的生活、與社會生活。

三、強調不同

陶行知更加強調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是由生活而決定的;而後者側重於教育對生活的影響,認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應當幫助人們適應社會、適應生活。

3樓:迷你彩鈴

關於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資料:

所謂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表現為學校教育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

我們期待著「和諧社會」的構想盡快變為現實,給學生發展提供成長的肥田沃土。

其次是學校教育環境與家庭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舉手一投足往往是無言的規範,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千言萬語。

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重視家庭教育。

通過家庭訪問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絡,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子女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校要充分利用家庭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提供有關教育資訊,讓家長明確良好家庭教育的標準;針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答和幫助,努力創設學校教育環境與家庭教育環境和諧發展的課程環境。

第三,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還表現為學校教育環境中教學因素與非教學因素的和諧發展。「教學因素」指的是以課堂為主渠道的諸種因素;「非教學因素」指的是學校的校園環境、辦學理念、制度建設、校風校貌等校園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學因素與非教學因素的和諧發展是形成和諧校園整體效應的關鍵性因素、決定性因素。

校園環境能起到無聲的育人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他並且指出:隱性課程乃是一種真正的道德教育課程,是一種比其他任何正式課程更有影響的課程。

學生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能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學校的辦學理念要變成師生的共同追求,要內化為全校師生的自覺行動。學校的制度建設是各學校都在花大力氣抓的一項工程,但千萬不要走向教條化和形式化的傾向,制度幾大本,條款一大堆,卻成了管理的「擺設」,如果制度建設偏離了人本思想,偏離了共同的價值取向,就不會產生「諧振效應」。

關於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資料: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題是針對美國教育脫離社會生活,脫離兒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針對教育沒能融入兒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正如滕大春先生所指出的那樣:「蓋棺論定地說,美國傳統的教育一方面是脫離社會,一方面是脫離兒童。

杜威所要**的正好環繞著這兩大問題:一是使美國學校和美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國學校和兒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發育的規律合拍。」[1](序言p10)因而,「教育即生活」命題具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

一是要求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要求學校教育與兒童的生活相結合;二是要求教育應體現生活、生長和發展的價值,建構一種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參與兒童的生長過程。從而,「教育即生活」的實質可作如下理解:

1.「教育即生活」命題首先強調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義。

注重教育對生活的影響。

「教育既然是一種社會過程,學校便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

「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本身,那麼教育應該充實人的生活,使兒童能夠適應生活,更新生活。」

不合乎時代精神的生活,是壓抑兒童天性的生活。

2.強調「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以及教育對複雜的社會生活的簡化、淨化和平衡。

「明顯的事實是,我們的社會生活正在經歷著乙個徹底的根本的變化。如果我們的教育對於社會生活必須具有任何意義的話,那麼它就必須經歷乙個相應的完全的變革。」

教育需要把複雜的社會生活背景作為兒童生長的背景,但又不能對複雜的社會生活背景無所作為。因而,「教育即生活」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教育改造社會生活的涵義。

學校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簡化社會生活,以便使兒童適應並促進兒童對社會生活的把握。

其二,淨化社會生活。

其三,平衡社會生活。

經過教育簡化、淨化、平衡了的社會生活,就是「改造的社會生活」。

3.「教育即生活」意味著教育與人的一生的生活共始終,意味著兒童的生長與發展。

「我們的最後結論是,生活就是發展;不斷發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

「教育即生活」不僅僅強調教育要聯絡生活,而且強調生活本身的發展性和教育性。

4.「教育即生活」並不割裂現實生活與未來生活的聯絡,並不完全否定未來生活。

杜威批評當時美國教育「注重於專門性的和技術性的東西而漠視了美好的生活」,沒有成為美好生活的審慎的創造者和培育者。

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差不多啊,沒什麼大區別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異同

5樓:大壞蛋丷

關於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資料:

所謂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表現為學校教育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

我們期待著「和諧社會」的構想盡快變為現實,給學生發展提供成長的肥田沃土.

杜威的教育思想說教育即生活,但是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6樓:同光與塵

文科類的抄知識不像是自認科

襲學那麼精確,很多概bai念都很模糊。觀點也是du仁者見仁zhi智者見智,你說對他說

dao不對,關鍵看你怎麼理解了。尤其是教育這一門學科,其概念更是模糊,而且還不統一。杜維的這句話我個人認為是對的,但是要把這裡的教育理解為廣義的教育,不能僅僅指狹義的學校教育。

他的意思就是把整個社會生活比作乙個學校,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生活。他的最核心的思想在於強調過程,注重教育的過程性。

陶行知提出的到底是教育即生活還是生活即教育?

7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鄉村教師,1930-03(9)//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

8樓:答答答吧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杜威的是『教育即生活'.

9樓:匿名使用者

是生活及教育,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學習知識。

10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注重實踐

「教育即生活」,到底是杜威提出來的,還是陶行知,還是福祿貝爾?怎麼各個版本的都有!!求救命!

11樓:老馬揚蹄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提出來的。約翰·杜威(john dewey)(2023年10月20日-2023年6月1日),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與皮爾士、詹姆士一起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約翰·杜威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學、藝術、宗教倫理、政治、教育、社會學、歷史學和經濟學諸方面,使實用主義成為美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杜威的幼兒教育思想可以歸於三句話:「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這是杜威教育理論中的三個核心命題。

杜威的關於教育理論的三個核心命題,即「教育 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重點強調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並藉此分析了教育與生活的本質關係,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對比之後,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對當代教師提出了幾點要求與建議。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他把教育與生活、生長與發展視為同一意義的概念,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集體生活、社會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教育既始於社會又將歸於社會,因此,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三者之中,社會生活是整合其他兩種生活的關鍵。各種場合的教育實質上進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於兒童來說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比如他在家庭裡,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生活。

不通過各種生活形式或者不通過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形式來實現的教育,對於真正的現實總是貧乏的代替物,結果只會形成呆板而死氣沉沉的教育。」 關於生活與發展,杜威說:「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

12樓:樸臭臭

杜威 在《民主與教育》這本書中提出的 你可以去買來看看

13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提出來的

「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是誰說的? a 杜威 b陶行知

14樓:小狐狸的麥麥浪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是陶行知

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是杜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歷史價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什麼現實意義

陶行知 1891 1946 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 教務主任等,反對 沿襲陳法,異型他國 推行平民教育。五四 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 以 勾...

陶行知教育名言,陶行知的名言名句

1 失敗是成功之母,奮鬥是成功之父。2 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 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 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畫,隨著生活打滾 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3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 雙手 腳 空間 時...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什麼和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共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次,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 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重要主張,是 生活即教育 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係問題上的具體化。再次,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主張,是 生活即教育 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