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名將徐懋功在《貞觀長歌》為何被錯稱為「李績」

2022-01-01 00:14:30 字數 4263 閱讀 4436

1樓:匿名使用者

徐懋功的原名叫徐世績,唐高祖李淵賜給他李姓,因為「世」字和李世民的名字有重合必須去掉,所以就改名為李勣。

很長一段時間,李績都是小字輩,一直在外圍,並非朝廷重臣。凌煙閣24人都是國公、郡王,大多三品以上。排序是按當時爵位、官位、資歷、親厚程度排序,和之後的功績無關。

各方面差不多的,按李世民繼位時的功勞和官位計算。

凌煙閣是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二月設立的。那時,24功臣已經沒了不少,魏徵剛剛去世乙個月,估計是魏徵的去世觸動了李世民。李績當時是兵部尚書,正部級,兩年前貞觀十五年才任職,李世民繼位時是幷州都督。

雖然李淵時期李績在武德二年就是國公、正三品大將軍,但後來投降竇建德清零,回歸唐朝後雖然恢復爵位官位,但沒參加玄武門之變,之後鎮守山西十幾年,一直沒作為主帥出征,多少受到些影響。

凌煙閣排名幾個月後李承幹事發,李績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加位特進(宰相虛職)時,這時凌煙閣排位已經排定了。如果凌煙閣晚設幾十年,考慮後來李績滅薛延陀、高句麗的大功,他能排在前面。

當時和李績差不多的七個人,分別是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

張亮是貞觀五年的國公,十四年的工部尚書,李世民鐵桿,李淵嚴刑拷打都沒出賣李世民;侯君集是貞觀十一年的國公,四年的吏部尚書,玄武門之變大功臣;張公瑾是貞觀四年的國公,去世的早,只是個都督,玄武門之變大功臣;程咬金是武德二年的國公,當時只是個刺史,玄武門之變大功臣;這四位沒法爭,是從龍之臣。

2樓:生無讚歌

因為李世績與李世民的」世「字重合,而作為臣子必須要避諱這個字。所以錯稱李績。所以皇帝的名字大多都是生僻字是有原因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唐高祖李淵因他的戰功顯赫而又忠心耿耿,為初唐的開疆擴土立下汗馬功勞,特賜李姓,名為李世績。後來唐太宗李世民繼位,為了避唐太宗的名諱,改名為李績。

4樓:司命南宮伊雪

因為名字之間要有所忌諱,為了避嫌,再加上是統治者,所以改了自己的名字。

5樓:常大大璐

這並不是個錯誤,在古代,為了不和天子重名。作為天子的下屬就不得不改名了。

6樓:仰望深藍天空

為了避免和皇帝重字,以前黃帝的名字只有皇帝本尊才可以用,一般都要避開皇帝名字中含有的字。

7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錯,在古代,位賤者得給位尊者讓位。比如,李世民作為皇帝,作為下屬的李世績這些人名字中就不能出現「世」、「民」字樣,所以改名李績

8樓:

並不是說錯,而是因為他原名是李世績,這裡面的「世」與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重合了,必須要避忌。

9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在古代起名字也是有所講究的,不能與皇帝重疊的名字,作為臣子,更應該避諱這些字,所以李世績這些名字中就不能出現『世″子。

10樓:不吃酸的小怪獸

因為李績一開始的名字和李世民相撞了,所以後來改了名字叫做李績。

瓦崗寨名將徐懋功(李世績)在《貞觀長歌》為何被錯稱為「李勣」?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錯,而是中國的一種避諱文化。古代,位賤者得給位尊者讓位。比如,李世民作為皇帝,作為下屬的李世績這些人名字中就不能出現「世」、「民」字樣,如果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就得改了。

所以,為了避開李世民的諱,李世績就得改叫李績。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再比如,昭君在晉代改叫明妃,就是避開司馬昭的諱。又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觀人風」本應是「觀民風」,也是避李世民的諱。

12樓:

貞觀長歌那些「史學家」都是傻子唄,李世民時期帶世的又不止李世績一人,還有虞世南,蘇世長,名字沒改,就改個李世績為李績,純粹讀書少啊

舊唐書都有說李世績到高宗時才改成李績,然後後人就叫李績了,虞世南比李世民死得早就沒一直延續,然後那些「史學家」就知道李績肯定是貞觀時避諱改的名字

李績(徐懋功)最後為什麼被滅族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武則天廢中宗、睿

宗奪權、篡位時,李績的孫子徐敬業起兵「造反」,結果武則天就剝奪了他的賜姓,姓李的國姓權利就沒有了,已經去世的李績又變成了徐世績。

徐敬業在起兵失敗後,本打算逃到高句麗(朝鮮),乃何朝廷軍隊快速挺進,徐敬業來不及逃跑就被追到,而徐敬業的弟兄更是被他的部下所殺,武則天也向令逮捕與徐敬業有關的一切人員,參與謀反的同黨大都**殺,而徐敬業家族也遭到了滅族的悲慘境地。

自己的話簡單敘述一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14樓:匿名使用者

武則天稱帝時,李勣的孫子李敬業起兵討伐。李勣不但被剝奪官爵,他的墳墓也曾經被挖開,棺材被劈碎。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勣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

李績,在唐朝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李績都可以說是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

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

15樓:捷列夫

李績(徐懋功)並沒有被滅族。

李績之子:

長子李震(617年—665年),字景陽,永徽四年(653年)任澤州刺史,顯慶二年(657年)轉趙州刺史,龍朔二年(662年)任梓州刺史,麟德二年三月卒於梓州(在今四川三台縣潼川鎮),年四十九。諡號定。妻王氏。

次子李思文,武則天臨朝時被賜姓武氏。

李績之孫:

李敬業,襲英國公,684年起兵反武,兵敗被殺李敬猷,盩厔令

李敬真李思順,字知通,鴻臚寺卿(此四人為李震之子)武欽載(665年—679年),字景初,李思文之子。

李績的曾孫:

徐湘,字漢津,李思順之子,壽州刺史。

李績的玄孫:徐弘光,字大明,岐王傅。

李思文,李勣次子,官拜潤州刺史。嗣聖元年(684年),其侄李敬業發動叛亂,攻陷潤州,抓獲李思文,用李宗臣取代他。李思文知道李敬業的陰謀,事先派遣使者走小道向朝廷報告即將發生的這一叛亂事件,被李敬業進攻後,拒守很長一段時間,力竭而城被攻陷。

魏思溫請求將他斬首示眾,李敬業不同意,對思文說:「叔父阿附於武氏,應改姓武。」

叛亂平定後,武則天認為李思文對朝廷忠誠,特免予因受徐敬業的牽連而治罪,授任司僕少卿,對他說:「徐敬業改你的姓為武氏,現在朕不再取消它。」

李思文有一子武欽載。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李績之孫徐敬業,嗣聖元年(684)起兵反武則天,兵敗被殺。

平定李敬業後,武則天下詔追削李敬業祖、父官爵,創墳斫棺,復本性徐氏。李績直系子孫誅戮無遺,偶然有旁支逃脫的,「皆竄跡胡越」。

根據

子孫後代之第三段

17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吧,李績因征伐勞累而病重,卒,年七十六。高宗親為舉哀

18樓:匿名使用者

徐世績,大唐開國時因征伐勞累而病重,卒,年七十六。高宗親為舉哀,賜李姓.就是李績.

後來武則天廢中宗、睿宗奪權、篡位時,李績的孫子徐敬業起兵「造反」,結果武則天就剝奪了他的賜姓,姓李的國姓權利就沒有了,已經去世的李績又變成了徐世績。

所謂功不過三代,你再大的功勞,如果要造反肯定是不容你的,是吧,就像漢代的韓信一樣,封建君主就是這樣、、、、、

參與謀反的同黨大都**殺,而徐敬業家族也遭到了滅族的悲慘境地。

19樓:匿名使用者

他的孫子李績業因為發對武則天而在揚州造反,被滅了

20樓:忘卻之心

他孫子徐敬業造反,被抓後就被滅族了

21樓:蔚藍色

文中所提的高句麗並不是朝鮮

2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李勣吧?雖然李勣的孫子造反被滅九族,但李勣後人血脈尚存。李勣的孫子徐敬業造反,被剝奪李姓,滅九族,李勣名字也被變回徐世勣。

李勣的兒子李思文因依附武氏,武則天認為李思文對朝廷忠誠,特免予因受徐敬業的牽連而治罪,授任司僕少卿,對他說:「徐敬業改你的姓為武氏,現在朕不再取消它。」 李思文有一子武欽載。

所以,李勣沒有被滅族。李勣的孫子徐敬業因造反被滅九族。李勣的兒子李思文和他的兒子武欽載因特赦未遭滅族之罪。

瓦崗寨的排名和人物簡介,瓦崗寨的排名和人物簡介

大哥 魏徵,字直成,又字玄成,又字伯策,瓦崗山丞相。隋唐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 貞觀之治 的大業,被後人稱為 一代名相 二哥 秦瓊,字叔寶 兵器 虎頭鉳稜金裝鐗,虎頭皂金槍,金纂提爐槍 坐騎 黃驃馬,呼雷豹 職務瓦崗山元帥,人稱 馬踏黃河兩岸,鐗打三州六府,交...

瓦崗寨五虎上將是哪些人

赤髮靈官 單雄信,美髯公 王君可,鐵面判官 尤俊達,勇三郎 王伯當,神射將 謝映登 秦叔寶程咬金 羅成單雄信王伯當 歷史上 是蜀國的五虎將厲害 還是梁山五虎將厲害 還是瓦崗寨五虎將厲害 給我具體分析一下 5 戰場上是蜀國的五虎將厲害 武功大氣,剛猛,適合戰場上衝鋒 單打獨鬥是梁山五虎將厲害 五個都是...

瓦崗寨足智多謀的人不少,為什麼會相信李密這樣的人

隋朝末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隋朝已經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其中瓦缸寨起義軍是所有的是那種最強大的乙個。他從根本上動搖了隋朝統治的根基,打敗了隋朝最精銳的部隊。成為所有起義軍中名副其實的領袖,瓦崗寨之所以能夠攻城略地的打敗隋朝大軍,因為內部有很多的人才。足智多謀的人不在少數,攻...