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歷史上的三國有什麼區別

2022-01-13 04:15:03 字數 5266 閱讀 3267

1樓:嚴玲山彬

三國演義是忠於歷史的背景下的文學創作,有血有肉,有喜有悲,催人淚下。三國志是乾巴巴的歷史記載,難讀。

2樓:溥衛呼延清

源於歷史,但缺少歷史的公平公正性,主要是作者個人擁劉反曹的思想佔主導

3樓:國駿長鵬天

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三國》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寫出來的,但帶有作者的主觀意識,影響讀者判斷!

4樓:戚越松知睿

《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古典大型文學歷史著作,不存在跟歷史有什麼區別

5樓:時彭

三國演義是一段中國歷史,而歷史是指以前發生的事情。有近代史和遠古時代史,我認為,今天以前發生的都可以稱為歷史了。

6樓:邢暖九翠梅

三國演義是**,是以歷史實事做基礎,進行渲染、虛構。

7樓:苝京尐連

演義裡有好多故事都是虛構的 比如斬顏良誅文醜 斬顏良應該是有 不過誅文醜就不好說了 再比如過五關斬六將 這五關裡 有好幾關連時代都對應不上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好多事虛構的,而且超級的尊劉貶曹,建議看新版三國,這個還是比演義真是一點,諸葛亮在博望坡的那把火就是羅貫中給放的,而且 歷史上赤壁一戰也確實是周瑜的貢獻,只是在明朝羅貫中年代民間比較推崇諸葛亮,才把功勞給了諸葛亮。不是有首唐詩叫「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見唐朝還是認為是公瑾的功勞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與歷史不符。基本都是虛構。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是部** 作者借用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人物 闡述了著作的思想 為了突出三國演義中的人物 將歷史人物身上的事情張冠李戴 比如溫酒斬華雄 歷史上是孫堅率領部隊滅掉的華雄 關公定計斬車胄 其實是劉備殺的車胄 督郵也是劉備打的 在演義裡是張飛 或者情節誇張化 比如赤壁之戰 曹操率領83萬人馬攻打江東 詐稱百萬 歷史上估計也就20萬左右 還有子虛烏有的事情 比如借東風 關公顯聖等等 這樣使得演義中的人物豐滿 生動 進一步能闡述作者尊劉貶曹的主旨 也能反映出演義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有什麼區別? 10

11樓:我是龍的傳人

三國正史如《三國志》,而《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記錄的歷史演繹出來的**、故事,是文學作品。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

主要的區別有三點:

一是體例不同。《三國志》是史書,是對三國歷史的較為客觀的敘述。而《三國演義》則是歷史**,是對三國歷史的人為演繹,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虛構的內容。

二是成書時間不同。《三國志》成書於西晉初年,距離三國很近,因而可以保證這部史書的真實性。而《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摻入了大量民間傳說。

三是承續關係不同。陳壽寫作《三國志》依靠的是他自己多年收集的歷史資料,而羅貫中撰寫《三國演義》則主要取材於《三國志》。也就是說,《三國志》是《三國演義》的母體。

舉例:在《三國志》裡那個文韜武略、心胸開闊、英雄豪俠的周瑜,到了《三國演義》裡卻成了心胸狹窄、疾賢妒能的「小氣鬼」。 《三國志》中,周瑜從小就多才多藝,年青時就精通**。

只要奏樂有錯誤,他必定會發現,發現了就一定會加以指點,所以當時有民謠說:「曲有誤,周郎顧」(周郎會發現,可以請周郎指點指點)的說法。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吳抗曹,這個戰略起了關鍵性作用。

但是整個戰役的指揮計畫者實際上是周瑜。周瑜在說服孫權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激將法激的;利用火攻是黃蓋提出來的,後來都改成諸葛亮,這些都是出於突出諸葛亮這個主要人物的創作需要。突出了羅貫中對諸葛亮的喜愛,**中周瑜的性格特點主要是心胸狹窄,特別忌妒諸葛亮。

這是**為了使不同人物性格區別鮮明的創作需要。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

綜上所述,三國正史,如《三國志》為晉朝陳壽所寫,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是寫實的,為二十四史之一。 《三國演義》為明朝羅貫中所寫,是在《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歷史事實不完全吻合,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若論史學價值,前者高於後者;若**學價值,後者高於前者。

12樓:不懂傻蛋

先看演義,在看正史,原因很簡單,就是史書全是文言文沒有一點功底看起來很吃力,演義是白話文要好看一點,雖然演義有很多情節是藝術加工的但是主要的歷史事件還是沒變的只是細節給改的面目全非了。史書關於三國歷史的除了《三國志》外還有很多,你看要看《三國志》的話最好也把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也順道給看了吧,他是給《三國志》些的註解和一些歷史資料的補充。對於《三國志》內容的理解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3樓:若暄

三國演義中跟三國正史裡有很多都是不同的

三國演義中很多都是編寫的或者誇大杜撰的

比如:三國演義有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七進七出、七擒孟獲、等等都與三國正史中內容不同

14樓:謝子佑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最大的區別在於是乙個是**乙個是正史,顧名思義,因為三國演義是**,某些地方就需要使用誇張的藝術表達形式,甚至是虛構一些劇情使得內容更有賣點(寫過作文的都知道),羅貫中是明朝人,自然沒有晉臣陳壽來的更加清楚,不過正史與**也有些許缺陷,就是他需要的是成王敗寇,所以有些對於某些於晉的事就要避諱些,再加上晉的魏國遺臣比較多,自然也要顧忌,就更偏袒魏一些,而且據說在蜀國未滅的時候,陳壽和諸葛亮有些過節,所以陳壽對於諸葛的敘述不免有些個人情緒(誰會說自己的仇人很優秀呢),諸如此類的個人情緒也會影響。羅貫中是明朝人,也做了很多民間野史之類的調查,同時也是根據三國志改寫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就會更正確些,不過**需要一些英雄,而由於三國志中描述的漢朝一直都被欺凌,所以人們也就會更偏向復興漢室的皇叔,時代的影響吧,羅貫中也就跟偏袒蜀漢。這個到底哪乙個更加可靠正式,沒人可以定論,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15樓:有風度的小流氓

1、應該是你的三國演義不全吧,我記得官渡之戰之後是有一回郭嘉遺計定遼東(好像是叫這個)。

2、《三國演義》是在三國這段歷史上進行藝術加工後寫成的,《三國志》是西晉初年原來蜀國的官僚陳壽所做,那時候的史書當然是文言文,從閱讀的難度來說,當然是半白話文的《三國演義》讀著容易。而且三國演義雖然是**,可是整個脈絡都還是依據正史的,所以建議先讀演義再讀正史。當初我就是把三國演義當作武俠**來看的,迷得不行。

16樓:杜丶澤灬華

虛構成分和正史。

演義對於人物描寫更生動。

正史,則能反駁掉很多演義上錯誤的東西。(諸如關羽的**不可能是青龍刀。劉關張本沒有結義)

所以說推薦先看演義。再看正史。。

三國志有白話文的。。就是正史比較長。

17樓:匿名使用者

不仔細看哦,演義裡也有郭嘉遺計定乾坤的,在第33回,不過是定遼東,當然演義只是**,想來要比正史精彩的,畢竟**有誇張,有打鬥,而正史。。。就當史記那樣了,全部是文言的。與演義不同,演義是古白話,三國志全部文言

18樓:

《三國演義》是從頭至尾一整篇敘述的很完整的故事,而《三國志》屬紀傳體,就是單個介紹每個人的一生,相信樓主可以耐心的讀完《三國演義》,卻絕對讀不完《三國志》,因為大家喜歡三國無非就是喜歡那麼幾個有名的人而已,《三國志》記載了三國時期裡絕大部分的人的事蹟,反正我看《三國志》只看了幾個認識的人而已。喜歡三國的人都是從**開始的,隨著愈發的關注才有心去看《三國志》,而通篇標準的文言文會讀起來很吃力。樓主既然喜歡三國那就去書店買書看吧,郭嘉遺計定乾坤在三國演義上是有寫的,電子版有甚意思?

因**好懂易記住樓主還是先看三國演義再看三國志。我看《三國志》也是連裴松之的注一起看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三國事蹟,但是真是假就看讀者自己理解了。

19樓:非常好看的**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可能還有其它的書籍。三國志寫的粗略,三國演義寫的詳細。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向我們展現了這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

20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十三回,郭嘉遺計定遼東

三國演義是**,描寫生動可讀性強,有許多藝術處理及虛構情節。

三國志是史書,基本與史實相符,但文字比較干巴,可讀性完全談不上。

21樓:查水表

演藝就是**,以歷史為根據,加上作者的文藝手法,對人物的渲染等。三國志是史書,主要以記錄三國時期的史實事件。兩本書都不推薦你看,因為都是文言文。

建議看下易中天的品三國,白話文有議論有分析!請採納

2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更具有觀賞性,情節很精彩但很多都不符合史實,有些情節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改編的,如果純粹是為了消遣的話《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如果想看真正的三國歷史,建議去看《三國志》

歷史上的三國 和 三國演義中的 差別大嗎?

23樓:蘇納金

差很多。很多人物和故事都被誇大,就簡單地說幾個著名的故事吧。

1、溫酒斬華雄是假的,華雄也不是關羽殺的。

歷史上的華雄,是在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

2、諸葛亮的歷史功績被誇大。

歷史上,諸葛亮的功績主要是在劉備死後,劉備死前並沒有受到重用。所以草船借箭啊、三氣周瑜啊,都是假的。

3、周瑜歷史上的形象很好,而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和小氣。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4樓:戲子笑看塵世間

歷史中的三國和演義中差太多了;建議樓主看下三國志;這本書比較符合歷史;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個人對人物的喜好寫的;有很多張冠李戴的典型;基本娛樂下就好;不可信

25樓:33來留

差別還是很大的

羅貫中將許多真實歷史中的故事的人物改了

如:華雄是孫堅斬的,三國鼎立的理論是魯肅提出來的而不是諸葛亮,歷史上其實關羽比劉備要大

2.誇大人物性格

如:三國演義中將曹操描寫成乙個反派,而其實曹操是乙個政治家,詩人。

再比如諸葛亮,**中他幾乎就是mvp,而其實,真實的孔明只是乙個說客,還寫了出師表。

三國演義是否符合歷史,三國演義是真實歷史嗎

對於三國演義史家早有結論,這部作品七分虛三分實,整體架構上出入不大,但相應的歷史事件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為了突出主線 擁漢反曹 在人物刻畫上,偏向性很明顯。這是當時歷史背景決定的,作為元末明初的 家,羅貫中對當時漢王朝正統的蜀漢 他認為的,而且三國時代的蜀漢和先朝宋代有類似的地方 加以渲染,對蜀漢群臣...

有關三國演義的,三國演義有哪三國

關於關雲長的 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單刀赴會,敗走麥城。草船借箭 火燒藤甲兵,赤壁之戰,空城計,火燒連營,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三英戰呂布,七擒孟獲,長板坡,三氣周瑜,將星殞落,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佈八陣圖。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赤壁之戰,文姬歸漢,水淹七軍,七步成詩的曹...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是什麼?

三國演義 本身就是 內容偏向作者的主觀情感也是無可厚非的。注重情節,所以讓人讀來感到跌宕起伏,離奇曲折,生動有趣。三國志 是一部正史,因此它要留給後人公正。這不能僅僅用對與錯來評價,就比如說,考語文,你就需要用 三國演義 的內容 而考歷史則須用 三國志 的內容。至於易中天品三國,的確值得一看,我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