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例子,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例子

2022-01-07 09:27:46 字數 4987 閱讀 9157

1樓:音律流縈

生物鏈指的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係。這種關係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絡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

當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迴圈。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繫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而連線著。人的食物主要來自植物和動物。而動植物是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營養才生長而成的。

如果這些動植物含有了來自環境汙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險。拿水產魚類來說,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汙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轉變成有機汞,魚類吃了這樣的微生物就會把有機汞儲存在身體中,而人吃了這樣的魚,汞就會進入人的神經細胞中,人就會得可怕的水俁病。水俁病是人類汙染環境,而汙染物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並嚴重傷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1、大氣汙染屬煤煙型汙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汙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汙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汙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汙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汙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汙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汙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汙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汙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汙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汙染。

2樓:南軒龔清懿

在人類生活的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不可缺少的生物資源。其中有水資源、海洋資源、森林資源等等。人類想要在地球上生存,就離不開地球上各種各樣的資源。

但在人類漸漸強大、漸漸發達的時候,卻也漸漸忽略了生態的平衡,漸漸不顧大資源的感受,任意的去破壞、蹂踏!甚至把自己的快樂以及成功建立在破壞大自然上,造成了對大自然的極度破壞。

我們調查小組曾做過抽樣調查,分別對初中年級和高中年級做了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初中年級或是高中年級的學生,對自然資源這個概念還都是模糊不清的。他們不理解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主要在哪些方面,也不知道人類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去保護大自然。要保護好自然資源,就要從我們現在做起。

怒江被認為是我國僅有的兩條自然生態河流之一。為了維護它「自然河流」的性質,於是人們提出「不要在怒江上建壩,保留一條自然河流!」這是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重要理由之一。

首先,從理論的角度,人類改變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應以時代的性質來看待這個問題。今天,人類棲居的現實的地球,已經不是原來的純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類活動改變了的「人類學的地球」(馬克思),或「社會的地球」。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指出,自18世紀晚期開始,地球已進入最新地質時代―「人類世」時期。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既不能脫離自然來看待歷史事件,也不能脫離社會來看待自然事件,人、社會與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要以生命共同體的整體性觀點看待人、社會與自然的關係。

現實的世界從自然到人,現實事物從其自然性向社會性發展,這是客觀的、普遍的和深刻的發展過程。人類從製造和使用第一把石刀開始,到用火和造火,到現在發明、製造和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都是為了同自然作鬥爭,並在這種鬥爭中取得更多更大的利益。這是文化。

文化改變自然,它具有

「反自然」

的性質。美國哲學家羅爾斯頓指出:「文化是為反抗自然而被創造出來的;文化和自然有衝突的一面。

每乙個有機體都不得不反抗其環境,而文化又強化了這種對抗。生活於文化中的人實現了對自然的統治。我們重新改變了地球,使之變成城市。

但這個過程包含著某種辯證的真理:正題是自然,反題是文化,合題是生存於自然中的文化;這兩者構成了乙個家園,乙個住所(「生態學」的希臘語詞根oikos的含義就是住所)。從鬥爭走向適應——這就是當生物學從早期的達爾文主義,發展為成熟的進化生態科學時所實現的重要的正規化轉型。

一種成熟的倫理學也要實現類似的正規化轉型。一種衝突的倫理——人作為掠奪自然資源的征服者——必須轉變成一種互補的倫理:人應以滿意和感激的心情棲息於大自然中。」

3樓:但止心若如水

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

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亞斯文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溼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槓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2023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202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

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建議書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

;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慾。

舉乙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乙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汙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鐘嗎?

4樓:袁莞夫蘭蕙

一是資源破壞。人類過渡消耗各種礦產資源。按照傳統的消耗量計算,世界石油僅夠維持50年,煤、天然氣僅夠開採200-300年。

二是生態破壞。上世紀50年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已失去了一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每分鐘有2000平方公尺森林別毀掉。

三是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經達3600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國土的總和。

四是物種減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乙個物種消滅,預計在未來的30-40年中,將有6000種植物在地球上消滅。

五是環境惡化。環境惡化是工業文明造成給人類造成不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2023年的倫敦煙霧事件,5天內有4000人死亡。

其它如水體汙染、酸雨、光化學汙染等都是破壞自然的表現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早就有著模仿生物的事例。相傳在西元前三千多年,我們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鳥類在樹上營巢,以防禦猛獸的傷害;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即見到隨風旋轉的飛蓬草而發明輪子,做有裝成輪子的車。古代廟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門的建造,就其建築結構來看,頗有點像大象的架勢,柱子又圓又粗,彷彿像大象的腿。

我國古代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對於絢麗的天空、翱翔的蒼鷹早就有著各種美妙的幻想。根據秦漢時期史書記載,兩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發明了風箏,並且應用於軍事聯絡。春秋戰國時代,魯國匠人魯班,本名公輸般,首先開始研製能飛的木鳥;並且他從一種能劃破**的帶齒的草葉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鋸子。

據《杜陽雜編》記載,唐朝有個韓志和,「善雕木作鸞、鶴、鴉、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異,以關戾置於腹內,發之則凌雲奮飛,可高達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卻下。」西漢時期,有人用鳥的羽毛做成翅膀,從高台上飛下來,企圖模仿鳥的飛行。以上幾例,足以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鳥類的撲翼和飛行,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研究,這也是最早的仿生設計活動之一。

明代發明的一種火箭**「神火飛鴉」,也反映了人們向鳥類借鑑的願望。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水生動物——魚類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過對水中生活的魚類的模仿,古人伐木鑿船,用木材做成魚形的船體,仿照魚的胸鰭和尾鰭製成雙槳和單櫓,由此取得水上運輸的自由。後來隨製作水平提高而出現的龍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動物外形的影響。

古代水戰中使用的火箭** 「火龍出水」,多少有點模仿動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期的仿生設計活動,為開發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外國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經歷了相似的過程。在包含了豐富生產知識的古希臘神話中,有人用羽毛和蠟做成翅膀,逃出迷宮;還有泰爾發明了鋸子,傳說這是從魚背骨和蛇的顎骨的形狀受到啟示而創造出來的。十五世紀時,德國的天文學家公尺勒製造了乙隻鐵蒼蠅和乙隻機械鷹,並進行了飛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國科學家、空氣動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凱利,模仿鱒魚和山鷸的紡錘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線型結構。凱利還模仿鳥翅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對航空技術的誕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一時期,法國生理學家馬雷,對鳥的飛行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動物的機器》一書中,介紹了鳥類的體重與翅膀面積的關係。

德國人亥姆霍茲也從研究飛行動物中,發現飛行動物的體重與身體的線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茲的研究指出了飛行物體身體大小的侷限。人們通過對鳥類飛行器官的詳細研究和認真的模仿,根據鳥類飛行機構的原理,終於製造了能夠載人飛行的滑翔機。

後來,設計師又根據鶴的體態設計出了掘土機的懸臂,在一戰期間,人們從毒氣戰倖存的野豬身上中獲得啟示,模仿野豬的鼻子設計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靈活的潛水艇又是運用了哪些原理?雖然我們無據考察潛艇設計師在設計潛艇時是否請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難設想,設計師一定懂得魚鰾是魚類用來改變身體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

青蛙是水陸兩棲動物,體育工作者就是認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運動姿勢,總結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動作——蛙泳。另外,為潛水員製作的蹼,幾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後肢形狀做成,這就大大提高了潛水員在水中的活動能力

人類破壞資源的,人類破壞資源的資料

一 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 氣候變暖 2 臭氧層破壞 3 生物多樣性減少 4 酸雨蔓延 5 森林銳減 6 土地荒漠化 7 大氣汙染 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資料 1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匯威綜合選礦廠和上百家採選礦小作坊違法惡意排汙,致使該市發生嚴重的鎘 鉈水汙染事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並影響到下游廣東省肇...

人類破壞環境的,人類破壞環境的資料

地球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可以承載人類的星球。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已有很久很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人類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資源生存 繁殖 發展並建立文明,所以,地球是人類的母親。雖然人們經濟科學都發展的很好,但是不合理使用地球上的資源,不注意環境保護,各種環境問題接踵而至 森林退化 沙塵暴揚...

人類破壞導致災難發生,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自然災害

河流乾涸,森林減少,動物滅絕,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等 溫室效應 酸雨 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汙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汙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汙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汙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汙染的最直接 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