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外戚和宦官亂政長達幾百年,為何到滅時也沒想到應對之策

2022-01-06 22:35:54 字數 3078 閱讀 3195

1樓:酈磑

這個問題不只是漢朝沒有想到應對之策,連後世的所有朝代都沒有相對應對之策

其實每個朝代但凡有點作為的皇帝都有想到外戚和宦官禍亂朝政的這點兒,漢武帝晚年雖然昏庸,但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當時太子又比較年幼,為防止外戚干政讓太子的母親鉤弋夫人陪葬。但是他防得了一時防不了一世後面還是被外戚王莽篡權奪位了。

唐朝的時候唐高宗李治也防止過武則天篡權由於自己於心不忍,結果他死後武則天馬上就跨過兒子登基稱帝。雖然武則天還是有才能的但畢竟一介女流這古代是不可能被認可的也就相當於外戚亂政了。

明朝的時候開國皇帝朱元璋深知宦官外戚亂政的厲害,當時皇長孫朱允炆比較年幼為了明朝的長治久安,就下令殺了跟朱允炆有關係的藍玉,後來臨死的時候為了防止宦官干政又立碑宦官不得干政,雖然朱元璋的措施也很明確可是我們走縱觀整個明朝歷史,明朝的太監宦官也是最多最猖狂的。

清朝的時候咸豐帝在死之前留有密旨,一旦慈溪禍亂朝政群臣可以立刻誅殺,可是等到咸豐帝一駕崩,慈溪就開始為所欲為,根本就不在乎咸豐的密旨。

所以外戚和宦官亂政的問題不是漢朝沒有應對之策,而是想到了也無法在後世繼續實行,因為皇位總有出現幼主繼位的那一刻,一旦這一刻出現勢必會出現外戚宦官亂政的局面。

2樓:離寫

漢朝皇帝沒幾個人命長的,反觀太后的命卻很長,這也是造成太后權力過大的原因之一。漢朝的外戚和宦官交替干政是歷朝歷代當中最為嚴重的,西漢亡於外戚王莽,東漢亡於宦官十常侍,漢朝歷經數百年,卻沒有想到乙個解決的方案,真是可悲,當初劉邦原以為有了太后這個輔助,皇權可以永遠穩固,但是他卻忽略了外戚這個致命的因素。

3樓:

這個問題在於漢朝建國時的國家體制。

漢朝以孝治天下,本身就是兩宮體制,相當於國家政權有兩個中心,乙個是皇帝,乙個是太后,這就給了外戚干政帶來了便利。而皇帝為了與外戚抗衡,大多選擇與自己親近且容易控制的宦官,這就是宦官亂政的基礎。所以不是沒有想到應對之策,而是涉及自建國起就有的國家體制,難以更改。

4樓:燁燁

漢朝自從垂簾聽政後王朝就開始衰敗了,加之此時的外戚和宦官本就有自己的心思。。言之乙個女人怎麼會再理會當時的這種情況。

5樓:可靠的桃花小扇

漢朝連著幾代都是幼主由太后扶持垂簾聽政的搭配,皇帝又都很短命,宦官和外戚又各有各的打算,自然無人能管這種狀況。

6樓:

因為前期讓太后參與輔佐是奔著壓制官宦權力去的,可是後期卻因此造成了外戚權力強大,很多皇帝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並且很多都英年早逝,根本沒法處理。

7樓:

外戚和宦官亂政不只是漢朝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其他朝代都難以解決的憂患。

由於皇帝權力的至高無上性和弊端。這些事情也就難以解決。

8樓:遇見雨季的自己

沒有應對之策是很正常的,畢竟只要出現幼主繼位,那麼勢必會出現外戚宦官亂政的局面。

9樓:陌上茶蘼

因為這根本就沒有應對之策,乙個皇帝想要坐穩皇位,外戚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東漢時期外戚為什麼會掌權,宦官為什麼會亂政

10樓:真空妙有見自性

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亂政,已經成為東漢中後期的乙個政治符號了。具體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1、秦朝建立的**集權統治制度,在此制度之下,誰掌握皇帝,誰就掌握了權利。這個是核心。

2、從東漢帝開始,東漢皇帝繼位的年紀普遍偏小。

漢章帝劉炟 19歲繼位 34歲崩

漢和帝劉肇 10歲繼位27歲崩

漢安帝劉祜 13歲繼位35歲崩

漢順帝劉保 11歲繼位31歲崩

漢桓帝劉志 15歲繼位36歲崩

漢靈帝劉巨集 12歲繼位 34歲崩

先皇去世年紀不大,新皇繼位年紀更小,就造成了「主幼母少」的局面。而母親身後是母親的家族,也就是外戚,這些人要出來,打著輔主理政的旗號,內外勾結,把持朝政。先後出現了竇、鄧、閻、梁、何等太后及家族外戚勢力專權亂政。

必經像西漢武帝那樣的偉大君主不多,東漢沒有哪位皇帝自己死前把繼位皇子他娘一起帶走。話又說回來,即便是漢武帝那樣的偉大君主,其託孤之臣也有亂政之實。所以說到底,還是小皇帝太小,直到清咸豐託孤的顧命八大臣,也存在子幼而外戚朝臣相爭的問題。

3、上述舉例的東漢中後期皇帝,繼位年齡好多都還不夠15歲,年紀太小,讓外戚專權有了藉口。另外一點,上述皇帝除了繼位年齡小,還有乙個特點,就是都是30多歲去世。這意味著這些少年皇帝都經歷了成長、奪權、管理國家這樣乙個過程。

但乙個少年在深宮之中,靠什麼奪權,靠宦官。這些小皇帝們,從小就由儒家的帝師教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告訴他們,這個國家是他們的,不是那些媽媽娘家人的,現在他們只是暫時替我來管理,等我到了17、8歲的年齡,他們是要把治理國家的權力再交還給我的。但到了那個年紀發現這些外戚根本不想交權,那就只有自己奪權,只能依靠陪伴自己一起長大的這些宦官叔叔、宦官小兄弟們一起奪權。

權奪下後,因為這份感情,大家再一起治理天下。但多數時候這些宦官又比較能陪皇帝玩耍,漸漸地,皇帝不理朝政了,宦官獨攬大權。

綜上所述,東漢中後期,由一連串的小皇帝繼位,引發一連串的外戚專權,又由一連串的皇帝長大奪權,造成一連串的宦官亂政。如此交替,成為東漢的乙個政治符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亂政。

11樓:介碧萱

因為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權大全,就有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勢力膨脹,皇帝長大後不甘心被外戚控制,想親自行使君權, 就聯合宦官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了寵幸,把持朝政

12樓:enjoy名字難娶

皇權衰弱,只能依靠一方打擊強大的一方,擊敗另一方的那方強大後,又陷入死迴圈。。。。。。。。。。說到底這是皇權衰落導致的

13樓:貪慾小魔王

制衡相權,結果玩脫了。

為什麼漢朝多次出現外戚專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因為漢朝經常出現皇帝年紀小,需要依靠母親娘家的勢力的現象,久而久之外戚得勢,之後就開始專權,比如呂雉專權就是這樣的例子。國家重要職位都由親戚擔當。漢朝多次出現外戚專權的原因是由於國家重要職位都由親戚擔當,權力比較集中。因為漢朝皇帝繼位的時候年紀都特別小,需要母親來幫助自己打理朝政,母親畢竟是乙個女人...

漢朝和明朝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明朝和漢朝,哪個的領土更大?

跨歷史的分是不合道理的,說戰績還勉強能夠夠到邊,如果那軍事裝備作對比,漢朝肯定是比不上明朝的,如果拿漢朝面對的強敵來對比,乙個2000多年前的農業國家打敗乙個強悍的游牧民族,那難度比明朝打敗衰弱了蒙古,要難的多,所以說功績,漢朝奠定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儒學的基礎,漢族的血液和榮譽都是來自於漢朝...

宦官和官宦這兩個詞中的「宦」是同意思嗎?如果不同請分別解釋一下,拜謝

宦官 太監 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 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 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人。又稱寺人 奄 閹 人 俺人 奄官 宦者 中官 內官 內臣 內侍 內監等。官宦,即 據 說文解字 官,吏事君也。宦,仕也 猶今試用學習之官也。不是。宦官指的是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